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中外专家纵论北京发展智能交通

2004-11-10 18:48来源:《北京日报》

   日前,以“智能交通应用与发展”为主题的中欧大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德国、荷兰、芬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26位交通专家到会,与北京市交通学会、北京交通大学的百余位专家一起,就北京智能交通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的智能交通,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智能交通是解决北京这样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北京市科技交流学术月中的重点活动,由市科协、市交通学会、北京交大、欧洲智能交通工业联合会联合举办。这里摘要其中一些建议.

    欧盟驻华代表团——安特凡

    欧盟将与北京开展智能交通科技项目

    现在车辆增长,交通紧张,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欧盟已努力在智能交通领域开辟新的解决途径,也与中国进行合作。现在北京将有4个单位与欧盟一起开始智能交通科技发展新项目,包括北京交通委员会、北京交通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北京无线电管理局,资金来自欧盟。我们希望这个新项目能为北京增加科技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魅力。

    中国交通部副部长——黄先耀

    交通部将为推进智能交通努力做四项工作

    中国的智能交通技术已在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和高速公路的安全、通讯、监控、收费系统等领域得到开发与应用,其中包括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卫星定位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并且开发了车辆的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板标志、分车性的检测仪、监控地图板等多种监控设备,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我国在开发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的过程中,与许多国家和公司开展过有效的合作,比如重点学习和借鉴了欧洲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经验。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在提高交通设施的安全与环保性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为推进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重点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进一步制定有关的法规,形成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二是将注重有关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与产品在安全方面的开发应用,重点开发能够改善道路安全系统的性能和产品。三是将开发面向运营和运输的技术和系统,比如高速公路网络运营管理技术、高速公路的信息服务系统、交通事故预防和紧急救援系统等。四是将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建设一些示范工程,以系统体现和验证有关的ITS技术。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永

    北京的智能交通包含9个领域

    北京在智能交通领域初步建立了4个系统,一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系统,二是现在公共客运交通的管理系统,三是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四是道路安全与紧急事件的处理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在国内目前是走在前边的,公共交通的调度、管理和乘客信息服务也已经开始了,其它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或者说还在酝酿阶段。国家科技部已把北京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智能交通简称ITS,北京市的ITS系统参考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在ITS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结合北京市特殊的情况,重新规划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九个领域,与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城市ITS系统的框架非常类似。一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二是电子收费,三是交通信息服务,四是智能公路和安全辅助驾驶,五是交通运输安全监测和预警,六是客货运输、运营管理,七是综合运输的协调、整合,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维护、扩展和运营状况的信息服务,最后是ITS整个系统的数据管理。

    欧盟ERTICO公司国际合作经理——Jacob Bangsgaard

    我们要把欧洲的ITS技术、项目带到中国来

    我们是欧盟的组织机构,有100多个伙伴,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日本,从事ITS项目也很多,如紧急事故处理、紧急预警方案,还有物流国际合作、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处理系统等等。过去几年,我们有一些科学调研项目和中方紧密合作,在欧洲我们可以找到中方所需用的技术。在北京,我们对环路进行了物理科学调研,给北京市提供了一个合作的详细计划。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利用这个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ITS的问题,探讨和中方ITS的合作。在信息、数字地图、导向、规划等方面,我们已开发出不同的模型;在交通管理方面已经有数年的经验了。我们要做的是把欧洲的技术、工业项目及有关的公司带到中国来,向他们介绍中国有关的情况,把他们的技术提供给中国。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研究员、北京交大特聘教授——吴建平

    GPS浮动数据表明,北京出行者绕行太多,60%不走小路

    我们的研究是利用GPS浮动车技术,采集北京城市道路信息,对北京市的路网进行诊断,为解决北京交通问题提供一些对策。采集数据时,我们用了10台出租车的GPS系统,连续采集了6个月,每秒钟采集一个记录,把它下载到中心来进行分析。这是我们的原始数据,其它还包括卫星的星数等一些辅助的数据,在进一步分析的时候可以用。我们利用GPS采集来的数据计算出很多参数,这里介绍的仅一部分。第一个发现有60.5%的出行没有使用小路、支路,大量的出行都在大路、高速路发生和终止。第二个发现有36.2%、也就是有1/3的出行利用快速路的长度小于2公里。为什么不是3公里和5公里,快速路上一个入口上去,一个出口下去,一般一到两公里范围。这说明有1/3的车辆利用快速路的时候,从一个口上去,绕一下马上又从另一个口下来,虽然距离短,但是占用快速路大量的空间。原因是什么呢?高速路、环路中间是分隔的,于是导致人们的出行是利用高速路做为穿行。北京有不少的长距离绕行现象,比如六里桥,从这个地方出来以后想左转弯,要跑到高速桥上绕两个圈再下来,这也是一个绕行现象。另一个绕行现象走到西直门一带也比较清楚,这条路如果要从这里直接往一边走,或者到另一边去,你都必须绕到某个地方下来,或者到桥上绕两圈下来。

    方块形的城市道路,路是井字形,一般出行从A点到B点,应是走直线;如果绕行,他的非直线系数应该是根号2,1.414,这个是最理想的。但是我们在北京市交通采集的数据,它的非直线系数到1.56,比理想的状态要大一些,说明我们有一定数量的、没有必要的绕行发生。究其原因,有全封闭快速路的阻隔作用,也有强制性交通管理措施的原因,还有对环形快速路的过分依赖,人们想依赖它提高速度等。我们把GPS采集的数据,制成北京市车辆速度分布图,可以绘出各个时段整个城区道路每个时段的平均速度,甚至可以按路段200米一段、或者一个路段作为一个数据,提供一个数据网。这个数据提供给我们交通管理路线规划,比如你要优化一个路线,你走最近、最快的路,怎么样尽可能地把车流引到那些不特别拥堵的路上等,都是参考。

    德国慕尼西工程事务公司董事长——布来纳博士

    “公交优先——来自德国的实践。”

    1979年以前,德国的公共交通与北京非常类似,比如单连线、运行速度、运营等状况不理想,公共交通不准点、延误多,客运量比例不大,并不断减少。当时我们的公共交通客运单独运转,提出"公交优先"后,轨道交通(含地铁、城市轻轨、城际铁路)和公共交通客运成为一个整体,有了很大改进。现在,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30%,地铁有时达到50%。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制定战略,二是注意交通控制管理。首先要把公共汽车的运营作为一个整体看,不要看作一条线。公交有主要优先、次要优先之分。不见得公交出行的次数越多越好,公交排号越多越好,保证客流量的使用是最重要的,要看乘客的实际需要。德国是采集到数据后做细致分析,数据处理后再调整车流量,现在一般只有8%到10%的延误时间,公交整体是优先准时的。

    荷兰DHV公司运输规划部技术主管——陈玉森

    网络仿真解决关键的交通堵塞

    解决堵车问题不是一点解决,而应从网络的角度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可以通过仿真技术来分析。比如北京官园桥,红绿灯交换时间原为193秒,在国际通行规则中,红绿灯超过120秒就不是优化了,平安大道的堵塞也是因红绿灯周期为193秒。再如北京的立交桥拐弯出口,大多只有一条车道;上海高架桥大多也如此,下匝道就开始堵。实际上,高速路、快速路大都有3至5条车道,而出口只有一条车道,必然堵塞;出口一堵,很快影响整个干道。在荷兰鹿特丹与海牙的高速公路上,与当地地面的结合点也曾十分堵塞,通过仿真技术可以看出,大交叉路口附近的地面交通连控着,比如左转上高速路的车道只有一条,于是在上匝道时稍加拓宽,就解决问题了。北京、上海、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的城市交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实践。

    荷兰 Logica CMG公司副总经理——Bart Bartels

    手机可转换交通信息 服务驾驶运营

    中国的手机很普及,有些交通信息可以在手机上转换,它可以告诉你,路网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在欧洲已实施了。中国的通信系统中GSM技术等都已在应用了,这些技术在车辆中也可同时使用,转换成交通信息。我们开发的系统能够覆盖所有道路,一旦拥堵,人们通过手机便可得知情况。比如在荷兰北部一个省,应用了我们的系统后,高速公路和二级城市道路上都减缓了拥堵。这个系统还有其它一些优点,比如我们处理旅行时间问题,为好多移动的车辆是提供动态的交通信息。有的人说我就想知道我预测的行程时间,我们就可提供,是比较个性化的服务。有的时候只需给他们提供速度的信息,比如说15公里每小时。我们系统的运营时间是每天24小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24小时数据输送。我们现在与很多通信公司一起,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交通信息。我们在上海也用这个系统。

    芬兰技术研究中心——Anna Schirokoff

    道路气候服务对司机产生影响

    芬兰经常下雪,道路维修是一个大的问题,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不注意天气的变化,那么伤亡事故就会出现。我们开发了一个系统,在提出冬天有关季节降低速度限制的公里数,即根据天气的情况来决定速度限制。从1997年,我们正式向司机提供有关的天气信息,比如说天气最不好的时候,你应该多准备一些时间,预备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比如有一条公路是600公里,这个公路每天预报天气情况预报4次,尤其是未来6小时的预报最重要,冬天就分得更细。是滚动的预报未来24小时天气状况。即使在天气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在电台、电视、互联网上也预报有关天气的情况。全国各地有关的天气究竟如何,都向司机提供。在互联网上你可以找到天气预报更详细的情況。

    国家气象台对天气也进行预报,通过电视、无线电台播出。我们向司机提供什么服务呢?我们要细说天气,比如说路滑、有雪,雪没有化,上面可能冻冰、结冰。我们提供的预报形式也有所不同,有文字的、语音的。通过我们多年的经验,我们已经把不同时段,由各个机构播出的天气信息都制成了一个表格。一年之中各个机构所总结的天气预报都作为历史数据收集起来,我们在预报的时候,也报告有关道路交通事故的状况。比如维修人员,他们也特别注重这种天气预报,他们要了解有关各地的天气状况。这种天气预报情况确实是很复杂的。大家了解了天气状况以后,事故就会减少。

责任编辑:张鹏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联系与咨询

  • 咨询内容:
  • 姓名:
  • 单位名称:
  • 职务:
  • 手机号:
  •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