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叔,你好,你对近年来交通变化有何感受?”“哎呀,同志,谈交通变化,我可以说感受很深,以前是讲,要想富,先修路,有东西能够拉进家门口就行了,现在是更安逸了,不但路通了,而且出行更方便了,以前出门满身的泥巴灰灰(泥巴汤汤),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不但没灰尘,坐车还不 腾人(抖动)……”。这是笔者在铜仁市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采访一位大叔时的对话。
近年来,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始终把农村建设和管理养护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推行示范带动、建立新型管护模式等措施,着力在建、管、养上大做文章。通过不懈努力, 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均获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第一名,又连续三年分别获全省通村公路建设工作第三名、第二名、第一,2012年实现了全市农村公路“双百目标”,2013年建成通村油(水泥)路2000多公里,新增通畅建制村400个,通畅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抢机遇,务实干,全力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该市交通运输局紧紧抓住全国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扶贫规划的机遇,充分发扬“苦干实干、开放创新”的新时代铜仁精神,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的同时,着力从完善机构、超前谋划、强化督查、同步发展、示范带动等方面科学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多次受到省验收组领导的高度好评。
完善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该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通村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通村油(水泥)路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确保了通村油(水泥)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超前科学谋划,合理统筹安排。该市将通村公路建设计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开发、资源开采、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结合“十二五”农村公路规划,按照统筹兼顾、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2011年提前启动通村油(水泥)路计划项目550公里,2012年提前启动计划项目1440.2公里,2013年提前启动计划项目1166.8公里。所有通村油(水泥)路建设项目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合格率均为100%,成为全省三个率先完成通村油(水泥)路建设任务的市(州)之一。
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为提升公路建设质量,该市在稳定质量监督队伍的同时,还不时调整充实通村油(水泥)路建设质量巡查力量,联合纪检、质监等部门,采取“一月一查一台账,一账一目一明细,一月一查一通报”等工作方式,深入全市项目建设地对工程质量开展巡查,做到项目监督率100%,通过推行“监督巡查通报制度”,将问题整改到位。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以市县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为主、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义务监督员参与、社会及媒体监督”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为通提升村油(水泥)路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同步发展,开创建设新貌。积极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方式,在全省创新推行将招呼站、安保设施、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的“六同”机制,牢固树立“安全、舒适、环保”的建设理念,以“建路换新貌”为目的,全力推进农村公路“畅、洁、绿、美、安”,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运输和出行环境。
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近几年来,该市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积极探索,成功创造了农村公路建设“由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由政府统一协调施工料场+分片区成立项目办+启动社会动员机制+强化工程调度”的“德江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保证了材料供应,节约了直接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还保证了监督力量,落实了问题整改,解决了建设用地难题,推进了工程进度。各区县采取现场观摩、经验引进等方式,创新性学习农村公路建设“德江”模式,以点带面,全力打造精品路、产业路、民生路、幸福路。
创新措,强管理,着力维护交通建设成果
该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管养一体,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依法治路”的原则,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出行”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路政管理新新模式,精心呵护交通建设成果。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爱路护路氛围。该市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路政巡查等制度,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明确县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主体管养责任和乡、村两级的管养职责。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广泛开展路政宣传活动。2013年,该市出动宣传车辆148台次、宣传人员1229人次,印发《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近4.4万份,制作宣传专栏(展板)60期(块),悬挂、张贴宣传标语117幅,接受群众咨询4350余人次,以电台、报纸和网站为载体,宣传农村公路70余条,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格局,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
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路政执法形象。该市交通运输局以“稳队伍、强服务、提素质、树形象”为宗旨,着力从把好路政人员准入关,加强业务培训,创新路政执法理念等方面大做文章。2013年,该市积极组织路政管理人员参加了省厅交通行政执法培训,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现场会,现场会上还邀请省公路局专家对全市路政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培训,为规范路政人员执法行为、稳定执法人员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奠定了基础。
深入开展路政执法活动,切实维护路产路权。该市将农村公路专项整治行动与公路环境和卫生专项整有机结合,切实加强路政巡查,强化公路标志、标牌管理,对公路建筑控制区严格执行早宣传、早发现、早制止“三早一严”制度。全年,该市共查处农村公路路面损害2236.2平方米、路基损害344.3立方米、边沟损害8897米,制止违法建筑1961.3平方米,有效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坚持“把住源头,经济调节;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原则,加强农村公路车辆超限运输整治工作。2013年,该市市、县两级共投入稽查人员3486人次,检查货车29211辆(次),查处超限车辆791辆,超限运输率为2.6%,切实维护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
强化内业管理,完善路政管理体系。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路政管理督查、管理服务承诺、路政管理联络员等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建立路政管理监督有序、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管理网络体系。加大路政执法检查监督力度,邀请法院、安监系统专家对路政执法和案卷制作进行督查和指导,进一步推进文明执法、科学执法、规范执法,极大提升了路政执法水平。
建机制,出新措,奋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再出佳绩
近年来,该市交通运输部门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和文明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采取“五强化五抓”新举措,全面加强农村养护管理工作。
强化领导,抓部署。为开展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和文明示范创建活动,该市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分阶段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进行精心安排和总结推进,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乡镇人民政府及交通管理站的管理关系,做到领导组织到位,责任分解到位。
强化创新,抓机制。该市通过大力推行村公路管理养护 “乡(镇)班子成员领养,乡(镇)干部认养,村干部承养,村民一事一议共养”的“四级管养”模式,有效降低养护成本和改善公路面貌。通过先行先试,在管养的农村公路起点设置永久性管理养护公示牌,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不定期开展民意测评,有效扩大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宣传和监督。通过建立 “一路一档”、“一桥一档” 电子档案,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及桥梁信息化管养。
强化创建,抓示范。该市科学制定了《铜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文明示范县、文明示范乡(镇)和示范路创建活动方案》,深入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文明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路创建活动,以示范带动,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再创新佳绩。2012以来,该市已成功创建省级养护文明示范县5个。
强化基础,抓保障。一是该市根据区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将小修保养资金按规定足额纳入当年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到位,仅2013年,该市养护管理到位资金就达3519.47万元,到位率133.4%。各区县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和低保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并从财政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二是针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不足的实际,该市通过争取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共充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3245人,确保了农村公路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养。
强化督查,抓实效。该市交通运输局实行“领导包片、科室包县”工作机制,将工作任务量化分解,责任到人,采取经常性检查和季度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各区县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将季度检查结果及时在《铜仁日报》、《铜仁网》等报刊网站上公布,加强对管养单位的舆论监督。为促进管理养护工作增比进位,该市政府还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了各区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区县长能力考核的内容,建立“建养”激励机制,将建设计划与管养工作成效挂钩,对积极性较高区县,采取优先安排建设项目的办法,全面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工作双促进、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