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柏拉图曾勾勒了理想国家的蓝图,认为一个国家在最像一个人时便是最好的,整个是一个有机体,各方面彼此协调。其实对于一辆客车来说,这样的论断同样适用,当车的整体性能、成本、价值链上的表现等这些依附于一辆车之上的方方面面在达到最为协调之时,这样的车便可称之为全能之车、理想之车。
5月14日,大金龙在2014北京道路运输展正式发布全能之车——9米中巴“小龙威”,这辆历时近一年半全新打造的中型客车,不仅性能表现卓越是行业内正向研发标杆,更寄托了大金龙对于中国客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期望。
正在转型的中国客车
近年来,中国客车鲜有独具内涵式的造型创新。虽然在外观上更新迭代很快,然而在核心技术升级与运用上却缺乏创新,让中国客车多半在中低端市场上竞争。不过,以此评价中国客车技术实力弱或许有些冤枉。
回顾中国客车的发展,由用户参与确定车型主要配置的做法曾推动中国客车业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变化,这种模式的终端应用效果逐步减弱。在主要配置被限定的情况下,最终的产品实际上留给制造厂发挥的余地很小,厂家的技术实力难以体现,产品同质化严重,对用户真正的需求满足亦不完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客车企业开始在应用技术方面探索,各种提升终端运营效率的产品被应用在客车上,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实际表现。不过,这种附加式的改变作用毕竟受基础限制,而基于车辆技术性能的大变革正成为一种战略需求,成为关乎客车未来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有一个可以依托的强大国内市场,而目前中国国内市场用户的购买习惯让客车厂无法专注于产品品质的进步,虽然近十年来产销量倍增,但产品技术性能提升有限。海外市场上,当中国制造的人力成本红利逐渐消失之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正在弱化,而以性价比打市场的中国客车,更需要提高性能这个筹码。
“大金龙作为最早扛起中国客车专家大旗的企业,有责任为行业树立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标杆车型。小龙威不仅是大金龙战略转型的需要,更是整个行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大金龙副总经理徐向东如是说。
中型车“正能量”
这个标杆车型大金龙选在了9米中巴上。
在目前国内的客车市场中,9米中巴车型属于定位不高、技术相对薄弱的产品,主要承担支线运输的任务,很多线路甚至延伸到县一级的区域,行驶路况相对复杂。虽然这个市场目前的容量有限,但随着中国“大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建设,客运市场模式的转变,干线衰减,支线兴起,未来市场的潜力很大。大金龙将具有标杆意义的新车型定位于此,其意自明。
选定了新车型的针对市场,大金龙还在这款车上应用了过去从没有过的创新研发模式——正向研发。
“正向研发包含正向规划、正向设计、正向成本三方面。正向规划得益于龙翼平台采集的运行数据和我司大量用户的反馈,在充分的数据支撑下对用户的需求分析,分类精确制导,设定明确的性能指标与适用配置。正向设计是在市场调研后的情况下提出了小龙威的各项技术设计,满足性能,然后再协同各部门共同达成。正向成本则是同选定的供应商共同开发,在车型周期内采取唯一供应商的方式,让供应商参与车型的升级并共享利益。” 大金龙产品技术总监杨立慧介绍道。
正向研发带来的改变在小龙威的样车试验阶段便得到了体现。首先车辆性能大幅提升,由于在设计之前便设定好目标参数,技术实现的过程中各部件彼此平衡达到整体性能。其次,配置简化,用一款国产发动机、一款进口发动机和一款燃气发动机外加两款速比的后桥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动力需求,实现动力性高于目前行业水平的情况下,油耗还更低。小龙威0~90km/h加速时间仅39s,领先行业平均水平。行驶稳定性方面,采用由大金龙悬架专业经理杨国库发明和命名的“杨氏悬架”,创造性地在中巴车上使用L型后悬,兼顾了C型后悬的舒适稳定和B型后悬的空间效率,加上小龙威全部标配的气囊弹簧,操控平顺性和行驶稳定性完美升级,有效解决中型客车驾驶发飘的问题。
对于底盘性能的提升,参与测试的工程师们深有感触。测试样车时,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小雨天气紧急变道避险,在紧急制动外加急打舵的情况下,车辆的寻迹性能让车上的工程师们都大吃一惊,因为放在过去这种情况会有翻车的危险。同样的感受还来自大金龙外协的送车司机,在送往云南作高原试验时,司机在到达后第一句话便是跟工程师说:“这车一定换底盘了,驾驶平稳性方面感受非常明显。”
改变的还有制动性能。通过wabco德国技术专家的调试,小龙威的60km/h制动距离仅为23.7米,较行业目前水平提高20~30%。“小龙威项目上我们采用了零部件总工走进金龙的模式,调动部件供应商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横向技术难题,总共达251场的专项研发会议,解决了目前行业中巴车中存在的411项问题。很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可以说小龙威是中国零部件二代技术应用的集中释放,也给零部件商提供了一个新技术展示的平台。”大金龙产品企划部经理万涛说。
过去少有中巴车会使用过的彩色仪表、气助力换挡、铝合金储气筒、电子风扇、前大灯自动感应等配置,如今上述配置很多在小龙威上成为了标配,大大改变了过去中巴车的形象。此外,正向研发也解决了很多以往在售后阶段存在的难题。如将雨刮器的电机布置在油门踏板前方,这样更便于售后检修和更换,解决了过去雨刷电机被布置在除霜机前,难以检修更换的弊端。其实,能够实现布置位置变化的原因还在于,在设计时小龙威的油门踏板从过去常用的悬吊式改为了现在的卧式布置,留出了布置雨刷电机的空间。从这样的一个小改动也可以看出正向设计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流程,各专业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多流程并行。“以前我们同部件供应商做技术交流只要圈定主要参数就行。现在正向研发之后对很多的参数都有了要求,会交流地很细致,而且供货后还要对部件进行再验证,这也促使供应商同我们一起提升产品设计和品质管控。”小龙威项目组经理冉清华向记者介绍。
同样,过去受制于整体设计的行李舱容积、车门尺寸等也在正向开发中被作为优先参数被满足,达到了行业高水准。最终小龙威的行李舱容积比大金龙原有中巴车型捷冠增加0.7立方米,比高二级的国标多0.3立方米。车门亦从过去的780毫米提高到800毫米,更利于乘客上下车。
革新“大金龙”
小龙威的正向开发更像是大金龙在产品开发流程改变中的一个试验和摸索,大金龙试图改变的是沉疴已久的内外部规则。
大金龙有着辉煌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也有脍炙人口的车型。不过近些年来,客车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很大,大金龙主动以创新变革产品适时应对。对于小龙威,大金龙提出不点单造车、推崇技术和性能导向的新思路,试图引导市场做出改变。如果能得到广泛认同和推广,其不仅是大金龙战略变革的成功,对整个客车制造业都是一个促进。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大金龙的战略变革正一步步实现。一些用户已开始逐步接受大金龙对小龙威设定的规则,小龙威在产品还未正式上市之前已经实现了销售。如一家广东的客户在见到小龙威的样车之后看中了这款车,马上下达了15辆的订单,不过前提条件是按照客户自己的配置,大金龙这一次没有答应,而是通过对原有优化配置对性能的大幅提升,使客户改变了初衷,完全按照大金龙的指导配置采购。
“只要我们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优于用户自己的配置,性能又更好,用户并不一定是非要坚持自己配置的。点单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在于过去生产商提供给用户的产品不能很好的满足他的需要。”杨立慧说道。这或许就是未来市场销售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制造企业专业的技术折服,产品真正贴合用户的需求,形成一种良性的供需。
外部环境的改变同时,大金龙对于内部流程梳理和整合也初显成效。小龙威项目上,产品、技术和采购的整合使得车型正向开发中形成闭环,整个链条的拉动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打通了很多过去信息的孤岛,过程效率和结果效率都大幅提高。大金龙技术中心主任陈晓冰对此表示,“正向研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你都不能想象它会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小龙威之外,我们在新能源车的开发上,采用正向开发的纯电动客车解决了以前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短后悬的设计将我们的纯电动车性能与其他竞品拉开了不止一个层级。”
答长远,行更远。可以看到,在正向开发上先行一步的大金龙正积蓄着迸发的力量。小龙威,或许就是那个引发核裂变的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