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山清水秀,生态完好,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城市的“天然氧吧”。近年来, 累计投入3.85亿元用于公路综合整治,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930余万株,绿化面积达620余万平方米,全县3300公里农村公路上的绿色长廊成为造福人类、适宜人居的天然氧吧。
乡村路安保设施齐全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通往山东地下大峡谷景区的标志牌缺失,游客一不小心,也许就把车开到兖州方向去了。”沂水县农村公路管理处王 说。为了给驾乘人员提供清晰醒目、完好安全的行车指引,近日沂水县路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公路标志牌、标线的专项检查行动,在乡村道路和相关景区发现缺损标志牌78块,并及时予以增补。
沂水县把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严格按标准、规范设置警示标志、防护栏等安保设施。重点加强对险桥、急弯、陡弯等险要路段,特别是农村公路交叉路口等路段相应安保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其中,对极易出现险情的险桥路段,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经常性检测和养护维修。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已完成,制定整治措施,健全完善了一路一档。
该县还对位于县乡道路上的危桥危隧、跨河大桥、急弯险坡、高边坡高挡墙、临水临崖、连续下坡、事故多发路段、施工路段等加强巡查,共修复涵洞360余米,修复挡墙1280立方米,清洗防护栏260公里。
绿化带赏心悦目
笔者在农村公路许姚线看到,养护工人正在对缺株进行补植。“挡墙内侧,我们将种植云南黄磬,在岩石裸露地段则种植爬山虎,另外在路肩宽阔路段设计精美色块,以达到红绿相映、四季常青的效果。”张春晓说。
为打造适宜人居环境和道路通行环境,该县针对地理条件差异和地域特色,在公路边沟内侧设置绿化平台,南部采取常绿树种和宜林乔木、灌木、花草相搭配的形式,北部盐碱地路段采取压碱换土、栽植抗盐碱树种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文、环保等因素,对穿城镇路段采取砌花坛和建绿化带、修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形式进行绿化美化,并注重选择吸碳多、放氧多的生态树种,路域绿化覆盖率和标准档次明显提升。
新种(换)植的绿化苗木有紫叶李、广玉兰、法国梧桐等,用黄色、红色、紫色等富有层次变化的彩色苗木,创造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空间,为来沂水游玩的游客打造了一条条生机盎然的生态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