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射频识别系统的简称,是实现运输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所谓射频识别,就是通过射频的手段识别物体的身份、特性等信息,其概念与IC卡相似,但克服了IC卡读写距离短、操作时间长、易磨损、只能一个方向插入等缺点。同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也使得RFID芯片的成本迅速降低,使高性能、低成本的RFID产品将在交通、物流、商贸、计费、防伪、防盗、生产自动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将RFID识别系统简单地区分为三种类型,广播发射式射频识别系统、倍频式射频识别系统和反射调制式射频识别。
广播发射式射频识别系统实现起来最简单。这时电子标签必须采用有源方式工作,并实时将其贮存的标识信息向外广播,阅读器相当于一个只收不发的接收机。这种系统的缺点是电子标签因须不停地向外发射信息,对其自身而言费电,对环境而言造成电磁污染,同时系统不具备安全保密性。
倍频式射频识别系统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阅读器发出射频查询信号,电子标签返回的信号载频为阅读器发出射频的倍频。这种工作模式对阅读器接收处理回波信号提供了便利,但是,对无源电子标签来说,电子标签将收到的阅读器发来的射频能量转换为倍频回波载频时,其能量转换效率较低,提高转换效率需要较高的微波技巧,这就意味着更高的电子标签成本。同时这种系统工作须占用两个工作频点,一般较难获得无线电频率管理委员会的产品应用许可。
反射调制式射频识别系统实现起来要解决同频收发问题。系统工作时,阅读器发出微波查询(能量)信号,电子标签(无源)收到微波查询能量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作,另一部分微波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ASK)后反射回阅读器。 阅读器接收反射回的幅度调制信号,从中提取出电子标签中保存的标识性数据信息。 系统工作过程中, 阅读器发出微波信号与接收反射回的幅度调制信号是同时进行的。反射回的信号强度较发射信号要弱得多,因此技术实现上的难点在于同频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