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
[江西]基层公路部门养护改革还是应该走机械化专业化养护之路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分宜公路分局 郭义民 2016年5月26日10:54

  从各地的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来看,公路养护总体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养护专业化和机械化,另一个是养护市场化。各级公路部门为提高养护效率和效益、增强现行管理体制生机和活力、破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各种改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动刀子,只是加强内部管理,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改革的目的是“提质增效”,如果还是从现有的传统养护手段和技术去考虑以人工为主的改革,窃以为不可取。中国的各个领域出现的“用工慌”本就是个信号,从社会的发展和对于人权的尊重来说,个人觉得普通干线公路的养护改革还是应该走机械化专业化养护之路。

  社会化购买服务在城市管理等方面开展的比较早,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很多方面实际还是走低人工成本,较明显表现在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环卫行业,看到拿扫把的仍然是白发苍苍或者长头发。改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降成本,很少去关注人的权力和发展,试想,随着人权得到更多的尊重,随着从农村转移进城的人口老去,能并且愿意参加社会服务尤其是清扫类的人会越来越少,这种以农民工的“三低”为前提的政策,注定只有短期效果。公路与城市还不一样的是点多、面广、线长,我们不可能把公路养护的重任寄希望于现在较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会越来越高,在很多制造行业正发展机器人取代人,德国在九十年代初,就实现了养护机械化,我们也应该走机械化的养护之路,依靠科学的进步,生产工具的进步,进一步解放更多的人力,应该是一个比较久远的发展之路。

  机械化专业化养护对策

  目前的困难同时也孕育了机遇,职工老龄化严重、事业单位的性质,都为公路部门提高人员素质创造了条件,今后招纳的人员可以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也可以像城市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取代人的简单劳动和重复劳动,采用智能机械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提高养护效率。当然这种机械化养护之路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公路养护特点和要求。要总结好以往改革积累的经验,嫁接好方法,快速转型,提升养护治理能力,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转变现有的职能交叉、利益重叠的管理状态,厘清管理职能和企业型的事务管理,将管理职能剥离出来,集中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考核。

  以养护体制改革为核心。现有公路分局职能主要以管理为主,养护公司作为经济实体与分局分离,组建机械化专业化的养护法人实体,使其走向市场参与竞争,逐步实行公路养护专业化、市场化。在完成体制转换以后,实行招投标制选择养护法人实体,发挥专业养护的优势,在路面专业维修、绿化、桥梁维修加固、专业清扫等都可以依靠设备齐全、专业技术力量强、作业质量高的养护企业完成。

  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体系。在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桥梁养护管理系统、结构状况预警系统、路况调查检测评价系统、养护方案养护决策系统、养护施工系统及养护监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养护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系统性、全面性、可控制性强的养护管理体系,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重视培养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再先进的设备,技术最终是以人去使用操作它,将培养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作为一种制度,切实达到有一批人员掌握使用设备的技术。

  优化养护机械化的配备。讲究机械设备合理的配置,遵循保证主要工序完整、保证养护质量、满足应急抢险的原则,配备养护机械的种类和功率,普遍性的设备依靠社会和市场来满足。以主动预防性养护与道路病害维修相结合,尽可能用多功能机型,达到一机多用,配备应有先进性,应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相匹配。养护机械配备原则:保证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作业的,代替繁重劳动的作业、质量要求高的、必须由机械技术性能水平保障的,要求短时间内完成的、技术先进、成熟配套的作业。

  建立健全公路养护管理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包括养护管理全过程各阶段的政策法规,如从检测评价养护方案,养护施工作业、监理、养护管理等,以保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张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