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过花果山大道的时候都会惊讶,为什么路中间的绿化带这么宽?实际上,那是规划预留的轻轨通道。随着国家对轨道交通的扶持以及连云港城市的发展,未来连云港建设轨道交通并非遥不可及。而新海新区,未来作为城市一个重要的商务、休闲、居住片区,不仅仅是期待未来建设轻轨,眼下绿色公共交通已经是其规划、发展的重点。
根据预测,未来新海新区每日出行人数将达到120万人次,如何建立一个环保、便捷的交通体系,承载如此巨大的出行量?新海新区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充分贯彻公交优先策略,构建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系统,并以轨道和BRT站点为核心,打造公交社区。绿色发展,着力营造宜人的慢行空间,鼓励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方式的发展,并通过差别化的停车供应策略,控制小汽车的使用。智慧畅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通过先进的技术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实现交通出行的畅达与高效。
新海新区规划形成以地铁和BRT为主体、常规公交和出租车为辅助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水平。贯彻TOD策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引导作用,优化公交站点周边的用地规划,实现交通与用地的共生、和谐发展。同时优化站点周边慢行空间,鼓励公交+慢行出行方式的发展,促进“公交社区”的形成。地铁,轨道交通1号线将从朝阳路、花果山大道经过,设置5个站点。常规公交:规划建设“两纵三横”共5条公交专用道,提升常规公交的运行效率。目前,多条快速公交、普通公交经过新海新区,随着路网格局的逐步形成,新海新区内部、与新海城区、东部城区之间的公交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充分满足出行需求。同时,加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BRT间的衔接与协调,提升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能力。
除了轻轨、快速公交,公共自行车也是新海新区未来践行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在服务公众出行、尤其是旅游出行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连云港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尤其应当大力倡导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为公众和游客提供最大的便利。新海新区紧临花果山风景区,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通过引入公共自行车,提高游客的出行效率,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方便,并可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换乘方式。结合旅游区、主要人流集聚地和公共交通站点布局,规划设置24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租赁点设置可分期实施,先试点运营,后期推广,确保较高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