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原创】2019中国重汽求贤千人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待起飞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刘峥毅 2019年4月12日13:36


      2019第一季雷厉的人事改革,正在造就中国重汽更多可用之才。


      此前,中国重汽有品牌影响力,身处国内重卡行业多年第一梯队阵容,民族品牌三强之一,连续14年中国重卡出口数量第一;有技术,无论是引进消化吸收、针对中国市场环境再创新的曼技术发动机,还是汕德卡智能卡车、氢燃料/纯电动码头牵引车乃至自动驾驶车辆,都是自主研发响当当的典范。但是,仍然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重汽,缺人,缺干劲。换言之,就是自主能动性依然不够。


      复杂繁冗的人事曾制约了中国重汽更快速的向更高目标冲锋。即使,这是所谓国企的通病。



      人事:“循环式干部队伍优化”


      谭旭光的到来,已经在打破这种樊篱。中国重汽这个春季轰轰烈烈的全体中层干部公开竞聘,涉及65个二级部门,首轮公开竞聘和调整人数近300人,原有中层干部减少近120人,同比下降30%。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首先,竞聘上岗的干部岗位并非能待得一劳永逸,必须以每年的综合考核为准。在随后的中层干部集体谈话会上,谭旭光表示,“中国重汽将从今年年底开始按照KPI业绩70%、公认度30%进行考核,更加显示公平性。年底考核不合格未必能连任。通过每年按照KPI考核结果进行优胜劣汰,中国重汽将实行潍柴那样的‘循环式干部队伍优化’,优中选优。”


      此外,谭旭光在这次会议上传达了中国重汽有关“人事”整改最重要的一点:要用1-2年时间彻底改变干部队伍的风气、生态、激情;要打造一支年轻化干部队伍,使中国重汽后继有人。”


      他明确提出:“坚决杜绝对于发展面临的困难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停滞不前态度,让“太平官”、“混事官”、“逍遥官”在中国重汽没有容身之地。”


      这意味着,这个舞台将更加宽阔。它将彻底淘汰懒惰者、投机者、贪婪者,只要有本事,不怕有个性。实际上,真正的能者,并毋需鞭子在后面抽,他有一种渴望完美的、近乎自律的主动性。即使是屈从现实的蛰伏,只要有一个松绑的环境,他就能抓住机会。中国重汽这个春季的人事改革,无疑首先希望在企业内部,先做到真正的能者上、居其位。


      济南瞄准“世界知名高端装备制造名城”定位


      坊间关注的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的重组,应该已箭在弦上。在上个月的全国人大会上,谭旭光在多个接受记者采访的场合表达了这一目标,即是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推动下,推动山东重工、中国重汽、潍柴的重组。


      积极主动参与今后要面对的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品牌竞争,已经是中国重型工业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尤其以重型卡车和柴油机为重型装备制造业核心的山东省,在历经去年的“新旧动能转换”后开始更高阶谋划。


      今年1月2日,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2年,利润率达到7%、高端装备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的目标。由此,到2022年,力争打造2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世界闻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名城,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

 

      这其中更明确的目标是,济南、青岛、潍坊、聊城等市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和货车,打造国际著名的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到2022年,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市要成为千亿级整车生产基地。


      不难看出,济南、潍坊、聊城的汽车及产业链装备制造业,都在谭旭光的盘子里。如果说这一次重组即使仍然有政府“拉郎配”的影子,但谭旭光率领下的山东重工、中国重汽、潍柴、中通客车无疑将抱团直面这一“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地目标。达到目标的唯一标准,就是“业务收入过万亿”。


      这其中关键还是品牌和技术。如无意外,中国重汽集团将在历经最纷繁复杂的人事整改后,着手智能化生产管理、自动化设备创新等多项软硬件调整改善。


      而一旦重组完成后,未来高管团队的重新匹配,对业界才是一场比这个春季的雷霆之势更猛更燃的人事震动。从上到下,所有干部都要参与市场和KPI考核,这也许才是谭旭光眼中健康的企业发展生态。


       “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


      谭旭光对新晋上岗的中层干部表示,“我不是你们的老板,客户才是我们共同的老板。”


      “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这一潍柴核心价值观,今后也将在中国重汽集团得到尽情展现。事实上,虽然有到2020年,也就是明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的消息,但已成气候的中国民族商用车品牌,若再拉跨国品牌进来,还不是并跑,恐怕很难;即使跨国品牌在中国建立重卡独资工厂,独立运作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反过来,无论是中国重汽还是潍柴,其实更大图谋,应该还是怎么更快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2018年,中国重汽实现了营收破千亿,完成40亿利润;中国重汽在出口上已经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关键仍然是怎样在技术和产品品质、工艺上,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有一个爆发,不仅仅单一占产品优势的工程车,也不仅仅第三世界国家和市场,而是在牵引车、在发达国家市场也能依赖市场选择占一席之位。这才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真正的荣光。


      此时的“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就有如一缕清流,这是一个很难寻求到完美的目标。但毫无疑问,目标无止境,最终受惠的,仍是终端客户。


      而谭旭光提到的“内部客户”则更耐人寻味。他说,“企业内部各系统、各职能、各部门、各工序、各流程之间都是客户关系。大家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客户是谁,在为谁服务,要让谁满意。每个部门一把手都要说清楚自己客户是谁,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和整车厂就是内部客户关系。下一步,要推动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内部客户链’,以内部客户是否满意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让大家自觉接受内部客户的监督和评价”。


      这样的讲话无疑振奋人心。国企纷繁复杂的人事,往往使人要分心照顾人际关系,不啻于能量的巨大消耗。这种“内部客户链”可以看得出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对于每天直接打交代的上下级同事,能否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换位思考对方的处事方法和情绪,寻求更智慧的解决办法。同时,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形成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团结向上而非对立、抵触的真诚人际互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重汽人事制度的有效运转,今后领导者只会关心自己及下属工作做得好不好,关注个人成长,并能经常以醍醐灌顶的高要求、高标准鞭策身处其中的人向上进步,这对每个人,都是幸事。如果你是千里马,他一定是伯乐。


      中国重汽正在求贤若渴,2019年预计吸纳外来优秀人才上千人。不过,这里,可不是打酱油的地方。因为,谭总发话了:总部领导干部和主管级业务经理、一般管理人员,从现在起周六都要上班。


      当然,这是自愿的,不来也行。

(责任编辑:王灵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