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发展模式浅析

2005-09-30 06:51来源:《交通与运输》2005年第04期 作者:顾尚华

  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很快,且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人口向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集中的特征。据预测,每年将有1600多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并随着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平衡,呈现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

  大都市圈是一个区域的核心,是人口与产业高度集中的中心,对周边较小的城镇的经济活动起到了中心组织的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大城市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的严峻局面,“走路难、乘车难、行车难、停车难”的矛盾日益激化,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各项功能建设的瓶颈。

  城市的功能和社会活动的多样化是大城市的基本特征,由此决定大城市的交通需求也必然是多种多样化的。由于大城市活动的多样性,它决定着没有一种出行方式能够满足城市所有的交通需求。并且大量出行的范围扩大到需要穿过城市多个不同的区域,甚至兼顾不同的出行目的,促成了多方式组合的形成。

  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人们可选择的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所有的出行方式都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发挥优势。步行和自行车慢行方式虽然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全程采用的比例较低,但却是机动方式的组成部分:步行几乎是所有机动方式的起点和终点;自行车则是扩展公交服务范围的有效手段。在受到小汽车交通冲击之后,大城市交通纷纷寻求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引导小汽车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城市的拥挤带,以实现小汽车与公共交通的有效组合。随着城市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提高,为了避免交通拥挤,单一的出行方式将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出行方式将是多种方式的组合。

  我国城市机动化正处于起步阶段,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依然是居民出行的主导方式,特大城市的机动化率占居民出行的比重不超过40%。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对应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居民出行机动化趋势正逐步上升。如上海市1995年与1998年两次居民出行调查结果表明,自行车出行比例由34%下降到了不足30%,公交、地铁、出租、小汽车、二轮车等机动交通方式全面上升,机动化率由27%上升到37%,小汽车、二轮车(摩托车、助力车)个人机动出行方式上升了50%。南京市据1997年与1999年居民出行调查分析,不到三年间,自行车出行下降了13.8个百分点,公共汽车上升了12.8个百分点,小汽车、摩托车和出租车等个人机动出行也全面上升,总的机动化率由16.64%上升到35.48%。

  轨道交通和私人小汽车交通是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交通方式,它们体现着更优的生活质量和更高的运输效率。可是10年以前的我国大城市中,这两种交通方式其数量可以少到忽略不计,近年来这两种交通方式在我国大城市交通中已迈出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并作为两种最有生命力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规划人员的瞩目与重视。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单靠路面交通根本不能解决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发展多层次、立体化和智能化的城市交通体系,这是我国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

  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应以各种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快速公交与道路公交为主体,继续发挥自行车在短距离出行中的作用,有限制地使用小汽车,共同组成多元化的交通系统。

  1.轨道交通系统

  我国是缺油大国,是石油进口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可用于道路交通的土地愈来愈紧缺,交通供需矛盾加剧。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要从改善和调整公共交通结构入手,重点发展高、中客运量的轨道交通方式,逐步形成高、中、低客运量的合理匹配的结构,使我国城市现代化交通系统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城市交通发展的决策,一定要适应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城市中心采用地铁,是解决城市交通的根本措施。它具有能耗低、污染少、占用城市土地少、运量大、速度快、准点、舒适、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是大城市中、长运距与路面完全隔离的街外交通工具。它不占街面土地,不消耗石油资源,不与地面机动车争道路,与地面公交、自行车等短距离交通工具有机结合,将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模式。

  2.快速公交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改良性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空间上,保持公交车辆特性,并比普通公交灵活的一种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它具备快捷、舒适、低成本、高质量等优点,同时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绿色城市公交运输模式。

  快速公交系统,利用现代公交技术,并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使传统公交系统达到轻轨的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客人乘坐,减少个体交通的数量;缓解交通拥堵,有助于促进城市边缘卫星城镇的发展,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其投资却比轨道交通系统少得多,有资料表明,10亿元人民币可修建1~2公里的地铁或10公里左右的高架路,但却可修建20~40公里的快速公交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方向:一是支持卫星城镇和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二是在地铁线网覆盖不到的、具有大客流需求的城市道路上布设快速公交系统,满足人们快速出行的需求;三是在地铁线路客运能力不足的城市道路上,快速公交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

  3.常规公交系统

  常规公交系统是目前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在线路布置上比轨道交通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更为灵活,其固定投资少,运行线路可根据客运状况而变化。但是目前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常规公共交通效率低下的情况,在线网规划中,存在随意布线、重复布线问题。

  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可以说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中,常规公交仍将是主体,在未来客运交通中,也将是人们出行使用较广的交通方式之一。在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公交线网的编织需要适应城市的发展和满足客流的需求,同时公交线网的规划应与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紧密结合。应充分重视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扩大轨道交通的吸引范围,处理好轨道交通网和常规公共交通网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势。

  4.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省时、方便、无污染、节约能源、经济适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我国多数大城市中,自行车出行所占的比例在30%以上,在中、小城市所占比例更高。尤其是在城市居住区、商业区、中心区等地区的短距离出行,自行车有着明显的优势。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提倡以自行车交通为一种保护环境的交通工具的呼声越来越高。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各有各的优点,公共交通适于中长距离交通,自行车交通则在短距离(一般小于8公里)中占优势。

  在大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应当是公共汽车的补充,而不是主导出行方式。自行车应和公共交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规划中,要保证自行车专用道网络的可达性。在居住区组团间、城市特定公共设施间,设置完全与机动车道路分离的自行车道路网络,并可以与步行道结合起来,为慢行交通提供专用的空间。

  5.小汽车交通

  小汽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象征。小汽车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小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节省人们最宝贵的时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随着人的潜能开发,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秘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旅游、观光对人越来越有诱惑力。小汽车的快捷、舒适、私有、门到门等特点却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

  6.步行交通

  步行是人类最早的交通方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方法。我国人口密集,步行交通流量很大,这是我国城市交通特点之一。从各城市交通调查来看,步行交通所占比例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居重要位置。

  步行交通与自行车交通一样,都是最具绿色特征的交通方式。应重视步行交通的规划与建设,要在规划中尽可能提供不同形式的步行空间,建设环境优美的步行区。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应切实注意加强步行交通规划,强化步行交通管理,道路与各种建筑设施中留足步行区,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在市中心商业繁华的地区开辟步行街区,对交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带来步行区的繁荣,以及城市环境景观的改善。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