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管动态 >> 正文
[江苏]淮安高速三大队“五破五立”工作法加大酒驾打击力度再掀夏季整治新高潮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张加红 2013年6月17日10:46

    针对夏季酒后驾驶行为增多的趋势,高速三大队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时施策,推行“五破五立”工作法,全方位营造打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重罚高压态势,极大地震慑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有效地压减了“涉酒”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破解反复仿效问题,建立常态定期整治机制

    随着季节变换、严打整治形势的松紧,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反复性、仿效性,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弹。为破解这一问题,大队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坚持将整治酒驾行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按照“事前抓准备、事中抓组织、事后抓处罚、全程抓宣传”的思路,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整治酒后驾驶工作常态化。一是建立研判预警机制。大队每周抽调骨干力量,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和“涉酒”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研判,明确管控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及发生规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整治酒后驾驶的针对性,确保准确打击。二是建立每周集中整治机制。坚持日常管控与集中整治并重,依托“1+5”单元合成作战模式,根据研判预警信息,采取交叉用警、异地整治等方式,每周组织开展2次集中统一行动,凝聚整治合力,扩大整治实效。三是完善整治酒驾考核机制。为了确保整治酒驾工作的实际效果,大队完善整治“酒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整治措施,量化工作目标,并建立周通报、月考核和责任倒查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破解躲避逃跑难题,建立联动合围查缉机制

    日常工作中,酒后驾驶人一旦发现交警设点整治,往往采取掉头逃跑、锁车躲避、加速冲卡、抗拒检测等方式逃避检查,导致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工作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大队成立“三个”小组,实施联动合围,增强了整治酒驾工作实效。一是设置定点查缉组。选择便于查缉路口,逐车检查登记,并摆放反光锥筒,紧缩通行宽度,防止冲卡逃跑,增强定点整治实效。二是设置情报信息组。以酒店、KTV、烧烤摊为重点,采取便衣蹲守、跟踪等方式,一旦发现酒后驾驶嫌疑人,及时通报信息,实施合围查缉。三是设置卡点包抄组。在定点整治路口附近,专门设置警力,一旦发现车辆有靠边停车、掉头折返、突然转弯的,迅速出警堵截,有力压减了酒后驾驶人躲避逃跑的空间。

    三、破解人情网脉干扰,建立集中快办处理机制

    因酒后驾驶法律后果严重,在处理过程中“托关系、找路子、打电话”的说清现象比较突出,成为整治酒驾工作的最大干扰,也助长了部分违法人的侥幸心理。为破解这一困扰,大队按照“行动前保密、行动中关机、行动后快办”的思路,建立了集中快办处理机制,对酒后驾驶嫌疑人从严、从快依法处理,彰显了打击实效。一是严格整治酒驾保密制度。对整治酒驾工作,大队即时抽调警力,即时安排勤务,并严格落实“行动中关机制度”,有效防止了整治酒驾工作失密。二是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快办制度。大队始终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不动摇,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工作制度,即凡是查获的“酒驾”一律开具强制凭证,及时录入违法处理系统,禁止更改变通;凡是查获的“酒驾”一律连夜迅速依法处理,压减说情时差,提高打击效力;凡是查获的“酒驾”一律建档备案,实施快速抄报制度,发挥单位自管作用,从而确保了整治“酒驾”工作能够深入持续开展,不断拓展整治效果和震慑作用。

    四、破解单兵作战模式,建立合作警务联动机制

    一直以来,整治“酒驾”工作备受社会关注,但整治力量只有公安部门单打独斗,效果不好,制约了整治“酒驾”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破解这一模式,大队坚持向合作警务理念,内部整合警力,外部联合打击,增强整治“酒驾”实效。一是畅通跨区作战机制。集中统一行动期间,打破大队界限,实施跨区作战,坚持周末假日必查、深夜午夜必查、高发时段必查、举止反常必查,实施全方位、多时空查控,杜绝整治死角。二是强化多警联动机制。加强与派出所等警种联合,不定期开展“毛毛雨”式联勤联动查缉,对阻碍民警执行职务的行为实施依法快速打击,提升整治“酒驾”震慑力。三是建立血液检测“绿色通道”机制。积极与医疗部门、血检机构沟通协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的工作效率。四是建立“酒驾”共管联处机制。坚持信息共享,及时将查处的“酒驾”违法行为,向相关部门及时抄报,督促单位管好“自家人”,并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扩大整治“酒驾”工作实效。

    五、破解舆论引导瓶颈,建立社会化宣传机制

    社会舆论引导不广、辐射不全、力度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少数市民安全意识不高,在“酒驾”上仍然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为破解这一瓶颈,大队坚持“舆论先行,服务实战”的方针,深化“五进”等宣传教育,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全力构建整治“酒驾”社会化宣传格局。一是强化入户跟进宣传。组织民警深入辖区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家庭组织开展“珍爱生命、拒绝酒驾”主题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酒后驾驶的严重危害性,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二是强化进店温馨提示宣传。以“酒后不开车”为主题,设计制作了一批温馨提示卡通片、宣传画,组织警力到KTV、酒店、宾馆、娱乐场所等粘贴和摆放,倡树“少份情面,多份安全”理念,引导广大群众把能够主动劝诫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开车莫贪杯,酒后莫动车”作为一种亲情、一种责任,常提醒、常劝导,以此减少贪杯者酒后驾车的机率。三是强化内部监督宣传。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沟通协作,强化对公务人员、在编职工的教育监督管理,教育单位职工经常提醒家庭成员、亲友、同事不酒后驾驶,及时劝阻酒后驾驶行为。四是强化随警作战宣传。与新闻媒体建立常态宣传机制,组织省市媒体随警作战,加大采访报道力度,并与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长期联合开通宣传教育阵地,开辟宣传曝光专栏,曝光“酒驾”典型事故案例,宣传“酒驾”重大危害,让每个驾驶人深刻感受到“酒驾”是一条不能碰、不敢碰、碰不得的“高压线”,必须绷紧安全弦、紧箍咒。

(值班编辑:吕海凤)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