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的客运班线让异国赏游日趋便利,高效的货运流通使边境贸易锦簇繁华,频繁的交流往来架起睦邻友好的友谊桥梁,发达的丝路通衢将中华文化远播他邦。
富裕了一方经济,促进了人文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推动了地区稳定……多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际道路运输架起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虹桥纽带,在推动边贸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富边稳边 深化对外开放
自1991年中国政府签订首个中外汽车运输协定以来,我国已与周边国家签订了44个双边、多边汽车运输条约。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已开通287条客货国际道路运输线路,辐射11个相邻国家的70对边境口岸,线路总长度近4万公里,年过客量、过货量稳定在600万人和3000万吨以上的水平。
在新疆,百余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织起一张庞大的运输网络,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国家,凸显出乌鲁木齐“五地一心”的战略地位。在国际道路运输的推动下,这里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枢纽地。
在广西,中越间实现了跨越边境省的汽车直达运输。乘坐便利畅通的跨国班线出行的旅客日益增多,两国民间交往日趋密切。货运方面,汽车运输以门到门的明显优势,吸引了大批原来使用空运和海运的货物。
在内蒙古,口岸运输已形成“东油、西煤、中商贸”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与蒙古国间的设备、技术和专业人才交流日趋紧密,促进了当地就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进了两国文化交流。
在吉林,直接连接俄罗斯、朝鲜,辐射东北亚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对外经贸和跨境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国际道路运输已成为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在云南,随着昆曼大通道的建成开通,运输企业公铁结合,内联外延,开通了多条跨境甩挂运输线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促进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整体来看,国际道路运输的稳定发展,在更深层次上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运输便利带来的频繁交往,促进了我国与各相关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间的全面合作,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国际道路运输的活跃发展,深刻影响了我国沿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边境贸易日益活跃,边境市场日趋繁荣,带动边境地区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稳定,起到了富边、扶边、稳边的作用。
国际道路运输的创新发展,促进了运输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国际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多式联运模式不断深化,国际道路运输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创新管理 推进便利通行
多年来,为推动国际道路运输持续稳定发展,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优化政策机制,创新管理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交通运输部先后出台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国际道路运输识别标志标准规范》等行业法规和标准,提升行业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与国家口岸办、外交部、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解放军总参谋部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通行。
各沿边省份交通运输部门和口岸道路运输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出台扶持、推进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地方性政策。
新疆着力打造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精品线路,提出了服务规范和量化考核标准,对精品线路的运营和服务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于2013年7月启动了国际道路旅客运输服务示范工程。
黑龙江主动开展技术创新,基于北方冬季严寒气候的现实,为延长河运口岸的通关时间,逐步试点在中俄界江铺设了五座浮江固冰通道,切实保障了冬季运输安全。
吉林积极提升国际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了省、市、县、口岸四级查验视频系统,统一查验标准和查验设备,率先测试使用了交通运输部运政系统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模块。
广西对国际道路客货运输车辆按其实际燃油费的50%给予补助,并对符合标准的通关集装箱运输车辆减半收取通行费。
把握机遇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当前,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国际道路运输正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深化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为沿线经济、社会、文化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国际道路运输多年的发展实际证明,畅通高效的国际客货运输,将有助于促进我国与毗邻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物资流动、人员交往、文化传播,促进我国同周边国家经济社会的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提供重要的交通运输保障。
推进新形势下的国际道路运输发展,在既有的良好基础上,也有尚待努力的方向。如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加强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市场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等。
虹途映彩,是发展与友谊之路;宏图待展,是耕耘与收获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