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原创】公路院ITS中心刘冬梅:民众公交信息服务满意度到90%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李雅哲 2018年8月28日17:19

  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交通由于承载量大,布局紧密等优势,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的一大助力。可以说,城市公共交通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步伐。在2018全球交通运输大会上,“大数据下的公交都市建设与发展”论坛齐聚各大部门代表以及专家,共同探讨城市公交的变化发展。公路院ITS中心刘冬梅从整体上的新的变化、应用情况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三个方面分享了公交智能化的应用情况评估。



  172亿运量、56万辆公交车,个体化服务新模式增强


  报告中提到全国公交规模172亿的运量,有56万辆的公交车,智能公交的建设其实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数据中心、车载外场设施交互性以及信号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个体服务新模式,比如说定制公交、包括支付模式、以及信息化的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信息服务模式上以前大家都是自建APP或者自建信息服务系统,目前大家也通过委托服务或者说和BAT合作的方式实现我们更广泛信息服务方式。其次在调度模式上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个变化目前每年都在发生本质上的变动。再次就是行业决策上的变化以及目前服务驾驶和自动驾驶在公共交通行业里面的应用,这些都是在我们在公交目前智能化层面发生新的变化。


  如果有人跟踪ITS体系框架大家可以发现,美国的APPS框架非常大,到现在,最新版本软件包括了多模式的运营,以及车辆的右转信号等更加丰富的信息。比如说车站站台对车辆的呼叫,让车辆知道在站台有需求有新的服务方式。欧洲为例也是如此,荷兰,有一个9292公交交通服务网,这个公交交通服务网是多模式的信息服务网站,和欧洲本身公交运营有关系,因为他们是一个城市里面就有很多公交公司在运营,他们的信息共享和对外的发展,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障碍和困难,所以他们就形成了一个联盟,通过9292的形式给大家提供出去。当然,这里面还有别的信息服务方式,大家通常所说固定价格GPS也有通过互联网对外服务的方式。我们这个事情针对刚才提到的智能公交的系统,我们选了几个目前在企业里面或者说城市里面用的比较多的系统,比如说调度系统,信息服务、大数据开放应用等等几个系统进行了评估,其实做这个评估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城市进行排序,只是评估一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产生效益是什么样子对于我们公交行业的运行以及老没有一些新的效果的改进。


  首先选择一个评估方法,评估方法里面其实也不是一个很新鲜的内容。在美国、欧洲以及英国他们都有自己对于ITS本身的评估,比如说美国通过建立知识库的形式进行APS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包括欧盟也有评价手册,主要也是从效率安全和环境这几个指标进行构建。我们国内在15的时候,就是科技部已经有了一个科技公关计划,他是就ITS本身效益评估方法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曾经设立过一个项目,当然还有这个同纪大学的姚老师他们也从三维评价建立的ITS三维评价模型,在这个里面我们其实是对于这些各个国家或者说地区通常采用方法进行检测对比,然后国内是最后一遍,我们其实是从安全性以及运营效率、能源、生产效率、机动性以及对于ITS产业的支持这些方面进行了评估。


  不同评价系统针对性调查,调度系统起关键作用


  评价体系是针对不同的系统,比如说公众、企业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信息化的技术企业等等不同相关方分别针对不同进行各个评价方法,今天跟大家分享重点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实现这个方案的评价。这个方案的重点,当时是进行了问卷相对大范围的调查,得到了3000多份社会公众反馈,以及22个城市公交企业的反馈,这是行业专业部门的反馈以及13个城市行业管理部门的反馈,同时和车来了、百度、高德以及云平台进行了一些沟通,结论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关于智能调度系统,大家知道智能调度系统也是一个相对来说用的比较早的系统,做这个的时候其实想要回答一个问题,在这个企业的车再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车载设备规模,就是我的投资规模应该是什么样的,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如果对于已经有了一部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企业来说,我的改造规模以及我可以升级规模应该是什么样子才是比较可控,这是回答第一个问题。当然这个表格没有列太全,他们这个城市进行投资以及进行成本的分析,比如说基本上还是比较符合大家目前城市对于智能公交建设实际情况,比如说对于新国标下车载升级以及视频升级,多少最近有了微支付的消费这种设备升级也会包含在里面。


  其实从这个里面可以看出来大家对调度系统认可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也可以看得出来,其实蓝色的那部分是属于不太满意的。不太满意的那部分,重点会体现在我们对于统计分析和城市辅助决策这一部分,好像企业对这部分的功能其实还是有不少人表现了不满意的情况,同时我们对刷卡数据的监控上可能还是有应用的空间,同时包括视频、监控这部分应该还是有空间,大家相对比较满意或者说比较退出的,觉得比较好的可能会在基础信息的管理以及车辆本身的运行监控以及配班、排班这一部分,相对来说会满意一些。


  有了这样一个调度系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对于效率的提高会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横坐标上各个效率提高或者说效率改善体现的方面,其实我也仔细分下的一下,其实也看出来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会认为企业会觉得对调度人员减少是影响最大的,但是这个实际上对他的成本,落有人好像大部分都没有认为他的成本或者他的发散能力提高或者我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就是这些方面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大的共识,但是大家都觉得我的确是减少了运行成本。大家会认为这个乘客满意度有一定的提高,53%的人会认为乘客满意度会有一定的改进。


  如果从乘客的角度来说,对于前后的实际变化带来感受来说,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比如说停车等候时间可能还是在缩短的时间,在2-5分钟,这个可能和我们的实际体验也有关系。的确不太会这两分钟以及三分钟的变化会有明显的改进。


  对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小结,硬件设备对成本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不记录环境影响效益计算的话,可量化的成本效益部分,大概是在1:3的规模。同时调度软件对于,做公交行业调度软件集成商来说,虽然大家对于行车记录和配车排班这些方面大城市用的相对感受比较好,实际上在小城市这些方面,大家评估还是比较偏低的,在动态的配班这样一部分,目前应用并不是很好。与道路信息共同以及一卡通数据这些方面还是有待改进的。


  90%以上公交系统满意度,信息服务能力还需加强


  我们还对公交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一些评估,当然也是从不同的层面,我们调查了公众的感受,整体的满意度是什么样子,包括有没有对他的时候进行节约、焦虑是不是有所缓解,这是从公众角度。然后我们对于企业,对于政府部门都进行了一些调查。


  这是这个数据来源的情况,因为我的问卷是依靠车来了APP发了一些问卷,获取的时候问卷的反馈量会更多一些,80%来自于“车来了”的用户。有几个指标可以跟分享,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公众认为我的信息,我对于公交信息服务的满意度,90%多以上都是属于满意的,大家对于公交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偏高,或者说后面还有一个。另外,他们认为三年前,目前这个信息服务能力跟三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第一张图前两个大家认为有90%左右的认为公交信息服务能力跟三年前相比有了很好的变化,第二张图也表现为虽然我认为你比三年前好了很多,但是我仍然有40%左右的人认为你的信息服务能力一般,也就是说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信息服务改进空间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


  刚才说到了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目前提供方式也有很多种,一种就是自己建了设备,把信息发布出去,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说我可能可以考虑跟BAT这些信息服务商进行合作,把这些信息服务提供出去。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在2016年的时候交通运输部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上线了“出行云”,这个平台是想做什么事情,希望我们可以把交通里面的数据,特别是对于老百姓服务的数据用起来。首先是可以实现好用,第二是实现好用,然后是用好。能用是我们可以汇聚各方术语,合规,好用是保证高质量是高价值并且是可持续的,用好就是说我们有了这些数据可以有优质的撒法和产品,然后把这个质量提高上去,打造大数据生态链。


  对于公交行业决策支持进行了评估,左边是公交都市智能化指南里面要求五个决策支持的部分,同时我们也根据咱们实际行业在管理过程中大家的一些需求也进行了一些拓展性的梳理,比如说财政补贴的支持系统,运行指数,数据的共享分析系统,行为的分析,能耗检测排放以及项目优化这些都是在指南之外又额外拓展的,一些地方上提出的一些新的需求。对于决策系统进行了用户感受度的评估,整体上来看,大家认为服务质量考核这个评价系统还是比较好用的,因为各家的系统差异比较大,只能是整体的概念,对于服务质量考核大家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拓展系统这部分,因为还没有人用过,所以感受也不太好评价。这也是下一步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


  在决策支持这部分整体的情况,大概是统计决策和服务质量考核还是比较好用的,一方面是系统的基础比较好,另外一方面业务相关性比较大。也说明的市场上的产品差异比较大,因为这个评估结果比较分散,说明这个东西可能不太一致。这个定制公交支持系统进行了用户的调查,基本上大家认为还是比较符合大家的实际情况。调查的问卷里面90%以上都是选择了好或者很好。


  作为负担172亿运量的运输团体,公交系统的数据可谓繁杂,不同的城市交通情况、不同的车辆应用信息,公交系统承担着国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任务。通过大数据数据可以迅速的将运营数据收集并将其进一步投入到公交智能化的推进中。公交智能化,不仅能够提升车辆利用率与合理性,还能够使得公共出行更加便捷,吸引更多市民乘坐,从而对推动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可谓利国利民的大事。

(责任编辑:王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