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交通相辅相成,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我国正从大众旅游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过渡,对多样化的旅游运输服务需求愈发旺盛。如何更好地优化客运市场大环境,满足游客个性化的出行、出游需求,这对于传统客运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陕西交运集团杜总分享了“运游融合”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日前,借着“安凯美丽中国行”第六季西安站的契机,记者走进陕西交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交运),就传统客运转型升级话题与公司副总经理杜明进行了一番交流,他向记者透露了公司选车、购车以及在“运游融合”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十八年的“兄弟情” 因为品牌所以信赖
陕西交运成立于1998年,是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整体部署,由陕西省十二家骨干运输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国家客运二级企业资质,主营省内外高速公路班线客运、旅游客运、包车客运、通勤车等业务。得益于科学管理与妥善经营,陕西交运在陕西客运市场占据自己的独有市场份额,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传统客运企业转型升级的样板案例。
“现在传统客运企业向旅游转型是行业的大趋势,但传统班线是企业发展的老本行,业务不能丢。”杜明向记者表示,2017年,国家对双层客车提出了限制,对于公司班线业务影响明显,原先保有的双层客车去年就已经停运,每个月的折旧就在几万块,这也使公司萌生出换车的念头。
“原先双层车投运的西宝线是公司成立时就有的主要线路,这条线路不能丢。面对高铁、私家车的冲击,西安7家运输企业,由我们牵头,遇到困境的时候抱团取暖。”杜明介绍,经过几次协调,按照原有线路比例,公司进行第三次投资,把原有的大车换成小车,经过多番比对,选择了安凯宝斯通。
“安凯的这款产品不管是性价比还是车辆档次都能够满足公司要求,到目前为止,车辆性能、技术状况是相当不错的。”杜明表示,公司在前期采购时通知了6、7家客车企业来参与招标,同时要求把投标样车开到现场评比,通过技术招标横向对比,最终选择了安凯宝斯通。
“虽然有的车比宝斯通价格低,但我们认为品质与价格之间应首选品质。宝斯通是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候的老兵座驾,领导人出行也是乘坐宝斯通,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选择。”杜明补充说。
“我们选中宝斯通,首先看中的是车辆的性价比。过去西宝线亏损严重,4月份更换为19座宝斯通以后,当月就实现了盈利,大家很欣慰,毕竟现在开始挣钱了,肯定不会亏。”杜明称,宝斯通的售价比较适中,投入不大,成本回收很快,西宝线的盈利状况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陕西交运一共采购14辆宝斯通,根据客源的需求以及效益情况,以后还会考虑增购。
“我们对安凯售后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批车投入使用后,安凯服务人员会定期到公司来询问车辆运行情况,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这也给了我们今后继续合作的信心。”
谈及同安凯的合作,杜明介绍说,陕西交运于1998年成立,2000年就开始同安凯合作,“那时候还叫安徽·凯斯鲍尔,当时购置了两台凯斯鲍尔豪华客车,后续又陆陆续续上了不少安凯车,安凯的产品质量是非常过硬的,可以说是客车市场的领导品牌。”18年的合作,陕西交运与安凯客车早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合作共赢的好兄弟、好伙伴。
从摸索到掌握门道 实现“三足鼎立”发展模式
受高铁、私家车、网约车影响,出行模式的多样化、便捷化、高端化、个性化已是大势所趋,粗放式的运输服务已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针对性的细分市场得以蓬勃发展。作为陕西客运行业的“扛把子”,陕西交运敏锐地观察到这一趋势并早有作为。
“受到高铁、民航的影响,现在整个传统客运班线萎缩得比较厉害,公司也在根据目前的行业状况进行转型。”杜明坦言,2009年,西安到郑州动车开通,一夜之间,西安到洛阳、西安到三门峡、西安到郑州等线路全部下线。前年大西高铁开通,沿线业务再次受到严重冲击。下线的车辆很多都是不到年限的,都是国有资产,报废不可能,包车不允许,那么只有转型。
“陕西交运现在是‘三足鼎立’的发展模式,一是传统班线,二是旅游,三是通勤。根据市场需要,公司去年光由客运车转旅游车就转了70多辆,‘运游融合’是发展之必然。”杜明称:“旅游与客运班线有质的区别,我们也在学习和摸索,近几年来也掌握了一些门道。目前公司共保有车辆303辆,其中旅游车占据100多辆,运游融合,通勤+旅游,平时跑通勤,节假日跑旅游,多样化、灵活化。”
“传统班线可以维持的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运行,把过去传统班线上下来的一些车辆上报给省里,将客运车转为旅游车。”杜明表示,客运车转旅游车之后也给公司带来了第二次创业契机,过去传统客运车辆不能用于包车,转成旅游车以后就可以外出包车,也就是给公司在转型升级中提供了一个机遇。
“近年来西安有不少军工企业外迁,产生了班车需求,所以我们转型瞄准的另一个市场就是企业通勤,利用客运线路下来的车辆跑通勤。”杜明介绍,2013年下半年,公司参与三星公司招标,第一次尝试通勤业务就中了标,目前公司有60台车用于三星公司的通勤。全集团从转型以后通勤车达到150多台,包括和一些大专院校的合作。
道路运输环境的深度变化让杜明和陕西交运深感焦虑,同时也逼着他们谋求破局之法。过去客运市场主要解决运力短缺的问题,现阶段讲究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运输这一领域市场很大,就看你怎样来做,一定要走出去尝试一下。”对于传统客运的发展方向,杜明表示,“过去点对点的运输已经不适合市场了,未来公司也准备尝试新的模式,比如西宝线、西昌线开通网络预约直通车,做门对门的服务,建立微信公众号,申请网络运营许可,这是下一步的趋势。”
盘点以上种种,陕西交运的运营经验无不传递出一个信号,即:适合运营需求的车辆+精准战略定位+精细化管理是传统客运企业转型升级的不二法则。高铁网络延展、网约车竞争、燃油成本上升、客流量减少……像杜明一样的传统客运企业管理者都面临着类似的转型升级难题,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陕西交运走的这条路或许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