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经济 做大做强道路运输业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地位日益突出。道路运输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基础设施薄弱,城市数量偏少,以山区为主的农村面积广阔却土地贫瘠,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相对较弱,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交通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形势下,发展道路运输业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摆脱贫穷落后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中指出,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完善区域交通发展规划,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衔接,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一、西部区域概况
西部地区是指包括云南、贵州、陕西、广西、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四川、重庆、内蒙古、甘肃等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土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8%;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8.31%;森林面积占全国的36%,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2.3%,生物、矿产、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西部的一些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传统的人文环境和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由于社会变迁、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及近代以来生产力布局东移,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成为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二、西部道路运输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一体化不仅要求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而且需要建立区域统一的生产管理体系。西部道路运输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与东部发达地区接轨及紧跟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态势的必然选择。道路运输作为西部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西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同时,道路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之一,既要随着经济一体化得到发展,还要以加快自身一体化来加快西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在这个背景下,道路运输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进行资源整合,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实现道路运输产业的自身升级,更好地为西部区域经济服务。
(一)经济发展的要求。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西部区域正处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紧要关头。西部区域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小,具有发展的共融性,区域间产业互补性强,相互间产生了大量的客流和物流,具有发展的机遇。要形成一体化的运输市场,就必须突破行政区域限制,以一体化建设为发展战略,以聚整体合力、发挥整体优势为形式,主动顺应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道路运输网络功能;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原则,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行资源整合;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一体化市场体系,最终实现区域内规则统一、资源共享、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形成统一的客货运输、维修救援、信息服务三大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环保的运输服务。积极创建西部道路运输经济圈,这是西部道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特别是2005年国家启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国家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思路是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全面推进西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交通部门应因势利导,加快西部道路运输一体化建设,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国家优先在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将改善西部地区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软硬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为拉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国家对西部地区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对西部地区在工商登记、财税管理、土地供应、融资渠道、信用担保、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将促进西部地区非国有道路运输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以“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项基本指导方针,从“九五”计划期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及地理自然特色,突破行政界限,在已有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形成多个跨省市区的经济区域,从逐渐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道路运输经济作为西部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顺应区域发展的形势,以道路运输一体化促成西部经济圈的发展。
三、西部道路运输一体化建设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
推进西部道路运输一体化进程。具体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协调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统一、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纲要;协调区域政策法规,统一市场准入条件;协调和统一区域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补、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
(一) 发展战略围绕如何加快地区间道路运输一体化,从行业规划、管理法规、信息资源、基础平台等方面进行无缝对接和协调推进,打造管理高效、透明,市场健康、有序的西部地区现代化的道路运输产业正成为西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新的“核心理念”。我国西部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负责人此间已签订了《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发展协议》,决定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消除地方保护壁垒,联手建立西部道路运输区域性一体化大市场。区域城乡一体化战略。西部当前的区域分工格局仍然是一种“中心—外围”结构,即资源分散化的乡村或落后地区环绕着要素集中化的城市或发达地区。所以,要积极推行以国家级公路主枢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城乡的一体化战略,变分散布局为集中优势,缩小城乡差距,以一体化带动乡村或落后地区道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实现西部区域整体一体化发展。 区域结构优化战略。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西部各省级行政区要确立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客货运输企业集团,积极创建和培育一批发展后劲足、发展理念新、规模势力雄厚的现代物流品牌企业。 对外合作战略。西部由于地理环境的约束,缺乏对外合作的客观因素,要摆脱劣势寻求道路运输业对外合作的路子,必须聚合西部整体力量形成优势,一方面为应对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促进西部自身道路运输业的繁荣与发展,使得内部环境趋于成熟,这将有利于内外环境的充分融合。
(二)政策体制政策体制因素是影响西部道路运输一体化的重要因素,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是区域政策体制的“一体化”势必将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经济圈的形成,并引导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对此,要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建立规范的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政策体系。就道路运输业而言,在区域经济交往中普遍存在各种冲突,主要是因为制度和政策存在不协调的地方。西部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区域制度基础,区域经济的运作仍然辖制在行政区域的框架之内,在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时代,这种经济模式的运作机制显然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
因此,西部地区道路运输经济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区域政策体系的建设,建议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西部大开发领域中,建立专门负责西部区域运输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协调机构。为了强化道路运输经济在西部区域的重要功能,中央西部大开发领导机构应考虑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具体的规划与建议并报中央政府和立法机关审批;执行经立法程序通过的政策、规划与制度,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协调不同区域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约束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统一管理国家用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资金,负责区域划分。二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建立标准的可供区域道路运输经济宏观管理使用的区域划分框架,首先必须确定重点和一般发展区域的划分标准,划分要突出主次,层次清晰,范围适当;在一般发展区域中划分出问题型区域(如民族地区、特别落后地区等),给予政策、资金上的特殊照顾;重点、一般和问题型区域的发展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政策提出具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规划。三是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当前应尽快完善区域分工政策、区域布局政策、区域产业政策、特殊问题区域的发展政策,以及区域管理与调控政策等政策体系。统筹安排,组织专家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调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交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本区域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政策指引、相关管理措施和合作协议。联合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合作协议,促进区域合作。
随着《道路运输条例》的出台,道路运输市场已有全国统一的法规,各省要在《道路运输条例》的框架内,联合制定有关执法标准和尺度,联合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实现区域内管理和市场的对接;通过制定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等,实现单向运输规划向综合规划迈进,行政区内道路运输规划向西部道路运输规划迈进,最终实现综合运输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运转;通过制定西部道路运输合作交流协议和备忘录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增进对话与合作;借助强势媒体,宣传和监督合作交流事宜。建立有效的有利于省市之间相互联动的区域协调机制。
西部地区分属十一省一直辖市,由不同的行政区划管辖。不同行政区划与道路运输区域一体化之间的矛盾,需要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只有建立良好的区域协调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不同行政区划间的道路运输资源的整合和互补,才能更及时地处理跨行政区的道路运输问题,增强道路运输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如建立季节性运输、抢险救灾等突发性运输的协作和运力应急支援协调机制;建立安全事故处理机制,互通省际运输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互相配合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建立运政稽查联动协调机制,共同维护省际运输市场秩序。互通违章处理信息、互认违章处理决定,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协查行动等。
建立统一的有利于西部人才交流的区域人才共享机制。人才是道路运输业繁荣发展的希望,缺少人才的西部道路运输业是难以摆脱落后局面的,确保西部道路运输业能够有足够实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建立区域性的人才共享机制,以西部道路运输产业的整体实力来吸纳、留住人才,如此不仅有能力为人才提供优厚待遇,而且也为人才更好地施展才华开阔了舞台。所以加强人才交流、共享人力资源是促进西部道路运输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建立现代化的有利于西部道路运输智能化的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网络和智能运输合作,实现道路运输信息共享和互换是西部道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尽快建立西部区域性的信息共享机制以适应信息社会对行业的要求,这是西部道路运输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要通过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逐步实现道路运输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加强合作,推动本区域内货运信息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提高货运信息化水平;通过道路运输管理网站的链接,及时向社会公布道路运输行业的情况和资料;通过建立GPS共用信息平台,推广先进技术,开展客运异地联网售票系统的试点,不断提高道路运输的科技含量;通过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经验交流。及时相互交流、互换各省(区、市)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政策规定、经验做法以及工作动态等情况和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在区域内推广先进经验。
(三)运输市场道路运输在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运输中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地理条件、市场机制、运输结构、科技能力、服务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的道路运输发展较为落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的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严重,一个面向西部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始终没有完全形成。
7月1日,《道路运输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统一道路运输市场奠定了法制基础,业内迫切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外商包括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将进入西部道路运输市场,西部道路运输市场必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西部道路运输业要加快发展,实现西部道路运输市场一体化。建立统一、规范的省际客运班车市场。一是改革省际客运班线许可审批方式。
根据省际客运市场的需要,联合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制定年度客运线路和运力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高速客运经营方式,逐步推行联合招投标。二是采取鼓励企业跨省设立分支机构、允许单开客运班线等措施,引导组建跨省企业集团,构筑省际客运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的道路。三是引入客运班线退出机制,逐步统一考核办法、客运班线经营年限和退出条件;规范省际客运业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实行审批时限制,方便经营者。四是开展创建省际客运优质服务品牌线路活动,提高服务水平。五是大力发展快速班车客运,特别是高速公路与其它高等级公路相结合的网络化快速客运;加快农村客运的发展,推行村村通客车工程,客流量大的县乡公路要开行“农村公共汽车”;以快速客运和农村客运为突破口,带动普通班车客运的发展。六是发展包车客运、客车租赁、出租客运等有市场前景的服务形式。七是建立健全有效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相互协调配合,强化客运安全管理。建设畅通、高速的西部区域旅游客运网络。要积极发展旅游客运,依托道路客运网络,开辟旅游客运业务。鼓励企业开行跨省(区、市)的旅游客运线路,根据旅游客运“互为客源地、互为目的地”的特征,取消省际旅游包车区域限制和景区限制,建立本区域旅游客运网络,推动区域旅游客运发展,以此促进旅游客运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建设统一、高效的集装箱道路运输市场。集装箱道路运输是先进的运输方式,因其安全可靠、货损货差少、运输成本低、运输效率高、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优势,正成为推动道路运输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西部各省市应统一区域道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准入政策,加强集装箱运输市场监管,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道路集装箱运输快速健康发展。建设便捷、快速的现代货运市场。目前,西部地区的一些货运企业已加快布点,构筑网络,开展快速货运业务;一些客运企业利用客运网络,通过客车捎带,开展快速散货运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省市应当总结经验,协调快速货运的发展政策,促进其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零担、快件、冷藏保鲜、危险品和散装货物运输,鼓励汽车运输企业提供仓储、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一体化的第三方服务,积极发展物流业。
逐步统一货运企业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条件,鼓励货运企业异地设点,构筑货运网络,开展快速货运业务;充分利用省际客运网络,发展以快速客运为依托的快件运输;鼓励采用先进的货运组织方式和运输设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客货运站场建设步伐。协调区域性客货站场布局规划,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建立区域客货运输站场服务体系。道路运输站场建设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实行统一招投标制,谁中标、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加快站运分离,全面落实“三分离”,即企业客运站要与所属企业分离,公用型车站要与管理部门分离,汽车客运站直接经营的车辆与客运站分离,使客运站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实现所有客运站面向社会全方位的开放。积极发展道路客货运输相关服务业。发展道路客货运输相关服务业,形成以不同层次的客、货站(点)为依托,以信息服务、货物代理等中介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运输服务体系。鼓励维修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以及连锁式经营,建立门类全、质量好、方便及时的维修救援网络。支持汽车租赁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异地设点,扩大业务网络和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异地还车,加快区域性租赁网络的形成。建设统一、规范的维修和驾培市场。统一行业培训教材,相互确认汽车维修业和驾驶员培训业有关证书。
西部各省市要统一从业人员培训管理,鼓励投资商按开业条件跨地区兴办驾校,鼓励维修企业的连锁经营,对持有各省市中任何一省市的维修行业的上岗证、驾驶员培训结业证书或培训结业证明、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都可凭原证到所在地运政机构换领当地的相关证件,并可在西部区域内从业或参加相应的考试。
统一和规范道路运输监督、服务电话号码和有关的形象标志。统一道路运输监督和服务电话号码能够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更好地服务用户。各省市对已开通的监督和服务电话号码要力求规范,争取统一;对尚待开发的监督和服务电话号码要实现西部区域的统一。统一道路运输有关的形象标志:统一长途客运从业人员的服装样式、长途客运站的标志,统一运管服装和运政车辆标志,统一农村乡镇客运站的标准样式,对此西部各省市应当加强合作,达成统一,体现西部地区道路运输标志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建设开放型市场,积极引进外资,提升整体水平。
加入世贸组织后,必将有更多的外商投资到我国的道路运输业,但也将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其发展趋势是:外商进入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将是个渐进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对我国企业的竞争和冲击世将是一个由沿海到内陆、由东部到西部、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区域逐步展开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放的程度和外商投资的扩大。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做好规范现有合资、合作企业的工作,促进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做好加大WTO后更大的开放所必须的准备工作。鼓励外商到西部投资经营道路运输。西部地区运输企业资金短缺,技术、管理方向也比较落后,急需引进外资、技术等,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困难,加速发展。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将推动我国道路运输业经济体制改革,大大加快市场化、法制化的进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我国道路运输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使我们政府部门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发生深刻的变化。
(四)市场监管 建立统一、协调的市场监管体制。
应以《行政许可法》为准则,改革和完善运政管理体制,分离运政管理与执法,建立省一级或西部区域统一的运政执法队伍。如此有利于消除重复执法和执法空白,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效率以及遏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促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也有利于彻底打破市场壁垒和地区封锁,提高市场开放度和透明度,消除违背市场规律、盲目保护地方企业、设置不公平条件、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构建西部道路运输经济圈监管体系。加强合作,实现联动是建立西部道路运输经济圈的内在要求。西部各省、自制区、直辖市运管局需要加强区域间的联动,密切经济联系,共同培育西部道路运输市场,真正形成西部道路运输经济圈。
一是建立西部道路运输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季节性运输、抢险救灾等突发性运输的协作和运力应急支援协作机制;建立道路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相互配合做好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建立运政稽查联动机制,互通违章处理信息,互认违章处理决定,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联合检查行动。
二是搭建西部道路运输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标准化建设,对接西部各省的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共享西部道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共享西部道路客货运输交易信息;共享西部维修救援网络信息和GPS监控信息;实现西部大中城市联网售票。
三是联合治理西部跨省超载超限运输。按照国家治理超载、超限要求,经常沟通治超、治限信息,研究存在的问题,统一治理标准、统一治理意见、统一治理行为。
四是建立西部道路运输安全诚信服务体系。针对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决消除运输安全隐患。建立诚信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加强客运站的智能信息化建设、文明班线建设、诚信运输企业(经营者)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提升道路运输业整体服务水平,营造诚信服务环境,树立道路运输业良好形象。将文明诚信体系的建立和企业的资质评定、服务等级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诚实信用情况进行运输资源的配置;建立完整的信用档案,公开披露不良记录,对于失信严重的应该给予严厉惩戒。五是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保证道路运输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要改变“重审批,轻监督”的做法,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联合监管,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的“黑车”、“黑户”,做到让旅客、货主以及其他消费者满意,让道路运输经营者满意,使西部道路运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五)信息资源交通部李盛霖部长在2006年全国交通会议中指出,要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设省市县三级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实现异地违章处罚信息共享。搭建西部道路运输信息平台。共享西部道路运输管理、客货运输交易、维修救援、GPS车辆指挥监控等四大信息。其中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运政管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主要为道路运输管理提供信息保障,提高道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客货运输交易、维修救援、GPS车辆指挥监控以及电子商务等道路运输经营信息平台,主要为道路运输经营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提高道路运输经营的效益和规模。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换。加强信息网络和智能运输合作,实现道路运输信息共享和互换。
一是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逐步实现道路运输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先期实现省际客运班线数据库的互换。
二是加强合作,推动本区域内货运信息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提高货运信息化水平。
三是实现十二个省(区、市)道路运输管理网站的链接,及时向社会公布道路运输行业的情况和资料。
四是逐步建立十二个省(区、市)GPS共用信息平台,推广先进技术,开展客运异地联网售票系统的试点,不断提高道路运输的科技含量。对尚未开发的信息子平台,要开展联合开发,实现区域的统一。
五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经验交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政策资料、经验做法、工作动态要及时相互交流、沟通、互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议,在区域内推广先进经验。
六是加强经营者信用平台的建设,建立经营者信用档案,互换经营者信用信息,共同管好道路运输市场。
三、以道路运输一体化构建西部道路运输经济圈,为促进西部区域的共同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合作是基础。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主体为了谋求经济社会利益,而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是非实物贸易,是广义区域贸易的组成部分,是任何开放区域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合作也日益向纵深发展。不容忽视的是道路运输作为基础和支柱产业也应当在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物流是重点。现代物流代表了21世纪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概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物流实践,体现了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运输服务,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跨行业、跨地区竞争的不断加剧,运输业正朝着不断扩展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的方向发展,运输将逐步渗透到生产和商贸领域,必将对传统的运输组织、经营手段和服务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公路、水路交通结构作出全方位的调整,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在此形势下,我国西部物流业的发展也很迅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时机。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给西部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其中就具有很大的物流需求。另外,物流在制造业、商业、仓储业和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西部物流业的规模、质量和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是物流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规模小、功能单一;二是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低,行业部门分割现象严重;三是大多物流企业散而不强,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的物流复合型人才。所以要积极加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合作,研究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和制定物流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加强物流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鼓励物流企业间的联合重组,组建一批实力雄厚、拥有相当规模的大型物流集团公司。
(三)人才是保障。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当前,西部道路运输行业人员的素质及用人机制的现状还不能适应这种竞争的要求,特别是管理部门直接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考察任免的选人用人办法,主观因素较多,缺乏科学依据,沿用计划经济时代干部调配管理的因素较多。另外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考核力度不够,缺乏具体的可量化和可测试性的衡量标准,容易导致选人用人上的偏差。所以应当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按照市场规则对人员进行配置,按照竞争的办法来选拔任用,由市场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管理部门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与企业领导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完不成合同约定的经营目标,有权解除合同。
(四)改革是关键。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是根本,改革道路运输产业是手段,也是这个行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行政、企业体制作为改革的“两座大山”,是西部乃至全国道路运输走向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强,道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道路运政管理体制以及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制的众众弊端也暴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运输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把道路运输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来考虑,彻底解开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要统一全国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名称,在交通部内部设“道路运输司”,专门负责全国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工作。 或者也可以象国家海事局一样,设立专门的隶属于交通部的“国家道路运输管理局”,以充分适应WTO和我国道路运输市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二是为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大市场,实现市场要素自由、快速地流通,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应由以往的县级管理改为省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垂直管理,其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人、财、物统一由省级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统管。
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引导企业走经营组织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发展规模化及现代化的道路。重点引导和扶持部分优势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引进外资等形式,形成一批区域和全国性的具有较强实力并能主导道路运输发展方向的大型运输企业或集团。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鼓励国有小企业以各种形式放开搞活,走股份合作经营的道路,并向“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引导个体经营业户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实行公司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