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江苏]’苏州创造’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2006-08-28 09:33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苏州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高地,举世瞩目;苏州正努力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创新的发源地,成效渐现。两者都是苏州未来发展的基础。

  赶着方兴未艾的青藏旅游热,前不久,记者也来到“世界屋脊”,意外发现,在这高原崎岖盘旋的公路上,有许多旅游大巴,都是苏州金龙生产的海格车。为我们驾车的司机告诉我们,仅他们公司最近就一下子买了20多台海格车。司机评起车来实实在在:“山区的路,连续刹车多,最怕的是刹车片发热抱死,海格车没这个毛病。”苏州金龙,就是苏州以自主知识产权成功闯荡市场的成功代表。

  9项专利撑腰“海格”跑遍中国闯荡欧美

  就在中国的轿车市场纷纷引进世界知名品牌的同时,苏州金龙海格车却闯出国门了。一个市场占比令人惊讶又振奋,海格客车年销量不仅占全国客车市场十分之一强,在强手林立的世界客车市场上每新增24辆车 
,就有一辆出自他们之手。

  1998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内资企业苏州金龙公司,是苏州唯一的一家汽车整车生产厂。不断研发创新,增加自己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和实力,是他们的取胜之宝。第一家将轿车盘式制动技术运用到客车上,第一家在客车上匹配大马力节油发动机,第一家在客车上装备氙气大灯,第一家在客车上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CAN总线技术……伴随着众多的第一次,他们先后开发了300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格”牌系列大中型客车,成功申请了9项专利。同时,2005年产销量突破10000台,今年有望超过13000台。苏州金龙“海格”系列豪华客车,已成为引领中国客车市场的主力车型。

   
  做大的同时,就是做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制造国,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客车“大而不强”。由于底盘制造技术不如人、关键总成件技术水平落后,百万公里无大修一直是国外品牌客车与我国自主品牌客车的分水岭。5年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客车业发展状况进行过调查分析,当时的结论是,国外品牌高速公路客车首次大修里程,是我国自主品牌客车的2~4倍。因此,今年7月26日从江西上饶汽运集团有限公司传来消息,说苏州金龙的两辆海格KLQ6120Q客车居然行驶100万公里无大修之后,许多业内人士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两台车的底盘是谁生产的?当得知是苏州金龙自主研发制造的,业内人士无不给予了很大关注。因为,这是真正国产概念客车百万公里无大修的首创纪录。

  安全,是海格车另一叫得响的优势。

  因此,苏州金龙公司敏锐地意识到,安全性是使用频率高、载客量十倍于轿车的客车的核心价值所在,安全性不过关,很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为此,苏州金龙几年来逐步建立了从技术开发到零部件采购,从生产指导到产品检测、客户服务全方位的“安全客车保障体系”,并且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由苏州金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客车安全的专题研究,在客车上率先使用盘式制动、前后稳定杆等先进技术,配备轮胎气压报警器(TPMS)、汽车防滑控制系统(包括ABS和ASR)、发动机舱自动灭火等装置,为乘客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多道“保险”。许多长年在新疆、西藏、云南等地高山峻岭间的恶劣道路条件下行驶的司机,不约而同选择海格,首先看中的就是海格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最近,一款售价高达200多万元的“海格公路之王”顶级豪华客车又走下了生产线,“全承载”车身犹如框架结构的房屋,在整车豪华性、舒适性提高的同时,安全抗震方面又有了质的飞跃。它标志着苏州的客车制造技术、尤其是客车的匹配技术已迈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村办小厂的奇迹纺织企业搞出首台千元级电脑

  位于常熟的江苏梦兰集团曾是一家村办小厂,依托纺织业逐步发展壮大。谁也没有想到,这家靠8根绣花针起家的纺织企业,居然调转枪口,直扑芯片研发这一IT产业的尖端前沿,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芯片———龙芯二号,并基于此率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千元级个人电脑———“龙梦”电脑。“龙梦”电脑实际性能相当于基于主频1G赫兹的奔腾Ⅲ处理器的台式计算机,达到了2002年国际主流个人电脑水平。

  经过30年的发展,梦兰集团已经成为全国家纺行业的佼佼者。成功之余,他们的思路依然十分活跃:传统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家纺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只有抓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条主线,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去年梦兰集团投资4千余万元,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了国内在电脑芯片领域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不到一年,龙芯二号便初战告捷。此外,他们依托自己的芯片,成功研制开发出龙芯税控机、龙芯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龙芯税控Soc专用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并申报了首批专利成果。也许,“龙梦”电脑在功能上与时下的主流个人电脑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在考虑到大面积利用基于国外芯片制造的电脑及相关产品所潜伏的巨大风险,龙芯二号,意义非凡。

  “海格”、“龙梦”崛起的同时,近几年,苏州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突飞猛进,品牌意识明显加强,出现了波司登、隆力奇、好孩子、雅鹿等一大批中国驰名商标;专利的申请量更是增长迅速。统计表明,2000年,苏州专利申请量只有2021件,去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了6780件。目前,全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达3.7万多件,专利授权量超过2.3万件。园区国际科技园浩辰软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CAD软件,完全可以替代国外同类型产品,而且价格只是国外产品的1/7,《航海世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游戏也纷纷登场。获得4项光纤走线槽道专利权的苏州新海宜电信发展有限公司,甚至在与美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ADC公司的“专利战”中全面胜出,引得全球同行刮目相看。

  “更为可喜的是,从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看,苏州已具备了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市知识产权局人士对此分析,这是因为,苏州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IT产业强市,开放型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具有扎实的科技基础,“十五”期间,全市实施了“863”、“973”、火炬计划等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40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101项,建设了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生物纳米科技园、中科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适宜的人居环境,吸引了各类人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突破40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679人,为实施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苏州制造”更有“苏州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近几年。一串让人激动的统计数字:“十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5.5%%;2005年,全市新增注册外资15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1.2亿美元,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第二位,投资苏州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107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完成进出口总额1405.9亿美元,居全国第三位……苏州已成为一个快速崛起、备受瞩目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新兴科技城市。

  当然,苏州人清醒地看到,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苏州还存在科技发明专利总量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目前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建有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科技机构的只有163家,仅占15.2%%,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只占到职工总数的3.4%%,高水平的研发一线人才更是奇缺。苏州为此多次提出,要培育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产业,促进“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延伸。

  今年2月,苏州市委、市府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决定》提出,苏州将通过各种努力,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科技创新投入显著增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5%%,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以上……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0个;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左右,基本形成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经过10-15年的努力,使我市成为具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创新实力的城市。

责任编辑:武伟亭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