[广东]昭平县交通事业实现
广西省昭平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敢于进取,全县交通事业开创了农村客运、微型小客车管理、农村公路养护、地方交通规费征收、水运管理五大创新的新景象。
一是发展农村客运有创新。昭平现有公路里程667.51公里,等外路占90.1%多,其中二级公路不到2%,三级公路不到10%,全县12个乡镇就有9个乡镇不通等级公路。不少乡村特别是边远山区仍然没有开通客运班车,加上山区路况差、客运成本高等原因,给非法载客营运提供了可乘之机,也给群众乘车出行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为此,该县于2004年底出台优惠政策,取消车牌照证件工本费、购置税、第三者责任保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外的收费,大力扶持鼓励乡中小客车参与除县城外的县内乡村道路客运,在广西率先采用“公交模式”开通农村客运专线车。截止目前,该县交通部门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开辟农村客运专线车27多条,投入中巴客车68台。由于采用“公交模式” 统一票价,既减轻农民的负担,又解决了山区群众乘车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村群众的行车安全。
二是微型小客车运营管理有创新。昭平的群众都有赶集的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县城附近的走马、庇江、富裕、五将及仙回、文竹等群众不满足赶乡镇圩集,把目光瞄上了县城,一些先富裕起来的精明村民纷纷购买了小型面包车、小客车往返县城跑,干起了运输。但是由于该县地处山区,路况较差,加上驾驶员技术参差不齐,法制观念不强,任意拉客、抢客等不良现象经常发生。为此,该县由汽车总站成立微型小客车车队,实行统一管理,全县已有120多辆微型小客车纳入行业管理。
三是农村公路养护有创新。修路一朝,养路千日。根据 “国道国养、省道省养、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交通部门认真研究探索农村公路筹资的渠道,采取成立农村公路养护协会或理事会,通过“一事一议”形式发动群众的组织方式,探索出一条有效地农村公路自管自养、民养公助等养护管理模式。目前,该县先后在庇江至利济、木格至鹿坡等村级公路成立6个公路养护协会,养护里程达100公里,并制定了协会章程。村道每年的养护资金由协会组织筹措,基本按照每个人口2元/年,摩托车、拖拉机、方拖、汽车、货车等也按照每年20元/辆到200元/辆不等进行筹集,同时接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本村经济能人、社会各界的捐助。该县交通部门已拨出了50000多元给予大力支持。该县走马乡利济村公路养护协会自去年11月份成立以来共筹措资金5300多元,发动群众对村道进行了数次大修,使6公里多的道路路况良好,各种车辆行人畅通无阻,给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四是地方交通规费征收办法有创新。该县交通部门通过广泛宣传交通规费征收政策法规,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风险抵押、与工资挂钩等激励机制,并提供上门服务促征收,加大征费稽查力度查拖、逃欠费,到8月25日止,已收上交通规费427万元,完成全年征费任务的110%。
五是水运管理有创新。该县航运所通过优化组阁、主动出击寻找货源、用足用活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等4条得力措施,水运经济重焕勃勃生机。把原有的8个水运公司合并为5个,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共同发展的能力;转变观念,主动出击,领导带头主动出击寻找货源,干部职工全到一线参战,去年每月从外县找来2000吨货源,仅此项年可增加营业收入20万多元。如今,该所营业收入实现了新突破,使曾经近乎瘫痪的航运所彻底走出了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