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共享电单车从源头对接国标,安全技术逐步成形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2017年8月16日6:52

  共享单车的发展如火如荼,而骑行速度更快、出行效率更高的共享电动单车,却有点出师不利。8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无疑为共享电动单车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新规主要考虑到电动车普遍超标,不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要求,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运行安全风险高等。但在行业协会、交通规划研究专家、律师等群体看来,共享电单车无论从技术上或管理上,都本应成为鼓励发展的对象。现在面临这样的处境,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家并未真正理解共享电单车这种新生事物。通过发展符合国家标准的共享电单车,能够有效遏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

  目前行业执行的电单车国标制定于1999年,已经长期未修订,这个标准中对时速20公里以内、重量40公斤以内的规定,当共享电单车这样的新生事物出现时,即使是按照国标执行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实际上,共享电单车的标准符合电单车国标,一般来说也高于普通安全标准。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在牵头起草共享单车的三个团体标准时,就特别为共享电单车拟定了一套硬件标准,这样也能有助于公众以及监管部门分清楚两者的概念。

  在上海交通委对共享单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后,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对“不发展共享电单车”这条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共享电动车,不应该是“不发展”,而应该是引入技术、保障安全、落实监管基础上的逐步发展。由上海、天津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制定的《共享自行车第一部分:自行车》、《共享自行车第二部分:电助力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三项行业团体标准即将正式发布,为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确立行业标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共享出行消费市场进一步细分,行业观察家认为,在政策标准规范下该领域极有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

  共享电单车具创新和存在价值,解决城市出行困扰

  共享单车的初衷是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短途出行需求,但如果出行距离延长,骑单车就会太累,这对用户来说依然是一个痛点。共享电单车从诞生伊始,就把用户的使用场景定位于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与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短途出行需求的共享单车进行了差异化发展,面临的是一个更加细分的共享出行市场。

  相比于依靠人力踩踏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是电力驱动,具有省时省力的后发优势。共享电单车在国标规范下限制车速,既提升了自行车速度慢这块短板,同时也避免了骑行危险性,在城市出行中,电助力自行车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受到城市居民的支持和点赞。

  其实从性质和运营模式上来说,共享电动单车和共享单车都属于共享经济,践行“绿色出行”,属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有专家表示,既然普通的市民可以在交通出行中使用电动车,那么城市也没有理由拒绝共享电动车上路。共享电单车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应该成为支持发展的对象。现在面临这样的处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家并未真正理解共享电单车这种新生事物,把它与路上违规的电动车混为一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拒绝的不是共享电单车,而是不符合国家标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共享电动车。共享电动单车的未来之路并没有被完全堵死,当共享电动单车符合了国家技术标准,满足了地方的上路标准,解决了超速、停车等难题,它还是可以重新回归公众的视野。

  共享电单车“电子围栏”,是共享出行领域的好榜样

  我们知道,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地,电单车正被热捧。如今,经过多年发展,电单车在欧洲各国的销售量仍然以每年10%-30%的速度增长,并已经从出行领域延伸到运动领域,非常受欢迎。电单车降低了单车使用门槛,让那些体力不佳的人群、辛苦的上班族,都无需再担心骑单车带来的劳累问题。电单车大幅扩展了单车的使用范围,让人们可以在更长的距离上使用,以前不骑车的人也开始使用单车出行。

  基于共享电单车的种种优势,行业专家很早就认为:“共享单车出现之后,一定会出现共享电单车。这是行业前进的趋势。”而共享电单车为何没能像共享单车一样迅速铺开,除了技术要求和车辆成本更高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单车需要向公安部门申请上牌,而且电单车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守规矩的“马路杀手”。实际上,发生事故的大多是违规超标的电动车,不能把这些超标车和合规的电单车画等号。在合规问题上,共享电单车可以很好地解决,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都是批量生产、投放、运营,便于统一管理和调配。一旦发生问题,企业作为明确的责任承担主体,这比追究个体用户的责任要更为高效。

  此外,共享电单车实现了政府一直提倡,却很少有共享单车真正落实的一件事——“电子围栏”。从技术上而言,电子围栏的实现并不难,可是很多企业并不把心思花在这上面,导致摩拜、ofo等各种单车的乱停乱放。

  小蜜单车是第一家采用了电子围栏技术的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因此也获得了行业协会多次点赞。小蜜单车每增加一个运用电子围栏的停车站点前,都要事先评估该地能容纳的车辆上限,据此进行设定预警值,站点超容及时调度,避免乱停乱放和对公共空间的侵占。小蜜单车的虚拟“电子围栏”基于GPS定位,只有用户将车辆停入该区域才能正常还车,对车辆停放主动控制。除此之外,小蜜共享电单车由于电池需要定期更换,因而其运维人员的配备得到保障,基本不会出现共享单车“重铺车,轻维护”的现象,与共享单车相比有利于市政管理。

  新政规范下,共享电单车因地制宜发展

  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日益发展的今天,不断涌现新的交通工具和多元化的出行模式,让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选择。除去公交、地铁、出租车和私家车,我们还可以选择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甚至共享汽车,这些新兴出行成就了国内火热的共享出行。和其他共享经济一样,经历野蛮生长的共享出行如今面临政策规范的阵痛期,相信政策规范指导下,共享电单车的未来发展依然可期。

  《指导意见》中“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后果是直接扼杀了全国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未来—--不分区域、不分城市、无论共享电动自行车有多适合当地的特点、能给当地的城市和经济发展作出多大的贡献。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大,如何具体实施鼓励和发展共享经济的政策,应由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因地制宜的推出适合本区域特点的细则。打车太贵,骑车太慢,共享电单车相比私家电动车更加合规、更加标准化,能够保证大众出行安全,同时让城市居民出行更加高效。

  现在很多媒体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质疑,小蜜单车是在严格基于国标的情况下设计和研发的标准化智能电单车,从源头上对接“国标”,从开始阶段就积极配合政府对共享电单车的监管。事实证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制造出质量领先世界的电单车,也相信国人的智慧能管理好和用好共享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是一个边发展边监管、边监管边规范化的过程,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大力倡导对于分享经济的监管要在更加包容的环境下发展,相信政府会不断出台合理的关于共享电单车的法律法规。就目前来看,共享电单车作为新兴产品,现在还是一个起步阶段。小蜜单车根据国相关部门指导意见正不断进行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小不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同营造出健康有序的移动自驾生态。

(责任编辑:魏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