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交通运输体系应实行一体化战略

2005-01-07 09:46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9期 作者: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 刘晓青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更多的需求,交通运输面临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的任务,建设现代化、一体化交通体系已被提到议事日程。

  一、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交通运输一体化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它将交通运输的发展从单纯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延伸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组织、运营、管理等整个过程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便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和最好地满足交通需求。交通运输一体化具备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基本特征.

  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一体化系统应当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的一体化;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的一体化;交通管理一体化;交通信息一体化;交通控制一体化;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的一体化;交通控制与交通引导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需求、供给、信息)的一体化等。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之后的郊区化现象使得机动车运输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私家车的广泛普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包括交通安全、交通拥挤、土地资源紧张、空气污染、噪声、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等,使得交通问题特别是城市病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症。为解决这个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建立一体化交通系统的战略思想。

  二、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构想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当前,我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走在其他产业的前列,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施交通运输一体化,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及交通运输体系运转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还是缓解我国目前交通紧张局面的有效的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传统的单一的运输方式已无法解决供需矛盾,造成了交通运输能力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我国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模,并以此为解决矛盾的突破口,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如果用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来衡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运输供给增加的情况下,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系统需要予以供养,普遍存在着资源严重浪费、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施交通运输一体化,能够在既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尽量少增加投资或基本不增加投资,通过对交通运输方式的组织协调与合理分工,大大缓解当前紧张的交通运输局面。

  其次,实施交通运输一体化有利于交通资源的整体优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需要人类付出长久的代价。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应该顾及后代人的生存需求。交通发展不仅要考虑建设资金,还需要考虑环境资源、能源以及土地空间资源。因此,不能无限制地通过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模,来满足交通增长的需要。

  交通运行同样是一种资源消费,这种消费不仅需要承担直接的交通费用,例如汽油的消耗、轮胎的磨损等,还需要承担间接的社会费用,如环境的保护费用、造成交通拥挤所引起的社会时间价值的损失。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要理解城市和区域的交通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即使政府和工程技术人员作出再大的努力,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也是无法承受无节制的交通消费的。同时,还需要提高人们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如果真正达到有序运行状态,现有道路网的容量至少能提高20%以上。

  事实上,个人交通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往往会形成尖锐的矛盾,私人交通的便利性是以对道路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2辆小汽车占用的道路时空资源大约等于1辆公共汽车,但其运载能力却不足公共汽车的1/5。10—15辆左右的自行车也需要占用相当于1辆公共汽车的道路时空资源,更不要说由于混合交通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度上升(事实上世界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美国某些城市早期交通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确保小汽车交通的有效运行,但几十年实践表明,非但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反而遇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因此,有必要对所有的交通资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信息)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达到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和最好地满足交通需求(包括所有的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人与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交通规划时,始终本着整合优化资源的原则。

  第三,实施交通运输一体化有利于交通发展与其环境系统协调。

  交通运输的环境系统是指支撑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而建立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基本目标是构筑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交通空间,以人的交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使人们在出行过程中同样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以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为运输主体,优先确保广大公众的交通利益,提高运输效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适时诱导交通流量均衡分布;在为人们提供畅达、安全、舒适和清洁的交通服务的同时,促进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不但要控制交通污染,而且要创造园林化的交通环境。

  三、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内涵

  交通运输一体化就是指交通体系内部关联的紧密度,即设施平衡、运行协调和管理统一。“设施平衡”是指在保持轨道和道路快速平衡发展的同时,重视换乘、停车和管理设施的建设。首先是道路与轨道之间的平衡,其次是动态设施与静态设施的协调,再次是以枢纽为联系各系统的纽带,最后通过管理设施将所有交通设施整合在一起。“运行协调”是指所有交通方式彼此协调,紧密衔接,安全运行。强调公交内部、公交与个体交通以及客运与货运分层次的整合。“管理统一”则是指交通各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共享信息资源,实现高效管理。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公众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对城市交通的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收费等进行综合协调。

  (一)交通设施一体化

  交通设施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以枢纽为核心的交通衔接系统。通过交通衔接系统将各种交通方式内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益。

  一是交通设施的平衡。其目的是充分发挥交通设施的整体效益,不仅要考虑轨道与道路设施的平衡,而且还要重视枢纽、停车和管理措施的作用。其中,功能完善的枢纽是交通设施平衡的关键。

  二是交通运行的协调。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各种运行方式并存,都将在其适用的范围内发挥特有优势。保持运行协调,不仅表现为各种方式的合理分工,更表现为各种方式之间的紧密衔接。其中,紧凑的换乘、无缝运输是实现交通运行协调的关键。

  三是合理的管理。通过综合管理将交通设施与交通运行紧密地整合起来,即交通运输水平与交通设施水平相一致,合理的体制与法制是综合管理中的关键。

  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形成了城市轨道、城市道路、客运出租以及与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组织方式衔接的枢纽及相互结合的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的城市公交,极大地方便了客流需求,也成为快速路网与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具体表现模式之一。实践证明,一些大中型城市在解决一些交通问题时,仅仅依靠大量修路来缓解交通并不是最有效的,因为单纯的路网建设,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应通过立交、人行地下通道、天桥、车辆升级改造、一体化规划和管理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同时,市内交通与城间交通的中转枢纽规划建设、交通方式衔接等要统筹考虑,否则,将很难解决高速公路“快在中间、窝在两头”的现象。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了,仅依靠快速路网本身建设是无法充分实现交通运输的快速化、高效化发展需求的,只有结合交通运输需求进行统筹规划,进行智能化管理,才能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交通管理一体化

  要想实现各交通系统的充分整合,就必须依靠统一、协同和高效的管理。即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以法制和体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公众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对城市交通的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收费等进行综合协调。

  管理手段包括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运行管理等。交通需求管理主要是通过税收、价格、政策等手段对交通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控,以抑制需求的无节制增长,其直接的目标是合理限制机动车的使用。比如:在城市交通中,通过大幅度地提高城市中心地区的停车费用和严格该地区的违章停车管理,控制车辆向该地区的流人量;提高与小汽车使用有关的税收,促使使用者转向公共交通;执行车辆牌照管理和控制,适当控制汽车的增长速度等。交通需求管理往往涉及产业发展和社会影响等,因此不能仅从交通单方面考虑问题。交通运行管理的目标是充分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效率,采取的手段主要有道路信号控制、交通组织(例如交叉口划分直行、左转专用车道,规定禁止停车路段、建立单行道系统、建立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等,某些措施具有保障交通总体战略得以实现的作用,比如,建立公共汽车专用道路或专用车道系统,禁止其他车辆使用该车道,从而使得公共汽车少受交通拥挤的影响,获得较高的行驶车速,以争取旅客转向公共交通。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采用了一系列的管理手段,来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三)交通信息一体化

  交通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目标。由交通部制订的《公路、水运交通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lO年方针纪要》指出:“将在全国交通系统建立一个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全方位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发展和应用各种信息业务信息系统,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决策,为交通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以达到决策科学化、办公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并为我国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奠定信息化基础。”

  当今,道路运输已成为最重要的地面运输方式之一。虽然道路运输增长的需求可以靠提供更多的道路设施来满足,但在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道路设施的增长将受到限制,这就需要依靠提供除设施之外的技术方法来满足这一需求。智能运输系统(1TS)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而且,其重要性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现代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网络的运

行效益,保证交通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并能大大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交通信息化,信息社会的交通运输必然将更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不仅为乘客、车辆等用户提供信息引导服务,而且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服务。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信息整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更加重视人的能动性,它向道路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让道路的使用者从不同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所认可的一种,以诱导为主,而不是以强迫为主。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的过程,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四、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一)交通基础设施均衡发展

  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基础是规模巨大、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在持续建设道路系统、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要加强枢纽设施、停车设施和管理设施的建设,发挥交通运输一体化设施的综合效应。

  为解决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综合效益和质量,全面提升铁路、公路、民航、航道等各交通工具整体质量,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道路建设中要把高速公路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

  当今世界,高速公路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首先,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大,车辆行驶速度快,可以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灵活、迅速、可靠、“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其次,高速公路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和服务质量,便捷、舒适、安全。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运行均需要高速公路为其快速集散,高速公路是建立高效综合运输体系的最重要基础。第三,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了沿线经济增长,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改善了投资环境,并可促使沿线土地升值,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实施统一、协同、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

  ——交通规划与投资管理。交通规划与投资是综合交通管理的首要环节。应正确处理交通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动态调整交通规划,统筹安排投资。

  ——加强综合交通规划。在综合交通总体规划指导下,积极开展各个层面、各个专业的交通规划工作并强化相互合作。强化交通规划,保证各类交通设施的合理用地;定期编制交通改善计划,推动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加强交通信息的采集、分析、共享与应用,逐步采用交通信息化系统收集数据的技术;选择综合交通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建立交通影响分析的制度。

  (三)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建立科学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

  当前,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从我国的特定社会环境与资源条件出发,对私人小汽车发展要有一个理性的、务实的政策,采取严格的引导、限制措施;调节交通空间土地使用布局,改善城市中心区出行密度过高的状况;合理组织客货运输,提高效率,减少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出行引导。

  (四)实施科学交通管理

  管理设施是实施科学交通管理的技术保障。面对未来不断扩大的交通供需规模,在抓紧道路、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和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提高交通管理现代化水平。积极实施交通智能化战略,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交通规划与交通建设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交通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最大化。

  加快建设公共信息基础设施,构筑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建设交通信息交互中心、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道路和公路监控系统、交通信息发布和诱导系统等。’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将综合交通体系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真正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对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科技问题进行系统的、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这就需要走出交通系统,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的角度,更加注重均衡发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交通运输一体化体系。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