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在河南与丈夫孔杰相爱结婚后,新婚的崔广晓也像其它幸福的小女人一样对未来生活的幸福点滴充满了憧憬。但是人生并非一马平川。生活是七彩斑斓的,有明亮的红橙黄绿,也有阴暗的灰色,甚至黑色。幸运的是,携手的两个人情比金坚,不管前路遭遇如何,他们都一起面对,共担共享。
历经风雨
结婚后,两人先是来到广州打工,一边偿还房贷,一边解决温饱。2003,他们爱情的结晶——一个大胖小子,诞生了。这让两个收入微薄的年轻人手头拮据。不得已,他们把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看管。两个人更加努力地工作、攒钱。除了生活开支以外,孔杰的工资还要还房贷,崔广晓的工资还要养孩子。
2008年,孔杰经人介绍,来到天津,只为谋求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而留在广州的崔广晓,则继续做流水线工人。异地恋让原本恩爱的夫妻饱尝相思之苦。两年后,崔广晓来到天津与丈夫团聚。初来乍到的她,没有高学历,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依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中午孔杰在单位吃,崔广晓只能随便地对付一顿。
为了节省开支,贤惠的崔广晓都是去菜市场“淘”最便宜的菜。后来,她发现下午6点以后,菜市场的人少,原来论斤卖的菜很多都改为论“堆”卖。于是她把去菜市场的时间改为下午6点后,由于西红柿炒鸡蛋是成本最便宜的菜,她和丈夫经常一周吃七天西红柿炒鸡蛋,一连吃了两个月,终于有一天,孔杰一回到出租屋就恳求老婆“买点肉吃吃吧,两个月没吃肉了……”谈到艰难的过往,崔广晓一度哽咽。
靠一个人的工资度日终究不是办法。崔广晓也绞尽脑汁改善生活,她摆过地摊、卖过保险……只要能为丈夫分忧,她从不叫苦叫累。回忆起刚卖保险时,崔广晓苦笑着说,没有客户资源,开拓市场困难,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她不得不给孔杰和自己分别签一单。
2010年,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也就是她来到天津两年后,不甘苟且度日的崔广晓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从亲友处贷款购买了最初的两辆卡车。在此过程中,由于崔广晓出身家庭条件较好,借钱的事多由她出面。而孔杰的家庭相对贫困,没能帮上什么忙。对此,孔杰心中深有歉意,而崔广晓却并不计较。
初现彩虹
凭借好人缘,崔广晓的生意渐有起色。刚开始是朋友介绍生意,从散户开始做。随着规模扩大,她开始做集装箱。一开始数量少,只有几个,后来因为客户对服务非常满意,慢慢地介绍更多新的生意过来。崔广晓的业务逐步做大。
创业后两年,孔杰辞职,帮助崔广晓打理公司。创业初期,小公司面临着诸多难题:资金、业务、经验……崔广晓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次货运过程中,公司为客户的货物定了仓后,却没钱交费——手头实在没钱了。把箱子送到目的港以后,货物被扣押。心急如焚的两人赶紧给家里打电话,到处借钱,在先付了一半大概几十万元后,把货先发了。后续收到客户付款后才把这些欠款了结。“反正难的事太多了,一言难尽,这一路走过来太难了。”崔广晓感慨道。
用孔杰的话说,崔广晓“学习能力快,个人能力强,对这一行有天赋”,在她的努力下,重重困难迎刃而解。每谈及此,孔杰对妻子的赞美之情都溢于言表。而崔广晓则谦虚地表示“到哪里都是他帮我”。
如今,经过七年苦心经营,崔广晓的公司壮大到已经拥有13辆卡车。而他们的儿子也要过13周岁生日了。在创业的几年里,两个人几乎没有过过节假日,没有过过礼拜天,没有踏踏实实的睡过一个安稳觉,也没有很放松地跟孩子出去过个节假日。“孩子一年最多见两次,暑假一次,寒假春节一次”,对此,崔广晓无限伤感。
作为懂她的人,丈夫孔杰透露,崔广晓这样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正是因为想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好一点的生活条件。崔广晓曾经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但目前无法陪伴孩子的她已经不对孩子作过多要求。她最大的希望,只是“他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平平安安的就行。他自己生活的好就可以。”
记者采访的这天,崔广晓和丈夫一起来陕汽经销商处看车,以增加公司的运力。“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走好。多挣点钱,给家庭、给孩子,也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生活质量。”崔广晓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他们也越来越成熟。“人就是这样,只要努力,生活就会越来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