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物流——国家战略物资储备
2005-12-27 06:35来源: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赛英 王耀球
任何国家都必须在治国中考虑战略问题。特别在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已经难以再保持闭塞状态,而不可抗拒地被卷入汹涌澎湃的国际竞争和发展大潮之中,国家战略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各国面前。各国要生存,国家有的还要扩张,无论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抑或为了扩张,都要有必要的物资作为战略基础,构成必要的经济实力。
一、国家战略物资储备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特点的变化,战略物资对于国防建设和战争的进行更加重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解决战略物资的储备问题,强调加强物资储备是保持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直接、迅速地补给物资的战略措施。
就战争来讲,两次世界大战足以证明战略物资的重要性。就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主要问题来看,战略物资的储备就更加重要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环境恶化问题、能源短缺问题和粮食危机问题。这些问题在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国尤为突出和重要。最近,能源短缺问题尤其是石油短缺,在全世界范围都引起了各国当局的重视,同时各国都因此调整了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石油的储备量,如美国政府从1977年7月21日就正式开始储备石油,并开始不断地将战略储备石油“藏”进安全性高,并且运输和加工都方便的墨西哥湾海岸附近的地下巨大盐层矿洞中,美国政府当时决定的储备目标是10亿桶,近十来年中,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9.11”恐怖袭击,是促使美国发生一系列根本性变化的重大事件,同时更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布什政府深深认识到,作为美国经济命脉的石油供应,一旦由于突发事件发生中断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2001年11月中旬,布什就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为防止石油供应中断采取最大限度的长期保护措施”,目标是2005年将战略石油储备增加到7亿桶,达到目前战略储备能力的极限。此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迅速增加,平均每天增加量为数十万桶。到2002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猛升到5.99亿桶,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对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庞大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使美国具有了抵御国际石油供应中断的能力,在海湾战争凸显了战略石油储备的巨大作用,同时增强了美国对国际石油市场操纵和干预的能力。我国虽然一直以地大物博为自豪,但现状已经给人们以警示:为了经济稳定发展,地大物博也要进行有规划的物资储备。目前,我国经历着一场石油危机,石油能源的短缺,使得石油价格成倍增长——从两年前的1.93元/升飙涨至目前的4.14元/升,这对我国的汽车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其他国家的战略物资储备
随着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军事战略、作战方式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物资储备的内容、方式、数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物资储备的基本做法是:
1.国家为主的储备体制,进行重点储备。美国的物资储备分国家储备和军队储备。国家储备为重要战略物资储备,也称“国防储备”。重要战略材料是指在国家应急期间,军事工业和基本民用方面需要供应而国内无法满足的原材料。主要有铝土、钴、钛、铱、镍、橡胶等。储备的目的是在国外供应中断的情况下,确保军用与民用的需要,以减少或避免对外国进口的依赖。
法国和瑞典对稀有金属的重视程度仅次于美国。法国对进口依赖性较大的矿物资源约30种,估计有铜、铅、锡、镍、钴和锆等。瑞典为了解决战略储备平时供应不足的情况,并兼顾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钴、铬、锰和五氧化二钒等四种稀有金属,以矿石和合金等形式储备了两个月的数量,石油为三个月储备量。
2.物资储备与周转相结合。许多国家认为,物资储备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储存期又比较长,若平时储备过多,给管理和更新带来很多问题,管理不好不仅会造成积压和浪费,而且也会误事。因此,多数国家改变了储备方式,采取了储备与周转相结合的办法。如美军除储备部分战备物资外,还库存一部分周转物资。
3.储备成品与储备生产能力相结合。许多国家对平时消耗量少、不宜储存管理、战时需要量又大的物资,采取平时储备少量成品,适当储备生产能力和技术资料的办法,以保障战时需要。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军的弹药平时只储备400万吨成品,储备生产能力为1200万吨。美国的弹药生产基地包括29家陆军弹药厂、125家私营弹药厂。在29家陆军弹药厂中,平时只开工16家,其余13家不开工生产,而由政府出资维护设备,做好生产准备,一旦需要即可开工。
4.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门的法令、条例。美国战略物资储备是由联邦总务署管理,内设若干办事机构,主管战略物资储备业务。其职责范围是:负责储备物资的计划、储存、检验、保管保养、安全、订货、轮换、加工、销售、市场分析和运输工作。并制定了《国防工业储备法》、《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和《战略物资储备条例》。
前苏联设有国家物资储备总局,掌管国家储备和动员储备,下设金属、材料、燃料、木材、粮食、化工等局,并在全国38个地区设有分局。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都分别制定有《国家物资储备条例》。
英国的许多应急战略物资基本上是藏储于民。而国家主要从法律法规方面规定了在国家发生重大危机时,政府有权征用和调用各种应急所需物资,任何私营企业都必须服从国家的调配。战略储备主要以法定性,并在经济和社会的日常运营方面体现出来。英国战略物资的规划与发展政民并举,并以战略思想指导战略物资储备。英国的储备目标不同于美国平常保留在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时可供头三年需要的物资储备,英国的储备一般为满足半年消耗的。1982年发生的英阿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获胜,英国充足完备的战略物资储备,以及军队较高的战备程度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
三、以新的战略思想,重新规划新时期里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布局、规模及结构
我国目前的战略储备思想是继续延续了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储备思想,战略物资的储备规模、结构也未发生太大改变。
现在,整个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我们的物资储备思想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我国的物资储备现状是:优质资产少,一般资产居中,劣质资产多,闲置资产多,储备物资的管理也比较乱。据统计,截至2004年8月,国家物资储备局尚有1994年以前累计借出的各类储备物资价值14亿多元未收回,部分已经损失。事实证明,建国初期的战略储备思想无论是在储备格局上还是地域布局上都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改善战略物资储备的情况,相关部门实施了很多措施,如最近中储粮总公司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建立了垂直的管理体系。但在此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物资储备却又进入了以下误区:
1.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过分强调搞活,忽略了国家战略资源的储存。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部分人只看到并夸大了进行物资储备所花费的费用和进行的人员投入,所以提倡国家物资零库存的主张。殊不知零库存理论只能应用于企业间竞争领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而应用于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宏观层面是不行的。因为,国家作为一个主体,面临的问题和要解决的困难远比单个企业的大且多。况且,企业因零库存而造成损失时,顶多是破产倒闭,而一个国家却不能因此而使人民遭受困苦。所以,国家一定要进行物资储备,以备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应付天灾人祸等不测。
2.经济全球化思想过分强调资源共享,忽略了全球不平衡,资源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协调,导致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国家处于不平等的起跑线上。加入WTO后,部分人认为资源全球化可以解决物资储备问题,这同样是过于天真的想法。譬如,石油能源垄断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利用垄断获取超额利润,而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我国,反而要因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油价的攀升受到指责。再如粮荒论,油荒论,演变成中国发展威胁论。还有我国纺织品出口、能源进口的现状,无不说明我国的资源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协调。
3.动用外汇储备,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最近,许多经济学家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出了动用外汇储备、增加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建议。当然,为了国家安全,我国确实有必要建立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而且,大量购买战略物资确实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从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建立战略物资储备同稳定汇率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把增加战略物资储备作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一种手段,很可能会恶化中国的资源配置,使中国遭受不必要的重大经济损失。
通过最近的石油危机,我们直接感受到了战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那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如何从世界市场上获取竞争性资源,从贸易市场上获取合理的储备,以完善我国的战略物资储备结构呢?
1.调整战略物资储备结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科技的落后,我国储备的战略物资在品种上多而杂,物资储备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而且机械化程度也不高,主要储备物资以“三材”为主,即钢材、木材和水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很多资源都已经没必要再列入储备之列。如天然橡胶的应用逐渐被人工合成橡胶所替代,橡胶从不可再生资源转化为再生资源,已经弥补了天然资源的不足。所以,我国的战略物资储备应该提高特殊资源(如用于航天航空事业的稀有金属)的地位,并增加其分量。
2.物资储备与周转相结合。除了借鉴外国的储备与周转相结合的理念,将储备物资寓于社会商品流通外,还可以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物资储备的创新。如将周转的储备物资放入交易的期货仓库,不但可以实现周转,还可以利用储备物资为国家创汇,增加国家收入。在宏观上,我国可以加快流通储备物资的流通比例与速度,加快整个储备物资的周转率,但要避免“零库存”的观念及情况发生,不要一“存”就“死”、一“活”就“乱”。
总之,在战略物资储备上,我国应该淘汰一部分,稳定一部分,更新一部分,周转一部分。这样,即能实现集约型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物资库存设施,能灵活有序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符合战略物资储备结构向合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体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保障的思想理念。
四、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就生存来讲,作为国家物资,首要的当然是粮食。就发展来讲,作为国家物资,首要的当然是支柱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燃料,如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石油、煤之类。就扩张来讲,作为国家物资,首要的当然是扩张所需要的、能与金融、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物资。总之,国家战略储备成为扩张政策有力的后盾。现在,与新技术革命密切相关的新材料在这种储备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上述三种国家战略的储备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不同,一般不会发生扩张主义所引起的储备。因此,从国家战略出发所提出的储备,一般应是前两类的储备。不过,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偏低时以国家生存战略相关的储备为主,而在工业化阶段,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要以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储备为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战略储备当然是前两类储备。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后期,虽然仍是发展中的国家,但国家战略储备已有可能逐步转到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物资为重点方面来。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进行战略物资储备的主要目的有三:
1.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实行的是市场调节机制,市场机制只有通过市场在不断形成不平衡中、在市场波动中来克服不平衡,实现社会资源高效率、高效益的配置。这就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可能,即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中,不平衡有时会发展成严重的不平衡,以致破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关比例,在经济规律作用的强制下,不得不以牺牲社会财富、破坏生产力为条件来恢复比例,回到一般不平衡乃至平衡状态。为了尽量减少乃至克服恶性波动的发生,抑或在恶性波动发生以后尽快恢复正常,在实行市场经济时,在必要的范围内不得不实行国家的宏观调节和干预(包括整个经济,特别是市场)。为了能够调节和干预市场,国家就要建立必要的重要物资储备制度、黄金储备制度和外汇储备制度等。
2.满足国防发展的需求。国防强大必须有经济做后盾,经济落后必然在军事上被动挨打,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在平时经济建设中兼顾国防需求,完善民转军计划,加强战略物资储备,使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建设路子。目前,世界虽然处于和平时期,但恐怖分子仍在活动,我国还面临着钓鱼岛的问题和台湾问题,而且台湾军队还在进一步加强油料、弹药、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国防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有了充足雄厚的战略物资基础,我们的国防建设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威慑力。
3.应付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美国的“9·11”事件、为石油能源而起的海湾战争、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我国沿海城市几乎每年都要经历的台风“袭击”事件等等这些天灾人祸,无不需要大量的储备物资对无辜受难的人们进行帮助,无不需要大量的储备物资对受损的城市进行援助。事后,人们还要生活、城市还要修复,这更需要短期内集中大量的物资进行经济上的支援。试想,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受难的人们和受损的城市将会是什么样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基于对人民的负责,我国更应该对战略物资进行有计划的储备。(本文略有删节)
一、国家战略物资储备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特点的变化,战略物资对于国防建设和战争的进行更加重要。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解决战略物资的储备问题,强调加强物资储备是保持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直接、迅速地补给物资的战略措施。
就战争来讲,两次世界大战足以证明战略物资的重要性。就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主要问题来看,战略物资的储备就更加重要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环境恶化问题、能源短缺问题和粮食危机问题。这些问题在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国尤为突出和重要。最近,能源短缺问题尤其是石油短缺,在全世界范围都引起了各国当局的重视,同时各国都因此调整了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石油的储备量,如美国政府从1977年7月21日就正式开始储备石油,并开始不断地将战略储备石油“藏”进安全性高,并且运输和加工都方便的墨西哥湾海岸附近的地下巨大盐层矿洞中,美国政府当时决定的储备目标是10亿桶,近十来年中,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遭受历史上最严重的“9.11”恐怖袭击,是促使美国发生一系列根本性变化的重大事件,同时更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布什政府深深认识到,作为美国经济命脉的石油供应,一旦由于突发事件发生中断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在2001年11月中旬,布什就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为防止石油供应中断采取最大限度的长期保护措施”,目标是2005年将战略石油储备增加到7亿桶,达到目前战略储备能力的极限。此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迅速增加,平均每天增加量为数十万桶。到2002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猛升到5.99亿桶,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对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庞大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使美国具有了抵御国际石油供应中断的能力,在海湾战争凸显了战略石油储备的巨大作用,同时增强了美国对国际石油市场操纵和干预的能力。我国虽然一直以地大物博为自豪,但现状已经给人们以警示:为了经济稳定发展,地大物博也要进行有规划的物资储备。目前,我国经历着一场石油危机,石油能源的短缺,使得石油价格成倍增长——从两年前的1.93元/升飙涨至目前的4.14元/升,这对我国的汽车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其他国家的战略物资储备
随着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军事战略、作战方式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物资储备的内容、方式、数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物资储备的基本做法是:
1.国家为主的储备体制,进行重点储备。美国的物资储备分国家储备和军队储备。国家储备为重要战略物资储备,也称“国防储备”。重要战略材料是指在国家应急期间,军事工业和基本民用方面需要供应而国内无法满足的原材料。主要有铝土、钴、钛、铱、镍、橡胶等。储备的目的是在国外供应中断的情况下,确保军用与民用的需要,以减少或避免对外国进口的依赖。
法国和瑞典对稀有金属的重视程度仅次于美国。法国对进口依赖性较大的矿物资源约30种,估计有铜、铅、锡、镍、钴和锆等。瑞典为了解决战略储备平时供应不足的情况,并兼顾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钴、铬、锰和五氧化二钒等四种稀有金属,以矿石和合金等形式储备了两个月的数量,石油为三个月储备量。
2.物资储备与周转相结合。许多国家认为,物资储备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储存期又比较长,若平时储备过多,给管理和更新带来很多问题,管理不好不仅会造成积压和浪费,而且也会误事。因此,多数国家改变了储备方式,采取了储备与周转相结合的办法。如美军除储备部分战备物资外,还库存一部分周转物资。
3.储备成品与储备生产能力相结合。许多国家对平时消耗量少、不宜储存管理、战时需要量又大的物资,采取平时储备少量成品,适当储备生产能力和技术资料的办法,以保障战时需要。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军的弹药平时只储备400万吨成品,储备生产能力为1200万吨。美国的弹药生产基地包括29家陆军弹药厂、125家私营弹药厂。在29家陆军弹药厂中,平时只开工16家,其余13家不开工生产,而由政府出资维护设备,做好生产准备,一旦需要即可开工。
4.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制定专门的法令、条例。美国战略物资储备是由联邦总务署管理,内设若干办事机构,主管战略物资储备业务。其职责范围是:负责储备物资的计划、储存、检验、保管保养、安全、订货、轮换、加工、销售、市场分析和运输工作。并制定了《国防工业储备法》、《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和《战略物资储备条例》。
前苏联设有国家物资储备总局,掌管国家储备和动员储备,下设金属、材料、燃料、木材、粮食、化工等局,并在全国38个地区设有分局。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都分别制定有《国家物资储备条例》。
英国的许多应急战略物资基本上是藏储于民。而国家主要从法律法规方面规定了在国家发生重大危机时,政府有权征用和调用各种应急所需物资,任何私营企业都必须服从国家的调配。战略储备主要以法定性,并在经济和社会的日常运营方面体现出来。英国战略物资的规划与发展政民并举,并以战略思想指导战略物资储备。英国的储备目标不同于美国平常保留在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时可供头三年需要的物资储备,英国的储备一般为满足半年消耗的。1982年发生的英阿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获胜,英国充足完备的战略物资储备,以及军队较高的战备程度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
三、以新的战略思想,重新规划新时期里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布局、规模及结构
我国目前的战略储备思想是继续延续了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储备思想,战略物资的储备规模、结构也未发生太大改变。
现在,整个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而我们的物资储备思想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我国的物资储备现状是:优质资产少,一般资产居中,劣质资产多,闲置资产多,储备物资的管理也比较乱。据统计,截至2004年8月,国家物资储备局尚有1994年以前累计借出的各类储备物资价值14亿多元未收回,部分已经损失。事实证明,建国初期的战略储备思想无论是在储备格局上还是地域布局上都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改善战略物资储备的情况,相关部门实施了很多措施,如最近中储粮总公司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建立了垂直的管理体系。但在此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物资储备却又进入了以下误区:
1.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过分强调搞活,忽略了国家战略资源的储存。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部分人只看到并夸大了进行物资储备所花费的费用和进行的人员投入,所以提倡国家物资零库存的主张。殊不知零库存理论只能应用于企业间竞争领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而应用于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宏观层面是不行的。因为,国家作为一个主体,面临的问题和要解决的困难远比单个企业的大且多。况且,企业因零库存而造成损失时,顶多是破产倒闭,而一个国家却不能因此而使人民遭受困苦。所以,国家一定要进行物资储备,以备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应付天灾人祸等不测。
2.经济全球化思想过分强调资源共享,忽略了全球不平衡,资源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协调,导致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国家处于不平等的起跑线上。加入WTO后,部分人认为资源全球化可以解决物资储备问题,这同样是过于天真的想法。譬如,石油能源垄断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利用垄断获取超额利润,而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我国,反而要因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油价的攀升受到指责。再如粮荒论,油荒论,演变成中国发展威胁论。还有我国纺织品出口、能源进口的现状,无不说明我国的资源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协调。
3.动用外汇储备,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最近,许多经济学家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提出了动用外汇储备、增加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的建议。当然,为了国家安全,我国确实有必要建立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而且,大量购买战略物资确实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从而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建立战略物资储备同稳定汇率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把增加战略物资储备作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一种手段,很可能会恶化中国的资源配置,使中国遭受不必要的重大经济损失。
通过最近的石油危机,我们直接感受到了战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那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如何从世界市场上获取竞争性资源,从贸易市场上获取合理的储备,以完善我国的战略物资储备结构呢?
1.调整战略物资储备结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科技的落后,我国储备的战略物资在品种上多而杂,物资储备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而且机械化程度也不高,主要储备物资以“三材”为主,即钢材、木材和水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很多资源都已经没必要再列入储备之列。如天然橡胶的应用逐渐被人工合成橡胶所替代,橡胶从不可再生资源转化为再生资源,已经弥补了天然资源的不足。所以,我国的战略物资储备应该提高特殊资源(如用于航天航空事业的稀有金属)的地位,并增加其分量。
2.物资储备与周转相结合。除了借鉴外国的储备与周转相结合的理念,将储备物资寓于社会商品流通外,还可以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物资储备的创新。如将周转的储备物资放入交易的期货仓库,不但可以实现周转,还可以利用储备物资为国家创汇,增加国家收入。在宏观上,我国可以加快流通储备物资的流通比例与速度,加快整个储备物资的周转率,但要避免“零库存”的观念及情况发生,不要一“存”就“死”、一“活”就“乱”。
总之,在战略物资储备上,我国应该淘汰一部分,稳定一部分,更新一部分,周转一部分。这样,即能实现集约型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物资库存设施,能灵活有序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符合战略物资储备结构向合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体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保障的思想理念。
四、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就生存来讲,作为国家物资,首要的当然是粮食。就发展来讲,作为国家物资,首要的当然是支柱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燃料,如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石油、煤之类。就扩张来讲,作为国家物资,首要的当然是扩张所需要的、能与金融、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物资。总之,国家战略储备成为扩张政策有力的后盾。现在,与新技术革命密切相关的新材料在这种储备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上述三种国家战略的储备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不同,一般不会发生扩张主义所引起的储备。因此,从国家战略出发所提出的储备,一般应是前两类的储备。不过,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偏低时以国家生存战略相关的储备为主,而在工业化阶段,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要以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储备为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战略储备当然是前两类储备。现在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后期,虽然仍是发展中的国家,但国家战略储备已有可能逐步转到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物资为重点方面来。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进行战略物资储备的主要目的有三:
1.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实行的是市场调节机制,市场机制只有通过市场在不断形成不平衡中、在市场波动中来克服不平衡,实现社会资源高效率、高效益的配置。这就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可能,即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中,不平衡有时会发展成严重的不平衡,以致破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关比例,在经济规律作用的强制下,不得不以牺牲社会财富、破坏生产力为条件来恢复比例,回到一般不平衡乃至平衡状态。为了尽量减少乃至克服恶性波动的发生,抑或在恶性波动发生以后尽快恢复正常,在实行市场经济时,在必要的范围内不得不实行国家的宏观调节和干预(包括整个经济,特别是市场)。为了能够调节和干预市场,国家就要建立必要的重要物资储备制度、黄金储备制度和外汇储备制度等。
2.满足国防发展的需求。国防强大必须有经济做后盾,经济落后必然在军事上被动挨打,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有在平时经济建设中兼顾国防需求,完善民转军计划,加强战略物资储备,使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建设路子。目前,世界虽然处于和平时期,但恐怖分子仍在活动,我国还面临着钓鱼岛的问题和台湾问题,而且台湾军队还在进一步加强油料、弹药、粮食等战略物资的储备,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国防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有了充足雄厚的战略物资基础,我们的国防建设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威慑力。
3.应付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美国的“9·11”事件、为石油能源而起的海湾战争、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我国沿海城市几乎每年都要经历的台风“袭击”事件等等这些天灾人祸,无不需要大量的储备物资对无辜受难的人们进行帮助,无不需要大量的储备物资对受损的城市进行援助。事后,人们还要生活、城市还要修复,这更需要短期内集中大量的物资进行经济上的支援。试想,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受难的人们和受损的城市将会是什么样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基于对人民的负责,我国更应该对战略物资进行有计划的储备。(本文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