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曹森:农村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要两手抓
“我的家乡在渭北旱腰带上,缺水少路的日子伴着我的童年。每天必干的事是走几里路去打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端水的盆换成了扁担,小扁担换成了大扁担,硬是踩出了一条‘路’。那是一条洒满辛酸的路,晴天灰塌塌,雨天泥洼洼。乡亲们盼路,我也盼路……”
出身农家,曾多年任县长、县委书记并多年在交通系统领导岗位上工作的陕西省交通厅厅长曹森,对公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有切身体会,他在一本关于陕西未来交通发展规划的小册子上写了上面这一段话。
带着怎样协调发展新时期陕西交通发展的问题,记者在今年的陕西省交通工作会议之后,采访了对公路建设有独到见解的陕西省交通厅厅长曹森。
记者:从您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与过去相比,新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您认为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
曹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农村公路建设不再仅仅是支农惠农的措施,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赋予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内涵,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
记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的新目标是什么?
曹森:到“十一五”末,陕西省县乡公路里程将达到4.6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里程达到3.5万公里,等级公路3万公里;农村公路达到6.9万公里,5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切实保证目标实现,陕西省计划今后五年每年建设不少于10000公里的通村沥青(水泥)路,并且于近日正式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的公告》,明确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资金补助的实施细则。
记者:您怎样理解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之间的关系,陕西省“十一五”时期高速公路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曹森:我在陕西省交通工作会议上告诉大家,今后五年要把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省各级政府、交通部门领导要一手抓农村公路建设,一手抓高速公路建设,两手都要硬,能多快发展就多快发展。
“十一五”末,陕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要达到3100公里,五年新增里程1800公里;全省85%以上的县(市、区)一小时进入高速公路网,西安至周边省(区)中心城市“一日交通圈”形成。今年高速公路建设预计投资180亿元,安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2个,在建规模达到2000公里,建成5条共341公里高速公路,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40公里。
“十一五”的陕西交通发展可以用“任重道远”来形容,陕西交通人将“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努力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