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顺强的哥张汉军,开13年出租车,写了13年的日记,累计30多本,10余万字。在局外人看来,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哪有闲情逸致去写写画画,每天写日记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可张汉军却认为,每天如果不写点东西,心里闷得慌,总觉得是少了些什么,睡不好觉。
写日记是享受
四十出头的他,显得单纯而平和,他除了工作、家庭之外,就是静下心来写日记。像和三朋四友聚在一起神侃胡聊、喝酒摸牌这样的嗜好,他从不染指。他的这种生活习惯与他人生经历有关。他8岁时就跟随父母从郧县胡家营迁至枣阳南城,后因父母病故,他和妻子一起来到十堰定居。起初,他只身一人到沿海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当时所在公司的老总要求所有员工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2002年元月,他成为顺强公司一名驾驶员,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
张汉军说,那时从乡下来到城里,住出租屋,妻子无工作且身体差,小孩读书,一家老小全靠他开出租车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紧巴。经常每顿饭只炒一个青菜,一月难买一次肉,时间长了,自己也不想吃肉了。艰苦的生活,激起了他写日记的热情。从最初的几句几行至后来的几百上千字,总共写了5000余篇。“我必须要反思每一天的工作表现,好的表扬自己,失误的反省自己。跟乘客沟通有不当的地方,还得找出答案跟乘客更好的沟通。”写日记成了张师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天晴下雨,春夏秋冬,心境好坏,放下车,回到家里,身子再疲惫,也要把当天的发生的点点滴滴总结回顾一遍,记在日记本上。
遇到生活不如意时,他写道:“我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愿生活的‘老茧’化为尘埃,我必须在生活中昂首阔步,驱除心的疲劳,选择沉默,控制情绪,相信明天会更好。”某次交班后,他写道:“我对晚班师傅说,车灯坏了,需要维修,千万不能有投诉,有违章罚款,不能与乘客发生冲突,要保持顺强星级服务车的优良传统。”当工作影响到家庭,妻子不高兴了,他写道:“这一切都会过去,相信沙漠的尽头必是绿洲。”
日记净化心灵,助人就是助己
张汉军系九十年代初的中专毕业生,虽说他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无关,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提升。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出租车的安全、营运、服务、礼仪的思考上,身体力行地践行行业新规、公司服务理念,然后通过写日记,自尊、自爱、自省,学会做人做事。他在日记“精华之典”中写道,“任何工作只要做出它的精华,就能收获它的经典。”心灵净化至深处时,就是对乘客善心备至。
2014年10月的一个冬日,张汉军驾车走到六堰广场,发现一个老奶奶用三轮车推着一个老爷子艰难地走着。原来,车上老爷子患中风,家里没人照顾,全靠老伴伺候。听说老人去太和医院检查,张师傅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送到医院。路上,老奶奶说:“你真是个好人,别的司机带我们,每次都说快点,你却说不着急。”张师傅说:“人都要老的,对病人,动作慢点是正常事。”张师傅带这两位老人不少于六、七次,服务周到,老人满意。
张汉军在他住的丹桂嘉苑小区是个出了名的好师傅,谁家有急事少不了请他帮忙,每次的报酬多少或免费服务,他都不在乎。一天中午,张师傅送自己孩子上学,刚走到小区门口,见一妇女抱着一个2岁大的小孩,小孩发出撕心裂胆的哭声。他仔细一看,孩子双腿离皮,被开水烫的很严重。张师傅让自己孩子下车,乘公交上学。他赶忙送母子俩到东风总医院救治。路上,怕孩子感染,他让女士用手捏着孩子的脚。到了医院,张师傅又是帮着挂号,又是帮着找医生,直到走进急救室,他才离去。过了一个多月,这位母亲听说张师傅是自己同一个小区的邻居,找上门来给的费。张师傅说:“大嫂,可别这样,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只要孩子烫伤治好就是万幸,只当我帮个小忙。”
好人终有好报。去年4月,张汉军的妻子在某医院初步诊断为心脏病,要他们准备5万元做心脏搭桥手术。正当张师傅为巨额资金一筹莫展时,恰巧遇到该院一个内科专家。这位专家很是同情张师傅的困难处境,他一看,觉得张师傅很面熟,猛地一想,原来就是经常载他上下班的的哥。专家说,先不着急,由他亲自复查一次,如果不是心脏病,做搭桥白花钱,也起不到作用。复查结果出来后,他妻子患的不是心脏病,而是心律失常。最后花了1万多元得到了康复。
张汉军用日记诠释着做人的道理,用行动影响带动每一位乘客。正如他在他日记中写道:“人的一生还是应该要多做好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