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凯车桥 10倍增速的背后
今年,是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凯车桥)发展的第5年。自2002年7月26日,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按照4:3:3的股比共同创立这家专业生产车桥产品的独立公司以来,安凯车桥的产销及收入以年均超过100%的速度增长,3年累计增长了10倍。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安凯车桥成为业内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安凯车桥的厂门。
“产品力、学习力和营销力是安凯车桥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基石,也是企业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安凯车桥总工程师吴向阳一语中的。
在吴向阳看来,保证产品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走质量效益型之路。在拥有斯太尔前、中、后桥总成生产技术,德国奔驰高速客车单级驱动桥生产技术,韩国现代重型单级驱动桥总成生产技术、日本驱动桥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企业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引进德国、奥地利、法国的先进设备建成了现代化的专业生产线和国内独有的桥总成模拟试验台。“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们着力加强适应性改进和二次创新的力度,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和制造,增强了产品的承载驱动能力。”吴向阳告诉记者,企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严格按照TS16949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研发的源头开始,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过程控制。在生产一线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做到细化工艺;在生产中,全员实行自检、互检,成立达标小组,把全公司的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在内部管理中,加强对员工各项技能和工具方法应用的培训。“我们的质量管理理念在于‘重预防’而不是‘重纠正’,配合强制性的防错措施,保证每一件产品的质量。”
在江汽集团,流行着这样一个“1358法则”: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保持企业1-3年的发展,管理创新可保持企业3-5年的发展,制度创新可保持企业5-8年的发展,8 年以后则可以保持一个持续的发展,安凯车桥正处于企业发展的第5年,依靠的就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突破的关键在于提升学习力。作为江淮集团的下属企业,安凯车桥传承了江淮“学习型组织”的文化传统,将提高全员的学习力作为工作重点。坚持“40+4”的学习制度,开展专业技术讲座、员工岗前培训、精益生产培训,建立学习型试验室,通过跨部门专业小组、反思、反馈和共享会议、早上各部门、各车间班组的“快乐晨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凝聚力,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我们要让安凯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要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安凯车桥公司总经理助理江源认为,“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
谈到营销力的建设,江源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提升营销力的实质在于保证产品质量,依靠品牌推广、建立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是质量保证的最高阶段。”从2004年开始,安凯车桥根据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开始有计划地打造安凯车桥品牌,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实现与主机厂同步开发。针对很多桥生产企业仅仅依托主机厂服务站开展售后服务的现状,安凯车桥在全国建立了140多家自己的特约服务站、配件供应代理商,在北京设立配件中心库,提供品牌化服务,全方位、高效率地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目前,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顾客理念,上下道工序都成为顾客关系,每一个员工都有很强的服务意识。
三股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安凯车桥赢得了在业内、主机厂和终端用户的好评,并吸引了国外公司的关注。2004年下半年,安凯车桥营销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海外事业部门,加强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和研究。2005年实现了桥产品单独出口,远销到印度、日本、乌克兰、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实施国际化战略还要在研发技术上加强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江源告诉记者,目前,安凯车桥正与德国戴克集团卡塞尔车桥厂、ZF公司等国际著名车桥公司开展技术接洽,国外代理公司也开始积极主动地与安凯车桥进行联系和接触。拓展国际市场已经成为安凯车桥“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
“眼光向外的同时,我们更要立足国内市场。” 吴向阳和江源激情满怀地向记者描述了企业的发展愿景,“到2010年,我们安凯车桥在大/中型客车桥领域要做到产品系列最齐全、在重卡车桥领域达到国内先进的目标,形成全国最大的重型车桥生产基地,并不断拓展中型卡车桥的产品范围和工程机械桥的产品,实现12万根车桥的生产能力,成为综合型车桥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