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路货运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
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市场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运输方式,近年来我国公路货运业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货运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内部管理和组织中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货运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导致货车超载超限情况的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公路货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货车超载超限,提高公路货运业在综合运输市场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现有公路货运价格形成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公路货运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定价主体、定价方式的确定和转换,例如由市场定价还是政府定价,市场定价又分为买方市场定价或卖方市场定价;二是价格运行过程的约束机制,例如定价规则、管理机构和监管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是通过运输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并应处于国家的调控之下。合理的运价是调节运输市场的重要经济杠杆,并进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如果运价过高,可能造成下列不良后果:运输市场供给增加,需求减少,运力过剩,从而使现有运输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与运输业有关的其他经济部门,特别是与运输业关联度较高的经济部门,增加生产和流通成本,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限制他们的正常发展;使一些低收入的人得不到必要的运输服务,或者不得不耗费其收入中较大的份额,使这部分人的生活质量下降;造成该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竞争能力下降,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反之运价水平过低,也同样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造成种种不合理运输,导致过量的运输需求,同样也使运输业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运力紧张,恶性循环,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货运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输效益和运输再生产能力。
一、现行运价的定价理论
1、运输价值定价理论
运输价值定价理论,是从需求者的角度根据运输服务能为托运人创造的运输价值的多少来定价。运输价值反映托运人为获得运输服务而愿意支付的价格,它反映了运输服务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一般认为,运输价值就是在能使托运人愿意运输货物的情况下,能够收取的最高运费,或者就是运输该产品和不运输该产品这两种状态下,托运人将得到的净收入的差额。运输价值定价实质上就是根据运输对象的负担能力的大小定价。对于不同的运输市场,不同的运输对象和运输量,运输价值的高低是不同的。利用运输价值定价方法可以使企业的运价水平迅速地、灵活地适应市场的供求变化情况。
2、供求关系定价论
制定运价时要充分考虑运输产品的供求情况。这种理论强调市场供求关系对制定运价的影响,它强调运价应随着运输供给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运输供给的减少而上升,运价应随着运输需求的增加而上升,随着运输需求的减少而下降。供求关系定价不仅要考虑货物运输需求的情况,更要考虑公路货运以及其他竞争性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供给情况。
二、公路货运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公路货物运输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不能贮存、不能转移,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一般运输价格的确定主要考虑运输成本、运输市场供求关系、运输市场结构模式、物价总水平、运输服务购买力、国家相关的经济和价格政策等因素。正常的公路货运价格是运输成本与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运输成本及供求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公路货运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运输成本:包括营运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①基础设施条件和运力状况:具体包括公路网络的完善程度、通行能力、服务水平;货运车辆的车型结构、运输能力、车辆状况、技术水平等。
②燃料消耗及人工费用:包括运输过程消耗的生产资料和人工费用。
③运输产品及运输效率:运输的货物种类、运距、运输时间、货损货差率等相关要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使运输服务内容增加,服务更加社会化、个性化、多样化。
④运输组织管理与规模效应:包括货源信息及运输车辆的组织管理,运输过程的管理等。
2、运输市场供求关系
由于运输供给和需求数量的变化引起价格波动。
3、运输市场的结构模式
分为完全竞争运输市场、完全垄断运输市场、垄断竞争运输市场和寡头垄断运输市场,公路货运属于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4、物价总水平
交通运输要保持与国民经济的相互适应,因此公路货运价格应与物价总水平保持一致,二者具有联动关系。
5、国家相关的经济和价格政策
由于运输产品属于准公共服务产品,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运输价格水平。
6、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
尤其是运输服务产品具有竞争替代性的铁路等运输方式。
三、当前公路货运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公路运价经过一系列改革、调整措施,基本上适应了公路运输业市场化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经济利益驱使、货运运价不到位、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车辆超载运输,其矛盾的焦点就是松散无形、无序运转的货运市场和货物运价的失控。目前,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规范、完备而灵活的公路货运价格体系尚未形成,公路货运价格形成机制仍然存在着一定缺陷,这是导致目前公路运输市场竞争无序、经营粗放的重要因素之一。
1、公路运输网络不完善,收费项目繁多
尽管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很快,但千支结合、功能明确的公路网仍未形成,而且绝大多数高等级公路都是靠“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方式建成的。以四川为例,到2003年底全省二级以上公路里程为12207公里,收费公路里程达11072公里,占高等级公路里程的90.7%。与其他运输方式明显不同,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直接进入了公路货运的单车运输成本中,造成运输成本偏高。再加上其他各种地方性的不合理收费和罚款,加重了公路货运经营者的负担。
2、市场发育不成熟,没有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
和许多其他商品类似,公路货运市场化之路从最初的供不应求到今天的供大于求,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运输价格。由于长期的重客轻货,公路货运存在单、小、散、弱的先天 不足,没有规模优势,科技含量低,市场进入门槛低。经济学家将国际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优势分为3个方面:一是成本优势,即生产同样的产品成本比别人更低;二是产品优势,即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产品的与众不同;三是品牌优势,在技术性能完成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多付钱。分析四川省现在的公路货运现状,则无任何优势可言,产品同质化,车型单一化,服务简单化,缺乏先进技术手段,运输管理组织水平低下。由于市场组织程度差,各项法规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不力,造成了运力过于分散、经营规模过小,停驶车辆、相向空驶车辆增加,存在极大的资金浪费和能源浪费。而且运输的货类也主要是经济附加值低的产品,限制了运输的利润空间;规模小、价格低、服务差、利润少,无法发挥规模经营效益,限制了公路货运的再生产。
3、公路货运运力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由于目前我国公路货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格局,个体运输比重过大。以四川为例,到2003年底共有公路货运经营单位17.4万个,而全省的营业性货车总数为25.1万辆,平均不到2辆车。其中专用货车仅有0.2万辆,比重不到1%。货车平均吨位仅为2.4吨,与发展现代物流业要求的货车专业化、集装箱化,实现公路货运的优质、高效相去甚远。
4、市场管理能力不足,监管水平低
①公路货运运价监督管理的缺位。由于公路行业市场开放时间较早,尤其是货物运输,以个体私营业户居多,在市场监督管理方面并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在实际中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对于公路运价政策的制定、调整以及运价的监督管理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使公路货运价格的管理成为公路运输市场管理的“空白点”。
②公路货运价格的管理方式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运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市场监管工作力度不够,手段缺乏,没有真正从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缺位或越位的情况。市场行为不规范,货运的相关信息不对称,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的情况时时出现。
③公路运价的法制不健全,运价秩序混乱。由于缺乏法规约束等因素导致运价秩序不规范的主要问题是:在过度竞争中相互杀价、压价,造成超载运输恶性循环;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价格欺诈、谋取暴利的行为;一些不法的运输经营者利用不正当的价格行为手段,侵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等。这些都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原则。此外,在公路货运价格监督检查方面,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也是法规执行到位的重要因素。
5、公路运价和铁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运价的比价不合理
从运价的形成机制上看,由于铁路和民航等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特点从而实行政府管制价格,而在目前政府对垄断产业的运价机制仍不健全、仍然存在垄断定价,而公路运输价格,特别是公路货运价格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必然导致公路运价偏低、与铁路等运输方式运价比价不合理的结果。众所周知,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分工的不同。公路运输适合于中、短途小批量运输,反映其方便、灵活、门到门的运输特点;而铁路运输适合于大批量且长距离运输。因此,铁路长途运价低于公路长途运价是自然的。但是在中短途运输方面,虽然随着铁路大幅度提高运价,公、铁比价已经有所缩小,但是由于提价不到位铁路中短途运输仍然处在保本微利状态。致使铁路运输需要用长途运输来弥补短途运输的损失,而公路运输在和短途铁路运价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一方面增加了铁路运输的负担,使铁路运输能力严重饱和,影响了大宗物资的运输,造成铁路运输效益下降,也影响了公路运输的竞争能力及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公路、铁路各自的优势都难以充分发挥。
四、主要对策建议
1、加快公路网络建设,加大国家资本金投入力度
由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大量干线公路通过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已经影响到公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增加了当地发展的经济成本,使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因此,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减少收费公路项目或者降低收费标准,以提高公路运输业的竞争能力。
2、加快培育公路货运市场,提高市场进入门槛
要通过深化改革,在更多领域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公路货运发展更富有活力和效率。加强政府部门对市场宏观管理的职能,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和职责权限,加快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明确管理公路运价的责权分工,并要在法律上形成制度,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公路运价管理体制创造基础。建立健全公路货运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引导鼓励公路货运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3、调整优化运力结构,促进运力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构建新的公路货运运力结构体系,促进运力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增加服务种类,提高货运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输成本,从单纯的低价竞争转向运输成本、服务质量和不同种类服务产品的综合竞争,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货运需求。
4、健全公路货运价格的政策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公路货运运价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公路货运运价管理规则,应包括:适用范围、价格形式、管理权限、运价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等。应规范、界定涉及运价主体违规的各种行为。同时,着重规范政府相关的定价行为,包括按照价值规律、公正报酬确定价格、反垄断、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等。此外,应制定必要的配套的、可操作的运价规则和措施,包括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具体罚款数量等等。
5、加强对公路货运价格秩序的监督和管理
在竞争领域把重点从制订调整费率转向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方面;继续增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比重,完善已经初步建立的公路货运运价结构和运价体系。同时,重点推进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为内容的公路运价改革,特别要完善有关货运运价的法规,强化对公路货运运价的监督检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要严格依照法定职权、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开展公路运价监督检查。努力提高执法质量,严格维护价格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制裁金额,强调执法权威。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6、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合理的综合运输市场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不难看出,综合运输系统的完善和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管理体制是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和效益的必要条件。在传统分割的运输管理体制下,各承运人往往难以发展综合运输以及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只有建立一体化的综合运输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货运价格的自主调节。
7、建立现代化的公路货运信息平台
应当借助于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灵活发达的公路运价信息系统,加快全国公路货运价格信息网络建设,实施运价信息服务手段技术改造。全面了解公路货运价格市场情况和影响货运市场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为建立合理有效的公路货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正确的原则和比较完备的依据。
8、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货物运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货物运输业,特别是公路货运业更深地融入社会经济系统的必然结果。通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公路货运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步伐,从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的飞跃。
联系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