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加快经济结构优化、狠抓发展质量提升”两大任务和建设美丽朔州、“塞上明珠”的总目标以及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市区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货运车辆“大排查、大教育、大整治”专项治理以及涉牌涉证、酒后驾驶、市区渣土车治理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1-10月份,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2起,同比减少69起,下降36.13%;死亡35人,同比减少3人,下降7.98%;受伤163人,同比减少84人,下降34.01%;直接经济损失60.07万元,同比减少47.36万元,下降44.08%,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全市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近期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举全警之力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创建验收
朔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优化城市交通秩序和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为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警动员,从宣传文明出行理念、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提供车管便民服务、完善交通设施设置、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文明水平,为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大力开展文明劝导行动。与团市委、社区居委会、保安公司等部门紧密联系合作,先后组织机关民警、青年志愿者、热心居民、安保人员1000余人组成劝导队,身着红袖章、手拿小红旗对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带人和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劝导活动。如今,“您好,请走斑马线!”“请不要闯红灯!” 已成为市区各主要路口经常听到的温馨提醒,文明出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下大力气搭建媒体宣传平台。目前我们已经和朔州电视台合办《一路平安》栏目,每周播出一次,复播三次;和朔州广播电台合办“连线937”栏目,每天都有交警新闻和交警声音;和《朔州日报》合办了“交警专版”,每月一期;自办的《朔州交警》报由原来的每半月发行一期增加为每周发行一期;在《新朔州》杂志开设了“交警专版”;在《政府法制》杂志开设了“交警专版”;在《朔州政法》杂志开设了“交警专版”;在黄河新闻网、朔州新闻网、朔州文明网、朔州维权网开设了“文明交通行动”专栏;这些媒体宣传平台还承担着对一些典型交通事故案例、重点违章车辆和野蛮驾驶行为进行集中曝光,让广大群众关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让社会形成道路交通安全舆论监督氛围。三是深入推进交通安全宣讲“四进”活动开展。安排科级干部每人对接10个单位开展交通安全宣讲,通过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召开座谈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向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农村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倡议和引导广大驾驶人要率先垂范,安全驾驶,文明行车。四是整合各种资源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在全市978块电子显示屏上插播交通安全宣传片2000余次;利用短信平台每天为12万驾驶员发送安全提示短信一条;在市区、朔城区、开发区主要十字路口摆放卡通交警200个,开展温馨提示,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法律法规,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两个月以来,通过支队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市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新闻专题片1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新闻两条,在《山西日报》刊稿3篇,在《山西法制报》刊稿12篇,在朔州电视台刊播新闻20条,在朔州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200多次,曝光拘留的驾驶人10人,在朔州广播电台刊稿320篇,在《朔州日报》第一版整版报道1期,在《新朔州》杂志专题报道两期,在《政府法制》杂志专题报道3期,在《朔州政法》杂志专题报道2期,在各类网络媒体刊稿300多篇,通过开设微博、微信、朔州贴吧、便民服务在线解答群众问题200多条,长期关注的粉丝达8000多人,群众发放宣传单10万多份,宣传光碟、安全提示卡等资料5000多份,制作交通事故案例宣传展板70多块,巡回展出一个多月,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与“三下乡”电影播放队联合深入农村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30场次,收看群众达5000多人。市委副书记郑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英魁对交警宣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多措并举集中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
先后抽调机关全体民警和协勤人员300多人上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市区的道路交通管理“乱点”、“堵点”、“黑点”和“盲点”,重点整治机动车不挂号牌、挪套号牌、不按规定停放、随意掉头、争道抢行、随意变更车道;非机动车越线停车、闯红灯、走逆行;行人不按信号灯行走和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在全面提升文明、规范、和谐的交通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整治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采取现场纠违、非现场执法管理和警告教育等方法手段,强力推进交通秩序整治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了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空隙,全面推进,确保了整治工作收到实效。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纠违2万人次,查扣机动车1448余辆,教育违章行人、非机动车6000余次。
在市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按照市局党委的安排部署,支队乘热打铁,从十月下旬开始在六区县开展交通秩序交叉检查,成立六个整治小组,以异地用警的方式,由支队分管领导带队分赴各区县对道路交通秩序实行集中整治。目前已经开展了两次整治,共查扣各类机动车800多辆,行政拘留40余人,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支队要不定期开展这种交叉检查,要下大力气,严厉查处涉牌涉证、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同时,支队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排查摸底,对每条道路上禁行、禁停等禁令标志和交通指示标志标线不健全,影响交通秩序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总。并将排查结果及时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汇报,争取经费进行集中解决。在此期间,中心城区新施划交通标线12万多平方米,增设交通标志9块,增设中心隔离设施7100米,增设停车泊位700余个,新增路口交通信号灯8个,切实做到硬件建设上的全面达标,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三、管理创新为群众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9月底以来,朔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新的领导班子积极探索新机制、谋求新突破,以树立民生警务理念、打造亲民公安队伍为目标,出重拳、下猛药整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四难”问题,各级领导率先垂范,民警以身作则,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有效提升了车交警执法形象和服务群众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是强化“四时服务”功能。“随时服务”随到随办,解决了群众长时等候问题;“限时服务”严格限制每项业务办理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延时服务”不办完最后一笔业务绝不下班,群众少跑一趟路,提升了服务水平;“错时服务”周六日、节假日照常上班,满足了“上班族”办理车驾业务的需求。活动开展以来,共办理机动车业务9740笔,驾驶证业务16864笔,驾驶人考试14399笔,延时、错时服务共出动警力546人次,提供服务7885笔,其中延时办理机动车业务506笔、驾驶证业务1932笔,周六日、节假日办理补证换证223笔、审验119笔、补领号牌73笔,补领行驶证59笔,发放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375笔、驾驶人考试4598笔。所有业务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未接到一起群众投诉。
二是优化“流动服务”功能。“流动车管所”每月不定期为社区居民与边远地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打造了“家门口的车管所”。例如:10月21日,深入怀仁顺达公交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校车标牌31辆,查询违章56辆,补证换证12笔;11月17日深入平朔东露天煤矿实地检验车辆27辆,驾驶证审验11笔,补领驾驶证3笔。三是拓宽网络服务功能。依托“公安便民服务在线”系统和“网上车管所”拓宽了“5+4+3”服务功能,即5项业务办理(网上选号、补换领牌证和驾驶证、预约考试、信息变更备案、处理违法)、4项信息查询(机动车和驾驶证信息查询、违法查询、事故处理情况查询、业务办理咨询)、3项警务公开(法律法规查询、办事流程下载、表格下载)功能。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车驾管业务,减少了不必要的出行。截至目前为止,“网上车管所”共办理网上选号56笔、信息变更备案167笔、机动车和驾驶证信息查询1679笔,违法查询2122笔。“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回复业务咨询1355笔。四是完善服务设施功能。在业务大厅和考试场所放置《山西晚报》《朔州日报》《山西法制报》、《警方周刊》等报纸、《汽车与安全》杂志、《公安部令第123、124号一百问》、16种机动车业务办理明白卡、9种驾驶证业务办理明白卡等,供办事群众翻阅。特别是“明白卡”详细介绍了车管所各项业务办事服务流程,大大节约了群众的办事时间。休息等候区除设置座椅外,还为群众全天候免费提供茶水、糖果,让广大车主和驾驶人在办理业务时感受到“家”的温馨。五是路面管理强化温情执法。对机动车一般轻微违法行为只进行警示教育,不罚款、不扣证。对外阜车辆和运输农副产品车辆轻微违法行为一律免予处罚。对群众反映的个别民警执勤执法中存在的语言不文明、态度不热情等问题,支队专门召开会议对公安交警路面执勤执法语言使用标准进行了培训,并要求上路执勤民警必须规范着装,统一佩戴执勤执法相关证件,正式民警还特别加强了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现场执法确保了所有处罚都做到了有理有据。
四、强化管理树立良好公安交警形象
一是开通了支队长、纪检组长举报电话。将支队长、纪检组长手机号码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积极鼓励群众举报民警在执勤执法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切实保障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二是严格组织纪律。上下班实行人脸识别自动扫描签到制度,对迟到、早退、脱岗、不认真履职、着装不规范、饮酒、公车私用的人员一律进行严厉处罚,协勤临时人员直到辞退,正式民警依据《公务员法》及相关规定执行处罚,力争使队伍形象在短时期内有所改观。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全面加强公安交警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各部门为单位,每天组织民警学习一小时,每季度支队组织一次业务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协勤民警待岗学习,经过补考不合格的,予以辞退;正式民警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取消评优资格。通过强化学习,不断提升全市公安交警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四是落实中央勤俭节约有关规定。对公务车辆用油、维修以及接待、差旅费报销进行全面规定,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全面落实到公安交警执法的全过程。五是组织女子交警上路执勤。组建了由18人组成的女子执勤执法队,分别在市区政府岗、民福岗、振华岗开展“树形象、建示范”执勤执法活动,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咨询,树立了交警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