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道路运输信息化全面发展

2006-07-07 10:51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科教司张延华副司长在2006道路运输信息化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杭州,与全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共商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大事。会议期间,通过各典型单位的经验介绍以及各位代表的相互交流,大家对如何推动全国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开拓了思路。从同志们的发言中,我们深切感到这些年来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以需求为动力,以应用为导向,扎实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绩喜人,为整体提升公路交通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

公路交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十一五”期间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传统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必须把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使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多年来,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部内各司局的大力支持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包括道路运输信息化在内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包括:

1.交通信息化宏观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自2001年以来,部相继制定了《交通信息化建设指南》、《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等近10个指导性文件,为交通信息化健康、有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交通信息化标准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石。交通部在信息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制定了《交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表》、《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集》以及一系列ITS、EDI和物流技术标准,为规范行业信息化建设、促进行业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提供了重要手段。

3.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电子政务作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部和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突出成绩。

以政府网站为例,2002年全国交通信息化工作会议前,建有政府网站的省厅不足70%,而且应用水平较低,到2004年全国所有省厅以及大部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都建立了政府网站,而且越来越多的网站增加了办事指南、信息查询、网上审批公示等为公众服务的内容,开发应用了道路、港航和运政等方面的管理系统,政务公开、监管与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在80%以上的省市得到了应用,甚至延伸到了地市一级运管部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扩展。目前,在交通部机关内网、国务院政府信息网和交通部政府网站上运行的各类系统也已近50个。这些都为全行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部于2005年启动了交通信息化二期工程。这项工程主要建设交通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建交通部与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港口及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建设交通行业数据交换平台,完善部机关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开发利用交通行业信息资源、推动业务系统的开发应用,提高管理效能、增强服务功能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目前,部与各省(市、区)交通厅(局、委)的信息专网已经连通,并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

实践证明,交通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思路符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中提出的“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指导思想,也遵循了“想的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这一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4.交通建设与运营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一是在公路、港口规划、勘查和设计,工程建设管理,海事基建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

二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理念已逐步渗透到各交通运输企业。联网收费、联网售票以及车站、港口、车辆、船舶的管理系统已经普遍应用。各大中型交通企业还围绕管理、生产运营、调度指挥、过程监控等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已成为交通运营管理的支撑手段。根据我们去年的调查统计,全国有44%省市应用了危货运输监控系统,38%省市应用了货运配载系统,有41%省市应用了物流管理系统,全国GPS监控中心13个,终端总数超过5万,充分显示出我国运输领域的信息化正逐步从简单的利用货运管理系统向构建物流一体化平台转变。

交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对“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高的要求,仍是任重而道远。比如:在道路运输信息化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整体设计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交通政府部门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交通企业如何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增效,降低运输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李盛霖部长最近就交通信息化工作指出:在信息化时代,交通信息化建设要跟上发展形势。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是提高交通行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需要。在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李部长针对道路运输信息化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贯彻2006年交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部领导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有关要求,不仅是部内有关司局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各级交通部门的重要任务。科教司作为交通信息化的职能司局,将与部内各司局协同合作,共同做好交通信息化工作。近期的工作思路可概括为12个字,即“抓基础,整资源,促应用,出人才”。

一、统筹规划,推动公路水路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已通过部务会议审议,即将印发全行业。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交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实施措施,是指导交通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从整体上讲。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行业信息化有了较好的基础,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成果积淀在各级管理部门中,形成了“部门化”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因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需求是从局部“实处”开始的,大家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的。但随着对政府管理和决策以及内部协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政府的执政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信息资源实现充分共享和利用,也成为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消除“信息孤岛”、“效率短板”的当务之急。现实情况是,交通政府部门掌握信息的能力不强,同时部省之间、省与省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渠道不畅,都直接影响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开发,制约了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有效监管和应急指挥。

针对以上问题,部将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步实施、急需先建”的原则,各业务司局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尽快制定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交通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应急指挥、监管和服务保障能力。

二、加强交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全行业的信息共享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是今后贯穿交通信息化全过程的主线,是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交通信息化发展应努力从信息技术应用阶段转向信息资源开发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

如前所述,交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交通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标准不一、各自为政,造成行业内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出效益。李部长就此提出要求:“要坚持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原则,除保密信息外,其他信息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此部将从两方面着手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1.以行业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建立一套以交通部为龙头的,实用、及时、灵敏、安全的公路水路管理信息系统。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按照十一五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港航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水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交通运行综合分析信息系统、交通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若干行业大系统的建设,促进行业信息共享,形成信息集中再反馈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技术保障方面,部正在组织实施交通信息化二期工程,目前已建成了部与各省厅等一类节点单位相连通的交通行业信息专网,下一步将采用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专网技术,实现交通部与大中型港口、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等二类节点单位信息网络的连通,逐步形成“层级分明、高效稳定、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行业基础网络平台。同时建设交通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为行业信息共享提供基础支撑,努力实现交通行业各类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促进部级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道路运输信息化方面,部将以交通科研项目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为契机,通过与各省运输管理部门的合作,先期开展交通行业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全国联网的试点工作,以此促进运政管理信息资源在行业管理中的综合利用。

2.贯彻落实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意见,加强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

去年,部按照国家《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制定并印发了《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意见》(交科教发[2005]648号)。该指导意见对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交通信息资源标准化建设、目录体系建设、公开和共享、开发利用和服务以及安全保障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目的是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机制的建立,管理能力的强化,共享程度的提高、服务水平的增进提供指导原则,并为其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行业内各单位都应按照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依据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为促进行业内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整合,部正在加强信息化标准和交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

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部已制定完成“交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表”,形成了行业信息标准的框架体系,为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规划图”,下一步我司将根据标准体系表,制定标准研究项目的工作计划,为标准体系的完善描绘“路线图”,并力争在五年内初步完善交通信息化标准。目前,部已制定了部分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的相关标准,并正在逐步完善,这将为促进全国道路运政系统的整合,推动部级道路运政数据处理平台的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同时,部将在去年制定颁布的公路、车辆、港口、航道、船舶五大交通基础数据元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据元标准的建设工作,编制公路运政、港航运输、船员等一批数据元集,切实规范行业内信息系统的建设。以上述两项工作为基础,交通行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工作将深入开展。

在交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方面,今年部将依托科技项目开展行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工作,并首先开展部级业务应用梳理、元数据及目录体系建设,为行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做出示范,并逐步推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建设本级、本单位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共同促进行业信息共享交换体系的建立。

特别在公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中,我们已先行一步,初步梳理了全国公路基础信息资源的数据管理模式,下一步将对包括公路数据库系统、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等部级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标准进行研究、整理和归纳,为公路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奠定基础。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交通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

在部今年颁布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开发应用交通信息化技术,以信息化推动交通产业的升级,在智能交通技术、现代化运输管理技术、交通事故应急反应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李部长在刚刚结束的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上也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

“十一五”期间,在道路运输信息化领域,部已将“道路运输联网信息服务、分析统计系统关键技术”、“交通大型数据库群建设及应用关键技术”、“基于定位系统的车辆运营监控、调度和精确计量技术”、“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技术研究”、“综合枢纽智能管理”、“交通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列为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方向,力争在五年内有所突破,为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逐步形成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整体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对已有科技成果,部将有组织地实施成果后评估和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促进行业信息化科研成果效益的最大化。

四、交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行业工作人员信息化素质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我们在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适应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交通信息化发展的人才队伍。在培养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对交通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使用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这方面,部将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对交通信息化新技术、新政策进行宣讲,建立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志们,道路运输信息化的整体推进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依靠科技创新,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就一定能够扎实有效的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促进交通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借此机会向多年来支持和参与交通信息化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对交通信息化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许陆锋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