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擦亮“监督窗口”,提高群众对事故处理工作的满意率,宁都交警大队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积极推行阳光作业,不断完善内外监督机制,变要我监督为我要监督,让每一个交通事故当事人都成为明白人,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交警执法形象,用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平安和谐。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办案民警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事故处理中队以支队开展的“规范执法,解决突出问题”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每天利用上班前半小时和业务较少时组织民警进行交通法律法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现场勘察与痕迹鉴定方法及事故调解的技巧与时机把握等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使每个办案民警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同时有较强的事故处理与调解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二是积极推行警务公开,强化事故处理公示制度。设立警务公开栏,公开民警姓名和照片、电话,公开法律法规,公开办案程序,公开事故调解,公开举报监督电话,设置了意见箱和举报箱,充分发挥警风警纪监督员的作用。同时,规定事故处理民警要合理统筹安排,机动有序办案。民警要及时把接处事故按发生先后确定顺序,逐一通知当事人处理的具体时间、地点、办案民警姓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群众等待时间,使案件办理有序、快捷。
三是扎实开展 “民调评警” 大走访活动。今年5月底开始,县局开展“民调评警”大走访活动,事故处理中队积极参与,重点走访交通事故当事人,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及时了解群众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诉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研究改进工作,提高群众对交管事故处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是文明执法,促进和谐。大队要求事故处理岗位民警:一是要努力克服急躁情绪。要耐心向群众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坚持换位思考和善意安抚;二是要善于沟通和交流。要注重语言艺术,用语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语气要恰当,态度要真诚;三是要有耐心,以理服人。对一些不理解、不配合的事故当事人和群众要有耐心,要多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五是强化事故成因分析和疑难案件研究讨论制。坚持每月、每季度定期对辖区交通事故发生路段、时段、车型以及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并制作事故成因分析报告,为制定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死亡、疑难案件建立专门工作台账,在下达责任认定书前,由分管事故处理工作的大队领导组织事故处理岗民警认真讨论研究,群策群力,复核审查,提高事故责任认定的准确度。
六是重点人员思想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利用好“民调评警”、“三送”、“执法回访”大走访平台,对重大事故当事人、信访隐患人员逐一进行走访,对其生活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达到沟通思想、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目的,继续发挥值班民警岗位作用,对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接待,对群众所提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当场能答复的立即协调解决,对不能现场答复的详细纪录问题并告诉群众答复时间,由接访人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书面或上门反馈处理情况,杜绝形成信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