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道路客运 >> 客车资讯 >> 正文
揭开比亚迪“以投资换市场”的神秘面纱
来源:合肥热线 2013年10月25日17:24

  最近,号称“分分钟能造出特斯拉”的比亚迪,不仅与特斯拉掀起了一场隔洋相对的“口水仗”赚足了眼球,而其不断抛出的新能源汽车投资规划,更吸引了不少觊觎新能源汽车项目地方政府的关注。

  头顶着“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光环,熟稔投资心理学的比亚迪,似乎摸透了各地方政府意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心思。其不仅将一张投资建厂大网撒向了北京、西安、长沙、天津、武汉、广州、昆明等一、二线城市,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都传出是其投资涉足之地。据最新消息,比亚迪前不久已与南京市政府又签订了类似的投资换市场协议,核心内容是以1000辆K9纯电动大巴换20亿元的投资,细心人一算,1000辆售价200万/台的K9正好20亿元。比亚迪的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通过投资换市场,与其说是比亚迪的一种投资策略,更不如说是比亚迪的一种营销模式。实际上,借地方政府之手推广其新能源汽车,通过以投资建厂给地方创造GDP以及税收的方式“换取”订单,或是比亚迪异地建厂的最初诉求。但近几年比亚迪在各地的建厂效果却不明显,其“投资换市场”的方式更多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韵味。

  2010年,比亚迪以不少于30亿元的投资承诺,换得长沙1000辆电动大巴的采购意向协议,而三年已过,截至到今年上半年,长沙才投入100辆比亚迪K9运营。2012年,比亚迪又宣布与天津公交合作投资20亿,建立天津新能源汽车工厂,并大张旗鼓宣称拿到天津市公交集团2000辆纯电动客车k9的销售订单。实际上,近几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阵地还是在深圳,截至目前除了深圳投放的800多辆外,长沙、西安、天津等地的纯电动公交车意向订单,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兑现。

  比亚迪之所以遭遇如此尴尬境遇,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在弄明白比亚迪“投资”的真实意图后,认识到比亚迪的“投资”不会为地方的GDP带来任何增量,而地方政府反而要为比亚迪的“投资”而所承诺的K9推广订单承担大笔的财政费用。

  事实上,这种“投资换市场”的方式及其可持续性也一直受到业界和媒体的质疑,因为比亚迪不可能在每一个核心城市都投资设厂。按照国内相关政策的要求,整车企业异地建厂必须要在当地兼并重组一家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比亚迪对此也承认,其对外投资的合资公司大多只是投资额只需几千万元的汽车组装厂,而并非真正的汽车制造厂。

  但是,比亚迪的高调却一直在继续,不仅与北京、成都、武汉、昆明、兰州、上海等一、二线城市都传出绯闻,甚至连淮南这样的三、四线城市都大有涉足之势。而从目前实际投资来看,这些城市的建厂计划要么是无疾而终、要么就从未真正提上日程。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政策框架内,比亚迪异地建厂的初衷是为了突破地方保护的大网。这种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务实的选择。但如果每一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为了发展都需要异地建厂,这也将是一场产业悲剧。而一家自主品牌车企高层也曾透露,“车企到外地建厂,一般会得到当地政府给予的相应数量的商业用地。这些土地或用来做工厂的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也可以做储备用地。”

(值班编辑:杨艳梅)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