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主导 五大领域推进交通信息化
交通信息化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的行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领域:一是交通政务信息化;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信息化;三是交通运输生产管理信息化;四是交通产品营销信息化;五是交通科学技术信息化。
总体来看,当前交通部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ITS、EDI、GIS-T、CAD、GPS为代表的交通信息化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充分体现了交通信息化特色,展现了交通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应。
交通信息化建设通过将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与3S技术等高新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集成,已经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交通安全、环境监控、船舶自动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技术成果,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初步构建了交通信息化网络的基本骨架,在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设了一批信息应用和管理系统。
这都说明信息技术正逐步成为交通运输技术体系的主导技术,成为交通运输业发展和传统运输方式优化升级的强大推动力。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必然引起生产效率的空前提高,市场范围的全面扩大,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资源配置的全面优化和充分利用,法制环境、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的重大变革。
特点明显
交通信息化的高新技术,除有和其他行业信息化同样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自动化建设、政府网站建设等外,还有自身明显的特点。近两年交通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是:以不停车收费、联网收费为代表的ITS应用逐步深化;GIS、GPS、RS在交通领域综合应用全面展开;物流及其信息技术引起广泛重视;EDI、CAD等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和普及。
问题不容忽视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交通信息化在奋勇向前的同时,仍存在一些弊病: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信息化的关键,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地方的领导仍旧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入,重视程度低;政策法规滞后,统筹协调不足;投资低,基础工作不牢固;交通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从省厅信息化建设上看,沿海与内地差距不大,但从地县级上看,内地则存在很大差距,很多中小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甚至没有基本的计算机设施;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的推进在地区间、领域间、机构间乃至领导干部个体间的差异还很大,致使信息化进程中个别环节受阻。在信息化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规划计划、政策措施、技术标准、运行规则等方面都有待改革和完善。努力寻求加快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政策和措施,是当务之急。
交通内涵和管理体制上的复杂,既体现了交通信息化的价值,也体现了交通信息化的难度。特别是在运输企业,信息化还没有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做到无缝连接,还没有很好地起到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吸收先进成熟的管理理念。虽然沿海地区,特别是从事集装箱运输和物流服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好,但那里的大多数中小运输企业仍然面临着发展与信息化的先后矛盾之中。
交通信息化新技术应用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相对稀缺,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很大,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如果交通发展相对落后,反过来会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中具有覆盖面大、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等特点和优势,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大投入中日新月异,公路总里程、路网结构明显改善,“硬件”上已取得跨越式发展。但“软件”方面——信息化在公路中的应用离跨越还很遥远。当前,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随着“一日经济圈”的逐步形成,公路信息化的应用也迫切要求同步延伸。
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当今公路交通发展的趋势,已成为重点发展的领域,是公路交通进入智能化时代的路标。为实现“十五”期间智能交通发展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城市集中力量在很多方面开展了工作。
但中国ITS发展基础技术薄弱。主要指信息和电子基础技术薄弱,产品产业化水平低,国内大部分产品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产品有差距。
另外,ITS系统应用中,系统间的信息资源缺乏共享和交换,影响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推广,一些领域出现重复研究和空白研究现象。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GIS-T是在传统的GIS基础上,加入几何空间网络概念及线的叠置和动态分段等技术,并配以专门的交通建模手段而组成,交通基础设施的GIS-T应用将逐步建设成设计软件、业务管理软件和行业信息管理软件的底层数据库。
GIS产业的制高点是软件,基础是数据。我国已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成熟的GIS平台软件和成熟的应用模型,国内数据生产部门本来有空间数据,开展大规模GIS应用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数字交通如同神经系统,由GIS模块所建立和维护的节点构成连续的交通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随着分布式计算和网络服务的发展,GIS在交通界异军突起,正朝着运用Internet,最终创建数字交通的方向发展。可以预测,GIS-T软件最终将使GIS与交通传统业务融合。
GIS、GPS、RS(3S)均属地理信息技术范畴,应用上往往融为一体,在产业中往往相互渗透。但是,目前3S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仍较单一,对公路工程而言,需要向实现3S技术的公路工程一体化应用研究方向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0世纪80年代,公路勘察设计开始应用CAD技术。经多年发展,CAD软件功能更加强大,首先由二维平面设计发展为三维立体设计,实现了可视化设计,提高了工程设计和项目比选的智能化程度;其次,采用开放统一的标准保证了应用软件之间的高度集成。
目前,公路工程设计工作中应用CAD技术的单位越来越多,大型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招投标中,具有真实背景的三维工程实体造型以及计算机动画的应用日益增多,设计文档、图库的计算机管理正在兴起,促进了公路测设质量和水平的大幅提高。
道路运输业的信息化
当前,交通运输信息化已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科技进步的重要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运输行业迫切需要改变依赖白板记录调度信息,靠经验判断车辆位置的落后境地。我国道路运输信息技术的应用源于运输服务业中的货运配载业,集道路运输信息网络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系统工程于一身,技术性强,组织工作复杂,高新技术将为道路运输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插上翅膀。
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如何带动物流现代化得到普遍关注。国家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电子政务的推广、物流业务自身的发展等,都充当了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强有力的助推器,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CPU”。
现代物流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技术,而应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目前,一些知名企业围绕最基本的业务系统独立研发物流管理软件,把传统的运输软件和高端软件相结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打造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网络化是当今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搭建和管理高效率的分销网络是企业市场生存竞争的惟一出路。
管理系统的应用
公路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使未来对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由硬件为主逐渐转向软件应用和服务。
中国不缺软件,而是缺少适应不同部门、行业的专业软件。WTO后时代的中国,交通行业的管理也必将逐步走向规范化、自动化,而业务管理软件则是实现规范化与自动化管理的最好手段。软件产业将是交通信息化的核心和灵魂,软件应用将成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信息服务将成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和方式。
政策引领交通信息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投入巨大,为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益,交通必须有信息化作保障。交通部审时度势,各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商讨信息化建设大计,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宏观环境上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不仅成立了“交通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还出台了《交通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为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企业信息化和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熊燕舞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室工程师,清华大学硕士。主持撰写交通部政府白皮书《2003年中国交通信息化发展报告》;参与撰写《“十一五”山西省交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及2020年长远发展规划》;参与开发《广西公路路网集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人员开发完成《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数据管理软件》。
联系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