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岁末,盘点2014年客车市场,我们欣喜的发现,6米以上客车领域,客车行业第一集团军的格局,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据客车信息网数据的统计数据显示,自8月份开始,中通客车已悄然越过两龙,居宇通及苏州金龙之后,进入行业前三甲。
这不仅对于中通客车,对于客车行业来说,也具有划时代重要意义。因为也是中通,在2011年底,成功跨入行业“万辆俱乐部”;因为也是中通,在2012年底,打破了行业10年来一成不变的6米以上客车 “一通三龙”的统治格局,使行业跨入“两通两龙”时代;因为还是中通,不到2014年底,就又将记录改为“两通一龙”,行业三足鼎力之势将成……
中通,为什么?
因为中通有着优厚的文化传承;因为,中通有卧薪尝胆的勇气;因为中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因如此,中通的综合实力才能一步步跃上新台阶,无论是企业规模、管理水平,还是经营效益均长足的进步,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寻中通发展之谜。
第一章 甘愿卧薪从头来
九十年代,一提起客车,大家自然会想到“南扬北聊”,即南方扬州的扬州客车畅销江南,北方聊城的聊城客车(中通客车前身),独霸江北。特别是中通曾一度跃居全国同行业效益第一位。但是,随着外资外企的进入,“一通三龙”迅速崛起,南扬北聊黯然失色,两企业虽奋力突围,但一直未能进入前三甲。可也正是这段辉煌的历史,给中通发展的深厚的文化滋养以及技术与市场的沉淀。
多年来,中通从未放弃追逐的决心与信心。通过各种奋起直追,一次次寻找机会,一次次调整思路。努力放开眼界,跟上时代节奏,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练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燃气车、新能源、校车、海外市场……,步步领先。为后来的厚积薄发,贮备了足够的能量与底气。
以雄鹰泣血重生的精神,激励全体员工开拓进取
在中通,所有的员工都会讲这样一个《鹰的重生》的故事:“鹰有70年的寿命,可是在它们40岁的时候,它就要做出一个选择:是等死,还是选择重生!可重生的代价是,将已经变得长而弯曲的嘴,往坚硬的岩石上撞击,猛烈的撞击,要把嘴巴撞得脱落;将老化硬钝爪子的前端,一口一口啄下;把干涩无光的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这样经过一百五十天以后,就会长出崭新的羽毛,锋利的爪子,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再一次成为了天空的霸主,飞翔在自己的天空。重生,它做到了!”中通的员工正是以这种精神,无论是战略决策、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还是日常生产经营中都以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与困难做着斗争。
潜心研究,夯实基础,抢抓机遇,技术创新求突破
作为制造型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源动力,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只有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优势的产品、才能在中高端市场及战略性产品上占据优势。
2000年新能源客车市场初露端倪,公司果断决策,率先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捷足先登。从2004年开始研究新能源客车,成为最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公司之一,可是新能源客车不是传统意义上产品的升级换代,而是一场汽车的革命,其研发过程充满了未知与艰辛。甚至就在两年前,行业对新能源质疑及前景仍是争论不断。就在很多企业在犹豫,是不是投入精力,投入多大精力进行新能源客车的研发时,中通新能源客车产品已开发到了第6代,其中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更是培养了新能源研发队伍对行业和产品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新能源市场打开后,中通为什么会有如此出众的市场表现了。当然,如果不是环境污染迫切,不是政府的大力推动,中通还将在新能源的研发路上默默的付出。
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中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品系列不断完善。公司在2013年7月份发布了“蓝芯平台”,作为客车行业内第一个燃气客车研发平台,标志着其燃气客车技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十一五”期间,中通投巨资用于科技研发,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认可实验室。同时,中通还联合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对客车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和舒适性进行技术攻关,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目前,中通在轻量化设计、减震降噪和空气动力、产品节能等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被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受理专利近10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先后参与制订了10项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推动了客车业发展。
在产品研发及储备方面,中通客车未雨绸缪,瞄准市场热点,全力推进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目前,不仅在传统车上已实现了各种产品系列全覆盖,而且,新能源产品已拓展至长途、团体及班车的各个领域。并且是国内唯一一家产品通过德国TUV认证的公司,获得了销往整个欧盟地区的通行证,同时积极以先进的技术,全球化的设计理念,引领国际市场。
做“农夫”,不做猎人,相信辛勤耕耘,市场自会有收获
客车行业相关的人士都了解,客车采购的大订单,特别是国外市场的大订单,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企业要取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仅依靠零散的小批量订单是不够的,必须有持续的批量订单作为支撑。实现市场运作由猎人向农夫的转变,这是中通在2008年获取沙特1600辆大单后的深思考。
建网络,重维护,精耕细作。近年来,中通加大了的营销队伍的建设,强化培训力度,提高了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传帮带的方式,使一批优秀的业务人员走向市场。他们不仅懂营销,更懂产品,懂技术,对客户的营运模式有深入的研究,卖给客户的不仅是车,更是一种整体客运解决方案。在海外市场,更是打一个市场,稳一个市场,力争将每位客户培养成自己的忠诚客户,有如农夫精心细致地培育自己的土地,逐步在世界各地建立经销商,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将市场做大做强,2014年国内的第一出口大单2186辆沙特校车的成功交付,就是对这种市场模式的直接肯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款新品研发的成功,甚至失败;每个营销决策的制定,每个管理模式的创新,多年的沉淀,多年的积累,终将会迎来不同形式的收获与回报。
第二章 稳步发展,“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中通终于迎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整体业绩,步步攀升。2013年中通客车净利润增幅为80.74%,2014年产销两旺,上半年净利润增幅354.19%;最近一年多股价增幅近200%。在客车行业发展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通客车显得更有意义。
节能及新能源客车驶入快车道,弯道超车获成功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50家客车企业中,已有30多家企业涉及燃气客车,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而在如此大的压力下,中通燃气客车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2%以上,位居榜首。2013年7月6日,第10000辆中通燃气客车交付用户。这意味着,中通客车率先在国内实现10000辆燃气客车的销售。
新能源更是订单不断,天津、济南、太原、西安等地的批量新能源大单不断,据统计,中通目前新能源运营城市已达70多座,运营数据达4000多辆。
海外市场,花艳果更硕
中通客车愈战愈勇,在国际竞争中频频胜出。中通客车办公楼外的巨大液晶显示屏上的数据不断翻新:沙特576辆,摩洛哥126辆,秘鲁96辆……百台的订单络绎不绝。2014年7月中通又创多项行业第一。45天,2186辆,中通客车赶在当地开学之前如期交付。这一数据,也创造了国内乃至国际客车业多项纪录:中国最大批量校车出口订单、中国客车出口沙特第一单、单批次最大批量出口客车订单、我国乃至全球客车最短交期新纪录。
目前,中通客车在海外市场,相继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已在海外70多个国家拥有代理商。根据规划,2018年,中通客车出口业务占公司整体将达30%以上。
第三章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中通的成功,可以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对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中通并没有因此而骄傲,目前,中通客车正在谋略更大的平台与发展。
今年9月,“中通3万辆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国内一次性定位生产纲领最大的项目。刚刚完成搬迁、投入使用的新基地,承载着中通客车的未来。新基地规划过程吸收并渗透欧洲客车先进生产理念,保证在自动化水平、工艺水平、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均能达到行业甚至国际一流水平。
面对进入前三甲,中通客车似乎并不十分在意。公司董事长李树朋及总经理孙庆民均曾明确表示,我们要的是量与质的全面提升,如果数量与质量发生冲突,我们宁可放慢速度,保证质量。但是,展望未来,中通客车信心百倍,提出了产值超百亿,公司市值超百亿的“双百亿”战略构想。多年积累与修炼,中通客车终于展现出了破茧化蝶的新生之美,相信,未来中通还将带给行业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