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高度融合发展的转型期。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适应这种转型。随着新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业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绿色、移动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汽车产业要努力抓住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和节点,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做强做大。”
4月23日,在由汽车E时代网、速度汽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北京)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上,一批行业领导专家为中国汽车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把脉,并提出:汽车产业发展未来趋势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高度融合。
本次峰会得到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五所国内在汽车教育、科研领域顶尖的大学的鼎力相助。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田光宇等国内知名领导专家,以及东风汽车、广汽本田、广汽三菱、江淮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裕隆、东风风神、一汽丰田、广汽传琪、东风风行等众多主流汽车生产厂家的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围绕汽车产业发展未来趋势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高度融合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本次会议研讨的主要议题是国家颁布实施“双积分”政策后,中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据了解,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3%,取得了连续九年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的成绩。同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总销量77.7万辆,同比增长53%,名符其实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产销大国。同时,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在智能汽车的研发生产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几乎所有的新车型都主打“智能牌”,智能汽车的推出呈方兴未艾之势。在这种乐观的形势下,汽车入会专家指出,中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有三个动向值得注意:一是“双积分制”的考核时间相对晚于此前市场预期,但是仍从政策层面确定了电动化的基本方向。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仍不足3%,提升空间仍然巨大。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在2020年超过200万辆,未来销量的年同比增速将超过40%;二是根据世界行业标准对智能汽车在技术上由低到高划分为“L1-L5”五个等级。我国智能汽车的产品目前大多数仍处于“L3-L4”之间,不少有志于智能汽车发展的厂家均不惜重金,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还有待检验;三是近几个月来,在国外连续发生了几起涉及到智能汽车的安全事故,在行业内引起了震动,让一些企业和专业人士对智能汽车的发展产生了怀疑,甚至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究竟何去何从?
本次峰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针对问题,有的放矢,为汽车企业解惑分难,指点迷津;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拨云见日。
姚景源在演讲中,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他强调,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打开,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大趋势仍将延续。这对被誉为“支柱产业”的汽车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需要中国汽车人持之以恒地攻克重重技术难关,实现汽车产业做强做大。
徐长明在演讲中,用翔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他指出,未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一个高度融合的整体,其核心还是技术问题。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汽车技术的突破;二是汽车承载功能的变革。因此,有志于此事业的汽车厂家和专业人士,仍必须继续在电池、电机、电控和人机互联等方面倾洒智慧和热血,做足功夫,突破难点,实现技术升级。除此,没有别的出路。
崔东树在演讲中则认为,新能源汽车产品日渐丰富,消费者已从原来的“无车可挑,被动接受”的局面,正逐渐向现在的“主动挑选、自由选择”上转变。因此,我国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除了生产厂家在技术上要有较大的突破外,还需在社会配套、政策法规、交通管理和人们的适应习惯和观念上有一个较大的调整和提高,营造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圈,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会上,来自高校的汽车专家,以及东风汽车、广汽本田、广汽三菱、江淮汽车、东风风神、东风风行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别介绍了他们多年来在研发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体会和经验。他们一致表示:加大、加快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规划的重要一环。适应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是中国汽车人的使命和责任所在,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