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各地’十一五’道路运输发展前景
北京: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新建四惠、一亩园、宋家庄、北太平庄、首都机场等11座综合客运枢纽。初步形成市中心区、边缘集团、新城和中心镇三级公共电汽车运营网络,加速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实现全部建制村通公共汽车。建成马驹桥、阎村、西南公路等货运枢纽,以综合运输枢纽、物流配送系统及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基础,初步建成高效、畅达、有序运转的现代化物流运输系统。
未来5年,北京将完成首都机场扩建,改建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建成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和京津冀地区城际快速铁路干线等工程。充分利用国铁资源,加快构建市郊铁路网络。进一步加大公共客运系统建设投入,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比率要由35%提升到50%,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日常通勤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多种方式协调运输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增加公共交通运力,更新车辆,改善乘车条件,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继续实施地铁1、2号线改造,完成324辆老旧车辆更新,新增车辆84辆,提高既有线路运营效率。完成4615辆公交老旧车辆的更新任务,公共电汽车总数达到21000辆至24000辆,其中空调车比例达到63%以上,环保型车辆达到86%。
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机场线、4号线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力争建成地铁9号线、10号线二期和亦庄轻轨线,运营里程达到270公里。开工建设黄村线、15号线、11号线等。完成安立路、阜石路和朝阳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营运里程达到60公里以上,公交优先车道总里程扩大到300公里以上。完善中心城线网结构,优化调整线路,提高中心地区支线网密度,扩大中心城边缘地区及郊区公交线网覆盖率。
湖北:迈向“总体适应”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道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跨越,基本实现运输便捷化、站场网络化、服务优质化、管理信息化、监管法治化,构建开放协调型、质量安全型、便捷高效型、环保节约型的现代道路运输体系。
据湖北省运管局局长陈兰平在近日结束的湖北省运输工作会议上介绍,“十一五”期间,湖北将着力建设运输站场网络,全省新建客运站40个(一级客运站10个、二级客运站25个、三级客运站5个),货运站(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29个(一级货运站9个、二级货运站20个);新建道路运输信息中心7个。新建乡镇五级客运站500个、候车亭9000个、招呼站17000个。到2010年,基本构建以一级客货运站为中心、连接高速公路的城际高速运输网,以二级客货运站为基础、连接国省干线的区域快速运输网,以农村客运站点为依托、连接乡村公路的农村通达运输网。道路运输经济稳步发展,总体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武汉市和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道路运输现代化。
据悉,“十五”期间,湖北道路运输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共完成道路客运量30.4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614.68亿人公里、货运量15.54亿吨、货物周转量1147.07亿吨公里,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14.4%、23.0%、11%和18%,全省营业性运输车辆达26.53万辆,其中客车6.43万辆(包括出租车3.33万辆)、货车20.1万辆。运输车辆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高级客车发展到13036辆(占客车总数的42%)。农村客运班线达到2650条,全省乡镇客车通达率为98%,建制村通车率达69%。
甘肃:创新聚力“提速中部”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道路运输工作将围绕“一条主线、两大工程和三大目标”,实施道路运输“提速中部”战略。
一条主线,即道路运输提速中部战略。两大工程,即道路运输百千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阳光运政工程。三大目标,即建设大市场,使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和综合运输发展相适应;建设大枢纽,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的交通大枢纽;建设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升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针对甘肃省“十一五”交通建设“会战东部”、道路运输“提速中部”两大战略,甘肃省运管局提出三项具体要求: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具体围绕六个目标抓落实,即围绕“提速中部”战略抓落实,举行业之力加快“提速中部”战略的实施;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落实,完善农村的客货运输网络;围绕项目建设抓落实,加快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深化改革抓落实,坚持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完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围绕新的跨越式发展抓落实,加快道路运输发展进程;围绕市场监管抓落实,解决运输市场监管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二是转变职能,创新管理。要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创造道路运输发展良好环境,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重点抓好运输企业,管好运政队伍。转变行业管理职能,改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建设务实、高效、便民的道路运输管理体系。三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做到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推行行政问责制,明确工作权责,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建设负责任的行业管理机构。
辽宁:整合资源集约经营
近日召开的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将加快运力结构调整,继续扎实推进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同时,加强站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站场集疏能力和服务水平。
逐步建立营运车辆进出市场机制
辽宁省将逐步建立以车辆技术标准为准则的营运车辆进出市场机制,利用高速公路通行费和养路费的优惠引导政策,推动客运车辆向快速化、舒适化、安全化,货运车辆向厢式化、大型化、环保化发展。2006年,新增和更新中高级营运客车564辆,中高级车总数达到5434辆,比重达到33.3%。新增集装箱运输车209辆,厢式货车2121辆,多轴重载车辆1860辆,总数分别达到4355辆、23921辆和17356辆。
公司化经营是目标
辽宁省将坚持以公司化经营为市场发展的最终目标,以组建实体公司或虚拟股份制线路公司为主要手段,以逐条线路推进为基本策略,引导客运企业实现经营行为规范化、运输组织现代化和企业形象品牌化。继续引导经营者以线路为依托,通过兼并、收购、股份制等方式,组建实体线路公司,并不断拓宽集约化经营线路的范围,同时督促经营者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实现经营权和产权的统一,实现公司化经营。2006年,全省要组建21条线路公司。同时鼓励高速公路客运企业组建区域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增强客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辽宁省将制定《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以经营资格、服务质量、诚信经营、安全生产、企业信誉等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行为考核和监管体系,建立考核档案,定期不定期进行考核,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企业的质量信誉水平,推行经营者质量信誉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引导社会选择信誉度高的经营者,督促企业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客运的发展质量
从农民的需求出发,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打破“定线、定班、定点”的原则,允许经营者根据客流变化开行隔日班、周班、季班等灵活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村的通车率,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出行需求。从线路审批、班线管理和市场监管等方面为农村客运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具备通车条件的农村都能开通班车,使已开通班车的线路都能正常运行,并不断拓展农村客运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2006年,全省建制村通车率达到99.7%。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客运集约化经营,切实提高农村客运的发展质量。各市要以县城或重点乡镇为单位,在县域或乡镇区域内进行线路、车辆等资源整合,实现公司化经营,在此基础上向全市范围拓展。2006年,各市要选择一个条件成熟的县区进行试点。在人口密集、客流较大、班次较多等条件成熟的地区,要积极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公交化运营,最大程度方便农民出行。
拟建省站务集团
该省将继续坚持“功能性、标志性、超前性”的原则,加快站场建设前期工作,严格前期工作质量,强化前期工作审查,保证设计标准符合要求,确保项目按时开工。严格落实“四制”管理,加强日常调度和质量监管。在处于运输结点、班次多、客流量大,地方政府有积极性的乡镇,适当建设等级客运站,改善农民乘车条件。建立站场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和站场建设可行性评价体系,全面采集整理全省现有客货站场的基础数据,为实现站场建设动态管理,制定项目计划奠定基础。2006年,全省计划安排客运站建设项目43项,其中市县级项目11项,乡镇客运站32项,计划投资3.1亿元,其中省投1.2亿元。
按照“三优三化”的标准,全面加强客运站的站务管理,规范服务内容、程序,建立健全岗位制度,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研究探索组建省站务集团,提高客运站的集约化水平。加强农村客运站运营的管理,指导农村客运站科学选择运营模式,确保成功经营,提高站场服务水平。
2006年,辽宁还将在沈阳、大连、锦州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客运站进行联网售票系统的试点运行,实现汽车客运站计算机售票,主要中长途汽车客运班次联网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