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专家指出—城内客运站不能“赶尽杀绝”

2006-05-15 01:17来源: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黑车是越管越多,和谐交通环境不应主要依靠加大管理力度!”“公路主枢纽不能都搬到郊区。”昨天,南京市交通局举办的“南京交通行业管理论坛”上,4位专家各抒己见,精彩纷呈,而“以人为本,方便老百姓”则是大家的共识。

  观点:黑车越管越多,和谐交通不应主要依靠加大管理力度

  江苏省交通厅法规处处长高锦安的观点很出人意料,他认为“管理力度与违章行为成正比,黑车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往往是管理越多,黑车也就越多。”高锦安分析说,如果大家不去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而是见到警察才遵守,没有警察就乱闯,那整个交通肯定乱了套。如果一味加大管理力度,被管理者就会习惯于想方设法躲着管理者,见缝插针违章,这样永远也管理不好。为此,他提出“和谐的交通环境不应主要依靠加大管理力度,被管理者应由监管下的经营向自律式的经营转变”。

  现状:据媒体报道,北京正式营运车辆6万辆,而黑车的确是“越打越多”,已经发展到7万辆。而光靠处罚,黑车罚过以后还会继续营运。南京市打击黑车的力度全国少有,为了改变现状,目前南京市运管部门改变策略,实施运输线路公司化改革,今年的淮安班线、盐城班线等都将全部公车公营,黑车将很难生存。

  观点:客运枢纽不能边缘化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杨涛先生曾经参与南京市交通“十五”规划,南京交通在全国率先提出一小时都市圈的概念,但是他对现在全国刮起的客运枢纽站外移到郊区的“风潮”很不赞同,“客运站应该放在人们最方便最需要的地方。”他认为,客运站外移后并不会缓解市内交通,本来可以一辆车把50 人一下子拉到市区,现在却必须通过公交、出租车等城市交通转驳,得配套很多公交线路,就算一半人坐上公交车走了,还得有一半人打车或者有车接,就算3个人一辆,也得分成近10辆,这些不仅没有减少交通压力,而是加大了交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市民出行的成本、时间和体力。他认为,交通应当以人为本,公路枢纽应当像很多国外城市一样,设置在市区。

  现状:南京市交通局目前正在做《南京公路主枢纽规划》,南京市交通局局长庞顺根透露,这个中长期规划将充分以人为本,而且今后的客运站不会搬到很远的郊区,并且实现与公交地铁零换乘,降低老百姓出行成本。并且他透露,今年不会再有客运站的调整,这也意味着即使地铁二号线开工,汉中门长途汽车站也不会搬迁。

  观点:不能拿根绳子把老百姓当牛牵

  交通部法规司副司长柯林春语出惊人,“不能拿根绳子把老百姓当牛牵”,而应当一切以人为本,方便老百姓。“有的地方在收取交通规费时,出个规定,让老百姓几月几日前到哪个地方缴费;或者是违规了,先是规定你到哪里接受处理,处理完了之后再等候,然后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处理。”他批评这些都不是以人为本,交通行业管理不能以方便自己为中心,而是应该方便老百姓,比如缴纳规费,可以主动与金融机构谈妥,所有银行窗口都可以缴费才对。

  现状:在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前,南京市交通就提前完成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已经实现了联网缴纳各种规费,对于违章缴纳罚款,车主可去全市144个农行窗口。并且车辆进行年检期限也延长到了8个月。另外,汽车票联网售票,网上购票、订票等便民措施也是全国领先。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