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通村公路使浙江农民一年增收百亿元
在素有“山货运不出山,有车开不到家”之称的浙西南欠发达山村,最近传出一条新闻,浙江省最偏远的建制村——距离杭州700公里的丽水市庆元县官塘乡山头村通向山外的路打通了。
不仅是浙西南,浙江全省的小山村,通过浙江省交通厅3年的科学规划和建设,目前通村公路突破5万公里,约有2160万农民走出大山,城乡客运一体化让605万农民兄弟享受到与城里人几乎一样的出行方式;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农副产品让农民增收逾百亿元,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2003年6月23日,浙江省政府经过科学规划,宣布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总体目标是:2003年至2007年完成5.5万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和路基路面改造;到2007年年底,全省建制村等级路通村率从58%提高到90%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从48%提高到80%以上,通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和路面硬化。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3年建成通村公路突破5万公里,其他指标已全部实现,提前一年半让全省多数农民得到出行保障。
浙江富阳市高山村是一个海拔600米的小山村,村民靠种西瓜为生。过去路不通,大批又大又甜的西瓜销不出去,烂在地里。如今路通了,高山瓜畅销,高山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从原先的800元一下子跃升至4000多元,长了四倍。
农村公路建设使昔日由于交通不便造成开发成本高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身价倍增。浙江松阳县新处乡官岭等村的毛竹,由路通前的每百斤7至8元上涨到现在的近20元,农民年人均增收400多元。浙江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仅种植草莓等作物就实现年增收37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00元;工业税收增加4倍,引进投资商27家,投资额达6000余万元。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7月24日发布最新消息:农村建小康,浙江拔头筹。消息称,根据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农村全面小康指标》及其测评方法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64%,除直辖市外,再次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2005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0元,比上年增长6.4%;2006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733元,同比增长10.6%,平均每位农民一年至少增收500元以上,走出大山的2160万农民至少增收100亿元以上。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形象地把乡村康庄工程称为“全面小康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说:“抓农村交通问题,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走出大山的浙江农民们说,乡村康庄工程是送给新农村的一份厚礼。一条条看似普通的通村公路,带给农村三大变化——农业活了,农村富了,农民生活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