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公路物流 >> 物流动态 >> 正文
滁州:奋力打造江北区域性物流中心
来源:滁州日报 蒋海潮 2013年9月6日8:49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年均降低0.5个百分点,到2015年下降到16.5%左右,到2017年下降到14%左右。

    各县(市、区)要建成1家以上综合物流园区,配送中心2个以上,全市力争打造1至2家省级示范性物流园区。

    引进培育规模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30家,经营性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15至20家。

    现代物流业不仅是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而且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其他产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而且是区域投资环境竞争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三产均衡增长,推进集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滁州的交通区位条件不断改善,综合运输优势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具备了现代物流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未来5至10年,将是滁州把区位、交通、产业、商贸等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经济发展优势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必须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进滁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奋力打造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粤皖苏赣物流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

    未来五年,实施“1229”战略,即:打造一个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年均达到20%,全市建成9个以上综合物流园,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5A级企业一个、4A级企业3个、3A级企业5个)。

    指导思想。以推动物流业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现代物流业这条主线,利用现有公路、铁路、水运等优势,在完善通道网络、抓好园区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壮大物流企业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滁州物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务辐射力,形成市域节点密布、板块分工明晰、特色优势彰显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打造滁州经济升级版提供物流保障。

    基本原则。整合聚优。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模式,整合区域物流资源,通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发挥物流资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以大物流促进滁州大发展。打造特色。紧紧围绕滁州家电、盐化工、硅(玻璃)、农产品等特色产业,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物流体系。联动协同。顺应产业融合趋势,强化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区域统筹,注重与周边物流区域体系合作,构建区域协调物流网络。和谐生态。坚持合理规划、绿色发展理念,将物流发展与环境要求有机融合,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物流科学化、集约化发展。注重实效。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选准切入点,突出应用,急用先行,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建设和过度超前。

    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未来五年,实施“1229”战略,即:打造一个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年均达到20%,全市建成9个以上综合物流园区,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5A级企业1个、4A级企业3个、3A级企业5个),构建布局合理、高质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具体目标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年均降低0.5个百分点,到2015年下降到16.5%左右,到2017年下降到14%左右;各县(市、区)要建成1家以上综合物流园区,配送中心2个以上,全市力争打造1至2家省级示范性物流园区;全市要引进培育规模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30家,经营性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15至20家。

    ——优化发展布局。依据滁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市域区位交通优势,重点以公路网、京沪铁路、滁河航运、虚拟空港为依托,打造滁来全综合物流板块;以淮河黄金水道为依托,打造定凤明专业物流板块;结合外向型经济特点,打造天长省际物流板块,着力建设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用地节约的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健全物流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大物流发展格局。

    ——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搭建具有物流信息资源展示、供应链管理服务、物流业务协同、政府服务融合等主要功能的开放性、通用性、标准化的“滁州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滁州市内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横向整合,做到区域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围绕“智慧滁州”建设,全力打造“智能物流园、智慧供应链”。

    ——加快推进物流通道网络建设。水运方面,加快培育淮河黄金水道和岸线开发利用,尽快启动滁州港建设,加快滁河、窑河、清流河等内河航运的开发、建设、利用。公路方面,“十二五”末新增高速公路200公里,实现“县(市、区)城一刻钟进网”目标;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铁路方面,抓住京沪铁路运能释放契机,提升铁路货运能力。航空方面,坚持借力发展,依托南京、合肥机场,构建滁州通用机场和综合性虚拟空港,发展航空物流经济。

    ——引导资源整合优化。抓存量、提增量,强力招商,迅速壮大滁州市物流体量。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利用知名物流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融入本土企业,提高滁州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水平。培育一批本土现代物流企业,引导当地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资产重组,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升。

    ——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推进物流园区服务平台与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对接。推动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聚,积极引进物流企业利用物流园区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重点推进园区物流企业以合资共建,建设物流公共仓储库房,提升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着力完善政策措施

    ——落实税费政策。继续执行“营改增”后增值税返还政策。新建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不含土地费用、下同)、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在建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站场、港口码头和物流配送中心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增设施项目,由受益财政按其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50%给予奖励。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其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地方税附加、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增量部分(以上年为基数、下同),受益财政按50%给予奖励。从事物流服务的港口码头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新晋升为国家5A、4A、3A级的物流企业,受益财政分别给予50万、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落实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和便利停靠政策。

    ——强化用地保障。增加物流业年度用地指标,在主要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大型专业市场附近,安排一定物流用地。对纳入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项目,在规划审批、土地供应上予以优先安排。

    ——营造良好环境。全面清理向物流企业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对重点物流企业配送运输,相关部门要制订市区通行和停靠等具体保障措施。为重点物流园区和重点物流企业配套服务的设施在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实行工业价格。对物流企业应缴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费以及行政事业性费用,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按低限收取,没有浮动幅度的由物价部门研究提出具体优惠措施。

    ——推动资源整合。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进园区集聚发展,对入园集聚发展的物流业主(包括货运代理),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1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及以上的,其当年纳税额由受益财政全额奖励。

    ——加大资金扶持。市本级财政设立物流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重点用于物流园区及重点物流企业规划、建设补贴,重点项目招商、物流信息化、物流业统计体系运作及相关培训考核等方面。对规模以上物流园区,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争取上级专项资金。

    构建六大保障机制

    ——推动规划落实。尽快批准《滁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12-2020)》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合理规划物流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专业物流市场的布局,以规划引领,推进现代物流业整体协调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滁州市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抽调发改、交通、商务、经信、财政、统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专业人员集中办公,负责行业宏观调控、规划编制、政策研究、招商引资、资金扶持、考评考核等职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履行具体行政管理职能,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发挥协会作用。完善市物流行业协会功能,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管理职能,推进协会规范化建设。强化协会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接行业内企业等作用,进一步促进行业自律,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协会的媒介作用,扩大对外影响,助推大物流形成。

    ——建立统计体系。由市物流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完善滁州市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现代物流业综合统计和调查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指导各项工作开展。

    ——强化人才保障。推动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流业在职人员培训,培养物流业适用技能人才,大力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

    ——实施综合考评。完善物流工作考评办法,各县(市、区)物流园区及重点项目纳入县市区综合考评范围,开展对物流园区、物流项目、物流企业及个人的综合评价工作。考核工作由市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值班编辑:吕海凤)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