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山西运城市谱写农村客运发展的和谐篇章

2005-10-19 06:50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姚锋、石中生

  山西省运城市继去年100%乡镇通油(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后,今年又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00%的建制村通客车。

  “村里通了班车,我们进城真方便,感谢交通局为我们做的大好事。”

  这是笔者在运城采访时,听到百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是运城农民群众乘坐农村客运班车后发出的心声,这份喜悦在车厢中回荡,在河东大地的条条乡村路上传递着。

  抢抓机遇 三年实现目标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运城市辖一区两市10县,146个乡镇,3286个建制村,总人口491万,面积14602平方公里。

  运城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小麦、棉花产量和商品量占全省的50%和70%以上,果、畜、菜、鱼、芦笋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之首。运城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59亿美元,同比增长85%,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首位。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21元,同比增长7.6%。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运城农村客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运城交通几年来一直在高位运行,快速发展。运(城)三(门峡)、运(城)风(陵渡)、侯(马)运(城)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拓宽了通往中原、西北和华北的通道。全市公路里程达到8472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235公里,占全省近四分之一。公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6公里,一小时公路圈初步形成。路通,业兴,民富,“路域经济”的巨大效应已逐步显现。此时,加快农村客运的发展也显得更为迫切。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而发展农村客运,是交通部门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2003年,交通部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运城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在市委、市政府“交通立市、交通兴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以及市交通局的支持下,开始着手部署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错过一个机遇,等于误了一个时代”,前所未有的力度,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成效,运管处牢牢抓住机遇,经过三年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100%的建制村通客车。

  目前,全市已有农村客车1273辆,营运班线415条,营运里程12254公里,乡镇客运站场68个,新建候车棚199个,制作安装站牌2148个。全市146个乡镇,通班车率达100%,3286个建制村,除62个被政府列为需要移民的建制村外,其余3224个建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班车,基本实现客运线路网络化,营运班车标准化,班车运行公交化,服务设施规范化。13个县(市、区)都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县城为枢纽,以建制村为节点,辐射合理,畅通快捷,安全舒适,经济方便的农村客运网络。

  乘势而上 路通就要车通

  运城为什么能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运城市交通局局长王健康道出其中奥秘。原因有三:其一,运城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倾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投入,促使“村村通客车”工程由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其二,运城10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为村村通客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三,交通运管部门真抓实干,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王局长介绍说,运城市在“十五”伊始提出的公路交通现代化目标中,就把“农村公路网络化”作为重要的指标。2004年,经过全市上下近一年的艰苦奋斗和拼命实干,实现了乡通油(水泥)路率和村通油(水泥)路率两个100%。

  修路是手段,而发展道路运输才是最终目的。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双百”目标的实现,运城市将下一个战略目标,紧紧盯在村村通客车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2005年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就是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力争彻底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老山区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市委书记黄有泉、市长胡苏平、分管交通副市长柴林山等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协调解决村通客车工作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临猗、河津将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他县(市、区)也都分别将村村通客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组,要求交通运管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促使“村村通客车”工程由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交通局把此项目标列为全市交通工作的六大工程之一,凭借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强劲东风,市运管处乘势而上,提出“路通就要客车通”的响亮口号。

  换位思考 开展细致工作

  村村通客车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又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没有扎实细致的工作,绝对无法完成。

  “只要工夫下到,难题肯定能解决。”这是运城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处长荆永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村村到换来村村通”。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荆永勤亲自带队,采取包乡镇包村、包线路包车的办法,对全市客运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在此基础上,市运管处制定出《运城市村村通客车实施方案》,并聘请规划设计专家,编制出《运城市村村通客车规划图》和13个县(市、区)的村通客车规划图,然后据此组织实施。荆处长说:“在村村通工作中,我们一个村一个村地了解,一辆车一辆车地核实,可以肯定地说,目前,我们没有漏下一个建制村不通客车。”

  在运管处,笔者观看了村村通客车微机档案,里面展示着运城村村通的详细情况。从全市到每个县市区,共有多少乡镇和建制村,多少条线路,多少车辆,车号是多少,车主是谁,通达哪些建制村,属哪种通达方式,都很清楚。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大屏幕上显示出运城市的146个乡镇、3286个建制村的全景图。“你想了解哪一个村子的情况,我们这里都有。”荆处长胸有成竹地对笔者说。笔者随便说了一个村子的名字,光标一点,这个村子的基本情况、通车的形式、联系人、客车车号等一目了然。

  细节决定成败。没有扎实细致的工作,怎能做到这一步,运管人员的工作态度令人叹服。

  为什么工作能做到这么细致,荆处长给出了答案。在发展村村通客车工作中,运管处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换位思考的理念。假如我是山区的农民,怎么才能乘车方便?假如我是一个经营户,怎样在为老百姓服务好的同时,又如何能够赚到钱?只有这样换位思考,工作才能够做得细、做得好,做到位。

  因地制宜 确定通达方式

  实现100%的建制村通客车,实质上就是完成农村客运的“无缝对接”。为了圆满完成目标,市运管处确定了“以县城为节点,向各乡镇辐射;以乡镇为节点,搞好农村循环”的工作思路,并用高度概括的“32字”方针作为指导全市村村通客车的行动总纲领,即:合理规划,重新调整,就近设点,电话预约,乡镇建站,多元管理,政策扶持,规范服务。

  如何保证村村通客车?除了严谨细致的工作,在探索农村客运的通达方式上,运管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努力做到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相适应,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只要方便老百姓出行,什么方式都行。在实践中,他们摸索出八种行之有效的通达方式:

  一是农村班线型。即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辐射绝大多数建制村的客运班线。这是运城市农村客运的基本型和主力型,占到农村班线64.8%。

  二是干线串联型。即位于干线公路附近不足1公里的建制村,由干线长途班车、夜宿农村班车来承担群众出行的客运班线和班车,这种类型占全市应通建制村总数的18.6%。

  三是班车出租结合型。即距干线公路或城镇较近的断头路建制村,本村具有从事出租客运的车辆,这些出租车由运管部门组织其按班车规定要求,朝发夕至,承担村民出行。这种类型占全市应通客车建制村总数的12%。

  四是集会班线型。即居住深山或路途较远的断头路村,人口不多,客流量很小,专发班车亏损严重,对此,根据群众生活习惯每逢集日定期开通的班车线路。这种类型占全市应通客车建制村总数的1.6%。

  五是旅游班线型。即开往旅游景点的客运班车专线。这种类型占全市应通客车建制村的1%。

  六是公交班线型。即以城市公交车为主,在公交车原运行线路基础上适当延伸,承担一些建制村的群众出行,这种类型占全市应通客车建制村总数的10%。

  七是专车接送型。即学校双休日,厂矿上下班,客流量集中,客运企业与学校、厂矿签订协文,开通的客运班线。

  八是电话预约型。即居深山,距离干线公路太远,人口稀少,客流量极小,且道路标准太低,客运经营效益差的建制村。这些村的群众遇红白喜事或接送病人等,需用客运车辆,可通过电话形式与已经运管部门确定许可的客运企业联系车辆及相关事宜,以满足乘车需要,这种类型占全市应通客车建制村总数的2.8%。

  这八种通达方式,受到广大群众和客运经营业户的欢迎。既确保了偏远山区群众有车坐,又确保了经营户的经营效益,使农村班车真正做到“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达到了群众、经营户和政府三满意。

  运城村村通客车,不仅极大地解决了困扰农民群众的出门难、行路难问题,而且促进了城乡的大交流、带动了城乡社会经济的统筹发展,缩短了城乡差距,加快了三农诸要素向城市和非农领域转移和农村产业的升级以及向市场化迈进的步伐,全面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