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一、2004年我国客、货运输快速增长
2004年是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的关键之年。在已经过去的10多个月中,我国经济已充分显示出发展速度快、运行状态稳、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虽然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膨涨等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全国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不仅防止了“总体过热”,而且“局部过热”也得到有效控制,全年经济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31万亿元,同比增长9.5%,预计全年可实现多年企望达到的“潜在增长率”。国内需求保持相对旺盛,固定资产投资仍有较快增长,进出口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等,为运输生产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交通运输部门面对旺盛的客货运输需求,克服运输能力不足,自然灾害、施工影响等困难,采取各项有效措施,调整和优化运输资源布局,完善运输组织,挖掘运输潜力,千方百计增加运力,努力缓解运输紧张矛盾,促使运输生产夺得良好业绩,为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预计2004年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预计完成客运量176亿人、旅客周转量1630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完成实际增长9.7%和16。8%,预计完成货运量160.53亿吨、货物周转量6495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完成实际增长11.1%和31.4%。
二、2004年运输形势分析
1、客运全面增长民航增长突出
预计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可突破180亿人、旅客周转量超过1730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6.5%。四大客流高峰期中,“春运”历时40天,共完成客运量19.05亿人,同比增长3.7%:“五一”黄金周共运送旅客3,54亿人,比2002年同期增长8.3%,在七、八两个月的暑运期间,主要运输方式共运送旅客28.868亿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十一”黄金周共运送旅客3.634亿人,比上年同期增长8.9%。今年客运的特点:一是客流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扩大、运输协调有所加强,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期坚持贯彻“以客为主、客货兼顾”的原则,认真制定应急预案、留有相当机动运力和应对疏运措施,较好地完成了繁忙的客运任务;二是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以“安全第一,正常有序、改善服务,增产增收”为原则,主动维护群众利益,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在客运安全相对稳定的形势下,成为客运服务质量最好的一年,三是铁路和民航是最为突出的部门,铁路成功实施了第五次大提速,在增加运力的同时,运行环境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民航旅客运输量将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航空运输的需求。
2、铁路煤炭运输能力短缺严重
2004年货物运输延续着去年货运需求日趋旺盛的态势,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煤炭、石油、粮食、棉花、“农资”等重点物资大幅增长,货运需求的“高峰”叠加和重点物资的不断突击抢运,使正常的运输秩序一再被打破。尤其是作为我国货运的骨干、区际物资调运主力的铁路货运,供求矛盾更为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主要的“瓶颈”。面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国重点物资供应不断告急,铁路承受着近10多年来最大的运输压力,年初按国务院的部署为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铁路部门利用“春运”实施前的20天以日均装车5万车、增运煤炭1000万吨为目标,拉开了今年突击抢运的序幕,增运煤炭1144万吨。“春运”过后货运需求再次大幅增长,各类重点物资运输需求高峰形成“叠加”态势,先是自2月下旬起,为确保全国粮食市场正常供应、缓解南方部分地区粮食供应紧张状况、抑制粮价不正常上涨,实施了以东北地区粮食外调为重点的突击抢运,继而为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支持春耕生产,在3月份又重点保障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用物资的调运;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国内石油价不断波动,为保障全国油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铁路货运又对石油运输加大了倾斜力度,电力紧张是2004年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煤炭尤其是保障电煤供应已是铁路货运的重中之重。铁道部决定集中20天在全路突击抢运电煤,要求煤炭日均装车在57Y辆以上,比原计划增加6800车,其中电煤增加5000车,促使国家6大电網和地方主要电厂的煤炭库存有较大增长。在突击抢运电煤的同时,对石油、粮食,棉花、木材及国家紧急调拨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和港口、口岸等重点运输,都需统筹兼顾,使铁路运力更趋紧张、疲于应付。一方面铁路部门全力保重点,促使重点物资运量在上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2004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粮食、化肥、棉花、农药等多类货物均被列为重点物资,在铁路能力近期内难以大幅增长的现实条件下,致使不少地区出现物资积压、停装限运已是在所难免。
3、港口货运持续增长
2004年以来由于受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原材料供求紧张以及对外贸易高位增长等因素影响,促使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着快速增长,呈现近年少见的良好生产形势。1—10月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已完成20.28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67亿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633.87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4.3%、20.3%和27.5%。港口生产的发展势头虽然良好,但却出现了近20年来少见的压船压港现象。究其原因除港口基础设施薄弱、通过能力不足,尤其是大吨位深水专用泊位数量少、能力不足、港口集疏通路不畅、船舶运力紧张等因素之外,产运销脱节、不均衡运输加剧、保重点难顾一般是重要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煤炭、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几类大宗散货的运输方面。在煤炭运输方面;一方面受煤炭资源紧张影响港口存煤量过低,致使船舶压港等货:二是沿海煤船运力较为紧张,既有船公司船舶更新缓慢、新增运力较少的原因,也有因在港等货时间延长,周转效率降低、加剧运力不足的因素。此外,由于各港间煤炭调进量、港存量不平衡,港存量减少、港存与需求品种不符,导致煤炭资源比较集中的秦皇岛、黄骅港到港船舶过分集中而造成压船压港。在石油运输方面:主要受进口量增大、超大型油船到港集中以及原油接运系统衔接失调等影响,造成大型进口油轮压船现象较为严重,在进口原油疏运方面主要受长江三程驳船运力不足影响,海进江原油运输已凸现“瓶颈”。2004年以来外贸铁矿石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全年铁矿石进口将达2亿吨,因船舶集中到港,铁路疏运能力紧张,为保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难以顾及铁矿石疏运,致使造成压船压港十分严重,几乎波及所有的进口矿接卸港,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存港量曾达3300多万吨,即有四成左右的接卸量压在港口,部分港口堆场、港内道路、空余厂房,甚至港外空地都堆满了矿石,已影响港口的正常生产。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次压船压港现象是范围最大的一次,要根本解决,必须力n快沿海港口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的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加快船舶更新和扩大船队规模,使之与运输需求相适应,同时必须重视集疏运系统建设,与港口相配套衔接,但这是水运和港口建设长期的发展目标,当前要缓解压港现象,关键在于搞好均衡运输,避免船舶集中到港、加大短缺资源存港量,既要保证煤炭、粮食等重点物资,也要兼顾铁矿石等一般大宗货物,统筹兼顾才能缓解运力紧张、压船压港局面。
港口良好的生产形势,使我国8个亿吨级大港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上海港在5月初已突破亿吨台阶,至7月比上年提前1月突破2亿吨大关,到9月末已逼近3亿吨,预计全年货物吞吐量可达到3.82亿吨,将超过鹿特丹港,成为全球最大货港。其集装箱吞吐量前9个月已突破1000万TEU,全年可望突破1450万TEU,稳居世界集装箱第三大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前10个月也已突破1000万TEU,全年在保持亿吨级大港的同时,集装箱吞吐量可达1400万TEU,将紧随上海港之后,坐稳全球集装箱第四大港的位子;其他6个亿吨级大港发展良好,货物吞吐总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基本上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幅,其中宁波、天津、广州三港全年货物吞吐将首次突破2亿吨,青岛、宁波两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突破500万TEU和40075TEU,我国8个亿吨级大港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将登上更高的新台阶。
4、公路治超成效明显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从6月20日起在全国开展了集中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在中央八部委和各地政府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下,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效明显超过预期。所取成效集中反映在五大方面:一是在强大舆论宣传和严格执法的情况下,“双超”车辆所占比例已大幅下降:二是道路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三是通行效率大幅提高,交通流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四是运力结构调整加快,多轴大型载重卡车和轻型汽车已成主导产品,集卡销量见长,五是鲜活农副产品、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障,物资供应比较正常。期间最为突出的是在集中治超的关键时刻,为“迎峰度夏、抢运电煤”,增加煤炭运输能力、提高煤炭直达运输,组织了公水联运直达通道,为缓解铁路电煤运输紧张状况作出了贡献。在开通两条从山西经河北、内蒙至天津港、京唐港的公水联运晋煤外运通道的1个月里,天津、京唐两港经公路调入的煤炭共27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4%。
三、2005年交通运输形势展望
2005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因素犹存,有利于运输生产的本源性需求仍在加速扩大,必然继续拉动客货运输需求,展望明年运输生产形势,随着内外需求的稳步扩大,在总体向好的同时,运输紧张状况在部份方式,部份地区、部份领域仍较突出。
2005年影响运输生产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宏观调控成效显现,货运形势继续看好
2005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增长的推动下,国内需求将继续扩大,经济走势必然好于上年。2005年我国投资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预计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在15%—2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将在1万亿元以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大,投资品的增产也将为运输生产提供充足的货源。2004年煤炭生产将超过19亿吨,2005年将突破20亿吨,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预计全年煤炭供应将有8000万吨缺口,煤炭供应仍呈总体偏紧局面。预计在2004年原油进口将达1.1亿吨的基础上,2005年原油进口量将再增10%以上。电力供应紧张依然是经济运行中最为突出的问题,2005年电力供应缺口还会存在,虽然全年电力装机可投产500075千瓦左右,电煤供应紧张局面也将持续。2005年钢产量可能达3亿吨,铁矿石进口2004年已逼近2亿吨,2005年将以此基础至少再增10%。水泥产量也将稳中有升,保持8亿吨以上。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为交通运输,尤其是货物运输提供了数量大,运距长、跨区域的基础货源,成为铁路、港口运输生产重要的增长点。
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有望保持15%的较快增幅。综观经济发展态势,尤其是大运量的工业部门和进出口贸易的加快发展,货运需求仍较旺盛,而且依然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矿石等大宗货物的运输方面。煤炭作为重点物资运输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受煤炭产能、电煤价格等因素影响,电煤供需矛盾不易缓解,继续呈现偏紧状态,除铁路作为煤炭运输主力,主要运煤干线能力吃紧之外,沿海煤炭主要装船港及煤运船舶运力仍将呈现偏紧之势,进口原油只要大吨位船舶不集中到港,油运局面可有一定程度缓解。铁矿石由于外贸进口数量很难大幅下降,铁路疏运要更加重视。总之,货源充足为货运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货运仍将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据此预期2005年主要运输方式全年货运量将超过166亿吨,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3.7%。其中:国家铁路货运量预期完成23亿吨,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5%,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全社会公路货运量预期完成125亿吨,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3.3%,全社会水运货运量预期完成18.5亿吨,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5;1%,民航货邮运量预期完成3007Y吨,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11.1%。
2、客运全面恢复正常,客流有望稳步增长
2004年旅客运输已完全摆脱非典影响,旅客运输全面复苏,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达到“非典”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2005年客运还将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客运需求快速增长的态势依旧,由于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不会取消“黄金周”,“春运”、“暑运”等客流高峰期继续存在,客运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幅;二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消费层次的提升等因素,居民更多地趋于旅游等非实物性消费,旅游作为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游、出境游已完全趋于正常,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客运的快速增长注入极为利好的因素。综上所述,2005年客运形势看好,增量有望再创新高。预期2005年主要运输方式全年客运量可达184.5亿人,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全年客运量预期完成11.3亿人,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2.7%,全社会公路客运量预期完成170亿人,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4.9%:全社会水运客运量预期完成1.8亿人,与上年预计持平:民航客运量预期完成1.4亿人,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16.7%。
3、平均运距继续延长,运输周转量增幅高于运量
“九五”时期以来,主要运输方式客货运输平均运距基本呈现逐年延长趋势,预计2005年主要运输方式客货运输周转量增幅将高于客货运输量的增幅,将为运输企业增运增收奠定良好基础。预计2005年客货运输平均运距可达94公里和411公里,客货运输周转量预计完成17367.5亿人公里和6845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6.5%和5.4%,其中:国家铁路客货周转量预期完成5980亿人公里和1930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4.5%和5.6%,公路客货周转量预期完成9220亿人公里和7875亿吨公里,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5.0%和3.6%,水运客货周转量预期完成67.5亿人公里和41200亿吨公里,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0.7%和5.6%;民航客货周转量预期完成2100亿人公里和80亿吨公里,比上年预计完成增长19.3%和14.3%。
联系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