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2004年我国物流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2005-05-25 08:06来源:物流与采购

  导读:2004年我国物流发展继续加速,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2004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增加值增长继续快于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略有降低。另一方面,物流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社会流通缓慢,效率偏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社会物流需求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存度进一步提升

  2004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对社会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按现价计算,下同),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这说明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这一系数明显高于“八五”时期平均1.6,“九五”时期平均1.7的水平。

  从社会物流需求比重看,2004年,工业品物流总额为3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84.6%。反映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物流总成本规模继续扩大,占GDP的比重不断降低

  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114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成本为16558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3.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为57%;保管成本为8467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为29%;管理成本为4089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7.2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为14%。

  2004年,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3%,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比1991年降低2.7百分点。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1991-2004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情况

  年份 社会物流总成本

  1991 24.0
  1992 23.0
  1993 22.8
  1994 22.1
  1995 22.0
  1996 22.0
  1997 22.3
  1998 21.4
  1999 21.4
  2000 21.2
  2001 21.1
  2002 21.5
  2003 21.4
  2004 21.3

  (三)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

  2004年,随着物流需求规模的高速增长,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同比增长8.4%(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速度。物流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19.5%。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加快服务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途径。

  (四)现代物流方式得到迅速发展

  2004年,物流配送,流通加工,分拣包装等新兴的物流服务业务增加值增长15%,明显高于物流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些新兴物流服务业务虽然规模还较小,但代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据我们了解一些传统的物资流通企业,已经改变过去单一的经营模式,正在迅速向物流配送,包装加工等现代物流业务拓展。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2004年的物流配送业务收入增长了19%,加工业务收入增长一倍,是各项业务收入中增长最快的。这些新兴物流服务业务迅速增长,推动了物流服务功能迅速提升,也迅速扩大了物流市场规模。在传统的运输服务中,多式联运的比重在不断扩大。

  (五)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

  2004年,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283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用于交通运输业投资,达到6039亿元,占物流用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2.9%,同比增长23.3%,增幅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也是近6年来增幅最高的年份。这对于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将起到积极作用。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43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回落18.4个百分点;批发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30亿元,同比增长39.7%,增幅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配送、加工、包装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4亿元,同比增长17.3%;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7亿元,同比增长18.3%。

  (六)社会物流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流通加快,效率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2004年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由上年的2次提高到2.1次,提高0.1次,周转速度加快5%;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全国50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上年的2.3次提高到2.6次,提高了0.3次,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了13%,商品库存周转期由上年的29.3天缩短到28天,缩短了1.3天,商品库存周转速度加快了4.4%。据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对其分布在全国20个省会城市的40个仓库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10个仓库的统计,2004年库存货物平均周转次数为13.6次,比上年的周转次数加快3次。说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推动流通效率显著提高。

  二、物流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物流“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2004年,我们测算的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如剔除价格因素,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在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与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9个百分点的差距。而这又集中体现在铁路运力偏紧和沿海水路运力偏紧与港口疏运能力不足。2004年煤炭、石油、焦炭、金属矿石、钢铁及有色金属、水泥等大宗基础原材料新资源总量高达52亿吨,增幅高达44.5%,这些产品通过铁路运输不到16亿吨,只增长10.1%。其他部分只能通过公路、水路运输解决,既增大了物流成本,也由于运输批量小,速度慢,造成运力紧张的局势。2004年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2亿吨,同比增长38%,由于疏运能力不配套,疏运困难,7月份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港存达到3400万吨,同比增长了146%,年末仍高达2400万吨。

  (二)社会物流依然粗放

  2004年,我国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货运平均价值为2384元人民币/吨。据美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国内货运总量为115.7亿吨,运输的货物价值总额为84831亿美元,货运平均价值为733美元/吨。约合6060元人民币/吨,是我国的3倍。我国的运输总量比美国大,而运输价值量却只有美国的40%。这说明在粗放型经济条件下,物流的对象主要是附加值低的产品,对物流需求大,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使得物流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流通方式的变化。

  (三)物流综合协调的能力薄弱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物流水平落后的主要矛盾不在于物流设备的落后,即所谓的“硬缺口”,而在于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一是缺乏全国的物流规划,社会物流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二是管理分割,难以协调。三是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资源闲置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物流设施投入再多,也难以解决问题,反而造成大量闲置。

  (四)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落后,也反映在企业物流经营方面

  从物流成本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14%,美国只有3.8%。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都很低。

  总之,2004年我国物流发展继续加速,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经济效率,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局面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