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运管部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

2006-03-27 09:06来源:宜昌市夷陵区道路运输管理所:刘跃庆 王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量化指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众所周知,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畅通、便利的公路,有了畅通、便利的公路,城乡大融合、农村客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和“通村达户”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农民也才能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富裕日子。有了“通村达户”的农村客运线路网络,农村客运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和壮大,使农村客运市场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夷陵区通村客车率还不是很高,客运市场环境仍然相对落后,如何发挥运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农村客运市场管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摆在运管人和运管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客运市场的同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走出村、走出乡镇的要求空前提高,出行次数随之增加,各种农副产品的运输也要求在第一时间走进市场。近几年来,夷陵区各级政府和区交通部门也花了无数时间和资金来逐步改善农民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运输问题。目前夷陵区的农村客运网络已初具雏形。有了供求需要也就有了市场的应运而生,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民经营户便纷纷购置车辆,经营农村客运班线。

    (二)农村道路的发展为农村客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是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客运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由于地域的原因,夷陵区目前的经济发展颇不平衡:西北山区相对落后,而汉宜路沿线的龙泉、鸦鹊岭以及小溪塔街办相对发达,龙泉、小溪塔街办很多村已达到了组组通水泥路,而西北片则限于黄花乡几个紧邻省道的黄花场村、杨家畈村修通了水泥路。但是,夷陵区“十一五”交通规划已对村村通公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实施要求。随着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客运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二是不断建成的等级农村客运站、一大批功能齐全的候车棚及招呼站的相继投入使用,也使得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市场的各方面条件已日臻成熟。2005年,夷陵区运管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兴建了杨家场、官庄、鄢家河3个候车棚和小鸦路、黄杨路沿线25个候车棚,兴建了狮子山、岩花和狮子山林场四个候车站牌。目前,夷陵区共有等级客运站1个、简易客运站4个,候车棚28个,招呼站4个。

    二、当前农村客运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道路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从事农村客运的车形结构不合理。夷陵区目前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车型结构有大客车、中型客车、小型车甚至还有农用车、微型小货、二轮和三轮摩托等。其中农用车载客安全系数低,对此类车辆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三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供求变化,出现了调控不力,运力布局不均衡,致使部分客运线路运力盲目发展,导致载客率低,各运输公司之间争抢客源,既扩大了社会矛盾,而且也因线路拥挤,提高了经营成本,降低了经营效益,打击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四是非法营运和超范围经营多。这些车辆出没在区内的每一条干支线上,安全技术性能差,经营不规范,严重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五是缺乏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缓慢。由于运距短、票价低、客流不稳定和老百姓对乘车条件的逐步提高等因素与现有的道路交通条件相互制约,使得经营者难以实现盈利;六是客运站经营管理不力,不能很好地实现“车归站人归点”。有的客运站的定班、定线、定点难以坚持,有的客运站则是毫无市场需求观念,守株逮兔,死抱“三定”不变,还有的是客车出站绕圈拉客或者穿城而过。

    三、运管部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畅通便利的农村道路呈网络化构建在建设新农村中是最直观的体现。村村通了公路,老百姓从家门口就可以坐上经济车、方便车,这就意味着运管部门要转变管理观念,围绕着发展大交通、服务新农村和随着车头的向下,将管理重心 “下移”,在客运线路的审批、站场的完善和建设、规范经营秩序和加强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建设新农村中充分发挥运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一)科学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06年初,夷陵区运管所综合全区近几年的农村客运发展实际,制定了依托夷陵区现有的乡村路网,建立以小溪塔城区为中心,各乡镇为干线节点,各行政村为支节点,运输工具心中、高级客运车辆为主,普通小型客车为辅的四通八达的客运网络体系;2006年,区运管所将完成20个招呼站、2个五级乡镇客运站的建设。

    (二)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夷陵区目前的农村通达程度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区运管所一是要按照“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明确职责,搞好示范,逐步推开”的思路,广泛激活社会资金,对农村客运市场逐步放开,鼓励经营者“车头向下”, 统一线路,统一票价,统一车型,统一服务,实施规范化管理;二是优化农村客运运力结构。按照“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的原则,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村客运成本高、效益差,适用车型少、运力结构调整难度大等问题,推广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逐步淘汰车况差、安全性能差的“老爷车”,极大地改善农民出行条件,为运输安全提供保证;三是延伸农村客运班线覆盖率,扩大通车范围,使得农村客运网络更趋合理;四是对运量少或者不适宜开行日班的线路,可以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打破“三定”原则,实行电话预约、滚动发班等;五是重新整合运力结构,对运力过剩的线路调减运力,运力不足的线路加密班次;六是加快客运站点建设,改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合理、联接城乡的客运基础设施平台。争取“十一五”期间一村一个候车棚(亭),逐步解决乡镇五级客运站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候车条件得到大的改观,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农村道路运输品牌。结合“双争”活动,运管部门将创建工作覆盖至各客、货运输公司。一是进一步加强文明客运站的创建,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二是进一步深化文明客运示范线的创建;三是广泛开展创“十佳”活动,全力打造诚信运输企业;四是加大对服务质量的跟踪和查处力度。

    (四)建立长效机制,狠抓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规范客运站场秩序。区运管所派专人常驻客运站,按“三关一监督”原则,与客运站签订《客运站自律公约》、《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承诺》等,监督客运站实施各项安检制度。督促客运站秩序逐步走向规范,使挂牌率达100%、进站率达100%、客车正班正点率达100%。同时严把经营者资质、车辆技术性能审批关;二是对全区客运线路实行分片负责管理。将全区划分为西北片、坝区片,指定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分片负责两大片线上的营运、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质量的投诉工作;三是严打重罚,合力整治客运市场秩序。运管所市场监管股开展横向联合,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办公室联合起来,在广造社会声势的基础上,对夷陵区范围内的非法营运进行严厉打击。开展纵向联合,联手兄弟所,对兴山、保康、神农架沿线开往市区等地的跨区域非法营运的车辆重拳出击。

    (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司乘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力度。广泛宣传《道路运输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超载营运、客货混装、农用车载客,严禁甩客、宰客和拉客。教育司乘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规范经营和合法竞争意识,使农村客运安全和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大大提高农民群众的出行安全系数,有效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四定一挂,程序简化,平安到家”的客运站一体化服务理念;按照市场供求变化,合理调控运力,保护客运市场正常的竞争和呈健康发展态势的经营秩序是运管部门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运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工作目标。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