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2005:我国公路交通的回顾与展望

2005-04-12 08:51来源:综合运输

    2004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健,发展理念更加科学,对公路交通的需求更加强劲。2004年公路交通在短期应急运输保障、长期运输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可圈可点、成就斐然。展望2005年,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围绕如何促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行业行政能力建设这两个主题,政府政策层面将在发展思路、运能建设、体制变革、行业管理等方面有所作为。

     一、六大亮点彰显2004公路交通发展新景象

     1、保障有力的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机动性明显增强

     统计监测显示,2004年公路客货运输供给有力增强了全社会的机动性与流通度,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也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63亿人,旅客周转量 876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3%、 13.9%;完成货运量122亿吨,货物周转量759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6%、 7%。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4年在国家强化宏观调控、煤电油运紧张、电力迎峰度夏的关键时刻,公路交通部门紧急组织和协调运力,积极开辟铁水、公水煤炭联运通道,确保了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显示了在建立反应灵敏、保障有力的运输体系方面的卓越成就。

     2、高效畅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高:城乡一体化显著提高

     到2004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5.6万公里,新增4.6万公里,预计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干线公路建设进展迅速。全长4395公里的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全长2389公里高速公路的北京至珠海国道主干线全线通车,"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完成建设任务的86%,西部开发省际通道建设进展顺利。同时,作为服务"三农"的实质性措施,农村公路建设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全年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240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建成农村公路35.2万公里,新增通公路乡镇123个,行政村11200个。统计显示,2003年与2004年两年所建农村沥青路、水泥路超过了1949年至 2002年53年间的总和。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城乡交通一体化。

     3、高瞻远瞩的公路交通规划全面推进:区域协调性明显改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04年,一系列事关国家宏观经济与区域中观经济发展的公路交通规划编制完成,为促进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与国土资源的均衡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编制完成并获国务院原则通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也成为指导未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权威性"宪章"。正如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州际与国防公路系统" 成为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运转的"发动机"一样,作为国家运输大通道核心组成部分的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也必将对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此外,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也已编制完成了并上报国务院。2004年,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完成了"长三角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泛珠三角"等公路交通专项规划编制。这些规划的编制实施很好地体现了"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对落实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4、以人为本的公路安全工作进展顺利:运输安全性得以提升

     维护人的生存权,使得生命安全有所保障,生命价值有所呵护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求,多年来欧美国家也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作为交通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2004年,公路交通系统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安全管理任务,各项基础性工作得到有效加强。首先,开展了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作为示范路段的210和109国道"安保工程"全部完成,全国范围共完成3.5万处、1万公里的公路危险路段整治任务。同时加快了国省干线公路和部分县乡路的危桥改造、维修和加固进程。2004年6月,还在全国发动组织了车辆超限超载的集中整治的工作。治超7个月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超限超载车辆从治理前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二是因超限超载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三是运力结构调整加快。"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等不法行为大大减少,多轴大吨位货车通行费标准下调20%~30%,使符合标准和发展方向的汽车成为今后道路货运的主导产品。

     5、有法可依的公路立法工作成果丰硕:交通法制化进程加速

     2004年,公路交通法制化进程明显加速,《道路运输条例》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结束了长期以来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和收费公路管理无法可依的历史,有力推动了公路交通法制化进程。《道路运输条例》是我国道路运输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即着手起草,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最终得以立法通过,这是公路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在道路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崭新的道路运输法律制度,为道路运输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收费公路管理的行政法规,为各级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加强收费公路的管理,解决公众普遍关注的收费站点过多、过密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还制定了《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交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规定》、《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对行政审批项目和交通法规、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取消行政审批项目9项,改变管理方式、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 4项,对18件行政法规和106件现行规章提出了处理意见。这些举措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交通经济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6、沟通四邻的公路对外开放进展顺利:运输国际化日益深化

     2004年是中国"人世"第三年,在WTO体系框架下中国经济与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融合进…-步加强,中国公路交通的对外沟通与合作也在向纵深领域发展。随着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2004年公路运输的便利化和规范化日益强化。在公路基础设施方面,2004年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定》,并正式开工建设了昆曼公路老挝段工程和中吉乌公路运输通道工程。作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所倡导的,旨在连接亚洲地区各国首都、工业中心、重要港口、旅游和商业重镇的交通运输网,亚洲公路网的建设对于密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具有深远意义,必将成为促进亚洲经济融合的重要纽带。在公路运输国际公约的缔结方面,2004年签署的《中国一东盟交通运输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长期稳定的交通合作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公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便利运输协定》附件和议定书的谈判取得新进展,为开展区域性公路运输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 2004年中国西安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成功召开,以及12国部长联合声明的签署,则标志着中国公路运输在国际化、便利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两大主题预示2005公路交通发展新形势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仔细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动向才能正确把握行业发展走势。分析国内形势可以看出,2005年经济发展将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两大主题展开。其中,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又是在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核心。这一点在2004年岁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解读这次会议的精神实质,可以简要概括为"一个统领、两个着力"。"一个统领",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 2005年的经济工作。"两个着力",就是着力抓奸宏观调控,着力抓好深化改革。

     具体而言,2005年公路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可以简要概括为三点:

     1、实施冷热兼治的财政和货币"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运输保障更有力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实施冷热兼治的财政和货币"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必然对交通运输产生新的较大需求,要求交通运输以相应的或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来适应。初步预测显示,2005年全社会交通客运量将达到173亿人,货运量149亿吨,分别增长5%和6.4%。在货物运输方面其中,煤炭、石油、矿石、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仍将保持大幅度增长。煤电油运供求紧张仍然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华中等地区更加明显。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重要的城际快速通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影响通行速度和效率,不得不进行扩能增容。这些情况说明,随着"十一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周期的来临,2005年加快交通运输能力建设仍是摆在交通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对运输保障的要求会更高。如果不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就有可能再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公路交通部门作为政府继续鼓励建设的部门,在2005年之后仍将保持较高的投资力度。

     2、构建互利共赢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问题更突出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提法实质上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要求2005年首先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问题。截至2004年底,全国还有145个乡、50124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实现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其次,要求更加注重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问题,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的发展战略,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再次,要求更加注重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2004年公路交通领域已经加快推广了四川川主寺至九寨沟景区生态路示范工程经验,组织实施了12条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2005年在促进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应有新的进展。

     3、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更紧迫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大改革力度,不失时机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带动全局工作。这预示着2005年将是一个改革年。当前,在国有运输企业转机建制、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路基础建设领域、公路投资人招标制度、公路"代建制"、公路养护机制改革、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收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存在许多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这要求2005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妥善处理奸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若干重点领域进一步有所突破。

     三、四个层次折射2005公路交通发展新动向

     1、公路运输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健全

     2005年将着力在两个层面建立健全公路运输保障体系:其一是重点物资运输,其二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

     为继续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 2005年将继续做好煤炭运输,强化运力储备和调度,加强铁、公、水联运的组织协调,加强路、港、车、船、货衔接配合,提高集疏运效率,增力口运输能力。同时,在公路方面将保障交通干线的畅通,以便为石油、粮食、化肥、矿石等国家重点物资运输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应急运输主要是针对季节性和不同时段的物资运输而言的,对于这类运输问题,2005年将通过应急运输预案的制定、信息协调机制的建立来提高预警、判断、决策、组织、实施能力。

     2、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

     2005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首先,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在中央层面,将制订高速公路网建设实施计划;在地方层面,也将开展各省的高速公路网规划工作这将有力地促使公路建设的有序、持续发展。同时,按照2007年底全部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目标,将进一步开工建设一批新项目。

     其次,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将加大投入,继续实施"通达"和"通畅"工程,中央投资补助项目计划建设里程数达15万公里。在农村公路规划方面,2005年将开始着力实施建设"五年千亿元规划",以便为2010年东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 (水泥)路,中部地区8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再次,在2005年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贯彻提高机动性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安全相融合的理念,努力建设节约型、集约型和循环经济型行业。

     3、公路交通重点改革将进一步推进

     2005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年。公路交通领域将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出台。

     首先,公路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将有所突破。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领域,2005年公路建设将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推行投资人招标制度,在政策方面制定相关规章,逐步规范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管理。同时,将探索公路建设项目的代建制问题,鼓励原有的建设指挥部或项目公司通过改制成为专门从事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代建公司,为非公有资本进入公路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提供代建服务。

     其次,将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2005年将通过农村公路管理的体制创新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确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做到"通车必养,有路必护",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有序化。

     再次,将开展交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在积极推进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的基础上,实现公路路政、运政、规费征稽综合执法的突破性进展,以此降低执法成本,实现行政执法效能的提高。
     4、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将进一步深入

     2005年将继续深化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按照"巩固成果、力度不减、突出重点、有效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的综合运用,逐步建立"治超"长效机制,继续加大车辆超限超载综合治理力度。

     首先,将充分运用经济调节手段。通过车辆通行费标准的降低来节约公路运输成本,鼓励发展大型多轴运输车辆,提高运输业户的盈利率与合理利润空间。同时,将在收费公路上推广计重收费模式,规范计量设备,鼓励车辆合法装载运输,通过经济利益杠杆为超限超载问题的根本解决奠定基础。

     其次,将建立全国性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从2005年开始,各地在新建公路时将结合路网检测站点的总体布局,将治超检测站列为建设内容。

     再次,将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和强化路面执法。对于国家已经颁布的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将推进贯彻实施力度,加大对货物集散地的监控力度,确保车辆在运输源头装载时便符合要求。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保持联合执法的高压态势,实行严管重罚。同时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五不准"要求。

     通过这些措施,2005年将力争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6%左右,并使80%以上的"大吨小标"车辆的标定吨位得到更正。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