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公汽”完成使命看抚顺客运市场化进程
对于家住在望花却在顺城工作的李先生来说,对城市变化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现在上班方便了。他还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自己上班时挤车、换乘,在寒风中长时间候车的无奈。他说,现在好了,从家到单位不但有了直达车,而且等车的时间也比从前大大缩短了,过去两个多小时的乘车时间,现在快了一倍多。
十几年前,抚顺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9条公交线路,一家公交公司,营运车辆400余辆。而现在,全市共有61条公交线路, 5家城市客运公交公司,营运车辆1255标台,可以说,我市城市客运市场完成了从计划到市场化的转变过程。这个历史性的转变,最终使我们得到了统一管理、多家经营、市场开放、有序竞争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市场环境。而这个转变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和李先生一样的广大市民。对于这种转变,曾经让人们既爱又恨的“小公汽”,又不能不说是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公汽”冲破独家经营
1990年 10月 1日,伴随着私营三龙公司 22辆“小公汽”的上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城市客运市场独家垄断的局面被骤然打破,城市公交又有了新生力量。
三龙公司当时运营的线路有 3条,一条从千金大戏院到高山路,一条是刘山环路,还有一条从千金大戏院到千台山。“小公汽”的出现弥补了大公交运力的不足,受到了市民的热烈追捧,也使人们看到了城市客运市场的投资潜力。于是,一些个体经营者、无业人员,甚至农民都开始纷纷投资购买小客车,经营个体客运。逐渐,经营“小公汽”已成为一种行业,一些人也从中捞到了第一桶金,开始扩大经营,或在后来转做其它行业。
到 1992年时,我市个体“小公汽”的数量已达到 192辆。由于当时的认识是“小公汽”冲击了大公交,要对小公汽进行限制,但堵不如疏,于是有了 1993年 7月的我市第一次城市客运线路招标。经招标, 306辆“小公汽”开始在 27条线路上运营,个体车主王志发甚至用自己的 8辆车,开辟了青台子到南站和千户村到南站两条线路。
城市客运市场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车主仍在不断购车。到 1995年初,“小公汽”已达到 550辆,在车辆总数上已超过大公交。
与此同时,“小公汽”挤占大公交站点,与大公交争客等不规范经营弊病开始显露。在 1995年第二次线路招标时,交管部门提高了准入门槛,提高了招标费用,对 4轮、 16座以下车辆进行了强制报废。
1995年,市公汽总公司自行购进了 263辆中客补充运力。这样,到 1997年第三次线路招标时, 458辆个体“小公汽”、 263辆中客和 500多辆大客已基本达到了城市公交运量和运力的平衡。
弊病凸显加快公司化改造
张小姐和廖小姐每天坐“ 105”上下班,她们对记者讲了很多有关“ 105”的故事。
一次,张小姐的一位同学坐“ 105”时,由于后面的座位坐满了,他就坐在车上准备好的位置———汽车发动机盖上。该车在一路狂奔中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这位同学整个人壁虎一样贴在了车的挡风玻璃上。这位同学后怕,如果冲劲再大点儿,自己整个人就会撞出去了,从此也再不敢坐那个座位。至于在高峰期堵车时开上人行道,调头更改线路的事情更是常常遇到。
记者在新华大街丁字路口处,曾目睹一位乘客从前门上车,又被快速启动的“ 105”从后门甩下,造成这名乘客颅骨骨折的事故。也曾看到“ 14路”和“ 15路”小客的乘务员,如电影中的“飞虎队”一般,半个身子探出车外,将乘客拽上还在行驶中的车辆。
廖小姐和张小姐说,大家都知道“ 105”车速过快,就算是坐着都必须扶好。而且“上车容易,下车难”,车还没停稳,乘务员就催着快下了。经常坐“ 105”的人,都学会了乘务员传授的下车时“先下左脚后下右脚,向前迈”的窍门。坐这样的车存在着太多的安全隐患,据了解,在我市城市公交行业中,“ 105”的肇事率及死亡率几乎占全市城市公交车的一半以上,市民将其戏称为“四大恐怖”之一。
1999年,我市在进行第四次线路招标时,开始通过公司化对“小公汽”进行改造。“小公汽”被压缩到 315辆,线路归拢到 12条上。但这时的公司化属于挂靠性质,“小公汽”虽然挂靠了公司,但仍属一家一户的松散式经营,混乱的经营局面仍无法改变。 2001年,为改造“小公汽”,展域和恒信两家客运公司应运而生。 292辆小客和 11条线路归并到上述两家公司,交通部门要求两家公司,在小客合同到期后收回车辆,对线路进行“大公交”式运营。
“小公汽”退出市场
从 2003年开始,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要求各家客运公司抓紧对发包车辆和个体车辆进行“大公交”改造,到 2004年底,在我市存在了 14年之久的个体“小公汽”全部退出城市客运市场。此后,在承包尚未到期的情况下,展域公司先后对发包经营的 502路
(刘山—刘山)、 503路(南站—千台山)、 504路(南站—李石开发区)进行了“大公交”改造。
2005年下半年,市交通局和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下决心马上着手对“ 105”进行改造。由于“ 105”线路由市公汽总公司和展域公司(已更名为市永恒客运公司)共同经营,考虑到两家客运公司利益的均衡,市客管处协调两家进行了线路置换,市公汽总公司用 16路、 35路、 38路、 39路置换了市永恒客运公司对“ 105”路的一半经营权。置换后,由市公汽总公司独家经营“ 105”,也就是现在的 15路。今年 3月 1日,市公汽总公司 80辆崭新的 15路车上线。至此,“ 105”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十几年前,市民平均候车时间 15分钟,到现在平均候车时间 5分钟;从每万人拥有车辆 8.2台,到每万人拥有车辆 8.9台;从平均线网密度 2.46公里 /平方公里,到 2.58公里 /平方公里,我市城市公交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 10年变化更是惊人。
城市公交行业也和其它行业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开放、发展到治理规范的过程。城市“小公汽”曾因招手停车、就近下车和灵活的运营时间,为乘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补充了“大公交”运力不足的情况。但伴随着城市公交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它被安全、正点、文明有序的“大公交”取代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希望“小公汽”退出后,我市的 5家客运企业能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