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1条公路建设拖欠农民补偿费16亿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2005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和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
200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7日下午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他说,从审计结果看,200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根据法律规定,审计署对2005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计了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发展改革委和中央其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青藏铁路环境保护、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情况,以及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2975亿元,全年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约 220亿元,8亿农民受益。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32亿元,6.42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李金华说,总投资330.9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15.4亿元,占总投资的4.6%的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48个中央部门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资金55.1亿元
李金华说,此次共审计48个中央部门,同时延伸审计274个二级预算单位。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资金55.1亿元,其中2005年新发生的8.65亿元,占15.7%;发现预算编制不细化、批复不及时等预算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658.58亿元,其中2005年新发生的345.39亿元,占52.4%。审计还查出违法案件线索12件(涉案人员25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进一步查处。
21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76人被依法逮捕
李金华说通过整改,有关部门、单位上缴财政各项资金11.83亿元,追回和归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41.64亿元,拨付使用被滞留闲置的资金117.62亿元;有21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76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
21条高等级公路建设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16.39亿元
李金华说,这次审计的34条高等级公路,在建设管理、土地征用及投资效益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其中有20个项目存在执行招投标制度不严格的问题,有些涉嫌幕后交易和商业贿赂,3个项目因偷工减料造成质量缺陷。有 26个项目的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挤占挪用或通过关联交易套取建设资金21.58亿元,主要用于招待、会议开支、发放奖金、对外投资或其他项目建设等。有 16个项目因勘察设计失误、违反建设程序等,造成损失浪费或增加投资27.18亿元。在土地征用方面,有21个建设项目,当地政府及征地拆迁部门截留挪用、拖欠和扣减应支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费16.39亿元,约占应支付金额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被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发放奖金或搞其他项目建设。
一些地方医疗费报销比例偏低
李金华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审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医疗费报销比例偏低,影响农民受益程度。审计调查的20个县(市、区)中,中西部15个县(市、区)农民医疗费报销比例平均为29.2%,低于东部5个县(市、区)14个百分点。而截至2004年底,这15个县(市、区)合作医疗基金结余1.19亿元,占基金收入的50.6%。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没有具体规定,中西部地区合作医疗基金规模较小,一些地方担心基金超支。一些地方对外出农民工医疗费报销限制较多,导致农民工参加合作医疗比例较低。
一些地方变相低价出让土地“招商引资”
李金华说,地方政府关于开发区的土地出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为“招商引资”,2003年至2005年6月,87个开发区中有60个违规低价出让土地7873万平方米,少收土地出让金55.65亿元。一些地方甚至在国务院明令禁止低价出让土地的情况下,采取先按国家规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再返还土地出让金或者给予财政补贴等手段,变相低价出让土地。这一问题导致一些企业恶意圈占、倒卖土地,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改造学校危房基层背负大量债务
李金华说,从审计调查情况看,8个省(区、市)190亿元中小学危房改造总投入中,中央财政占25%,省级财政占22%,市级财政占4.5%,县级财政占17%,乡镇及村组织、项目学校占31.5%。这种投入结构不符合政策要求,加重了基层单位的负担,一些乡镇、村组织和项目学校为此背负大量债务。审计抽查1631个乡镇、2355个村、4781个项目学校,有20%的乡、14%的村和 12%的项目学校由此形成债务,负债总额3.1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30万元、村10万元、学校30万元。其中,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2.1亿元,占 67%;向教师、村民集资或借款1亿元,占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