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改”实施以来,面对交通事故接处警总量逐月增加的总体态势,为更好地做好“路改”期间接处警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效解决接处警中“速度”、“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常德交警直属四大队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优化交通事故接处警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接处警效率与服务质量。
一、强化领导部署,落实接处警组织保障。一是定期召开办公会议。大队每月召开至少2次办公会议,针对接处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探讨改进的方法,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并对接处警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二是完善指挥长工作机制。由大队领导及相关科室领导轮流担任指挥长,24小时坐班负责指挥、协调、监督大队民警接处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拥堵疏导协调、勤务督查等工作;三是完善硬件设备。大队定期对所有处警车辆统一检查,为快速处警提供技术保障。配齐处警人员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单警装备,在提高接处警工作信息化的同时,也强化了执法保障。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接处警队伍素质。一是开展事故处理业务培训。组织接处警民警学习《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工作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及大队《接处警工作规定》等相关执勤执法法规,要求民警转变执法理念,改进工作思路,熟练掌握接处警工作方法和技巧,规范着装携装、规范现场处置用语、规范执法程序,提高规范执法水平,提高接处警技能。二是接警人员跟班熟悉业务。安排接警人员分批跟班事故处警人员开展实地接处警,熟悉辖区道路的分布情况及一些标志性建筑、桥梁的具体位置,提高接警人员的指挥调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接处警工作;三是每月召开事故例会。定期组织事故中队、路面接处警民警召开事故例会,探讨疑难、复杂案件,研究探索事故快速处理新途径,集中学习事故处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接处警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业务素养。
三、突出勤务跟进,优化接处警警力部署。一是实行合作处警模式。当前接警工作由大队值班室人员负责,处警工作主要由大队事故处理中队负责,路面执勤中队积极配合,确保城镇、农村在最短时间范围内有警力到达现场处置。为更好地开展处警工作,大队各路面执勤中队处警警力实行“巡处合一”的执勤模式。遇有警情先期处警,无警时在辖区巡逻、纠违保畅;二是就近统筹用警。遇有警情,大队会率先指令就近路面执勤民警先期赶赴现场进行人员疏导和现场维护,随后事故处理中队会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理。若事故中队处警人员均在其他现场处理事故的,根据警情大队会迅速指令其它中队的民警增援,确保将快速处警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城区轻微事故快速处警力量。根据辖区交通事故中轻微物损及使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事故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在事故中队设置专门民警负责该类事故接处警工作,确保了该类事故的快撤、快处,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对道路通行的影响,群众反映良好。
四、完善监督考核,建立接处警考评机制。一是制定规范接处警流程。结合《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工作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规范要求,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大队《接处警工作规定》,进一步细化接处警各个环节的处置步骤、流程,进一步提高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的执法规范程度,从制度上消除民警处警中发生的各个细节问题并引发的投诉;二是建立接处警回访制度。落实专人对交通事故警情进行回访,了解现场民警处警速度、态度等处理情况,从回访中了解报警群众对处理工作的评价。对当月接处警情况进行梳理,对群众不满意的接处警,坦诚布公地接受群众评议和批评,根据群众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三是为进一步提高大队接处警快速反应能力和服务质量,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接处警的满意度,充分调动全体接处警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民警每月接处警数、接处警满意率及交通事故处理数为考评指标,对接处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因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群众对接处警工作不满意,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取消责任人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10-16·[浙江]景宁“多措并举”强化运政队伍作风建设 10-16·[内蒙]科左中旗交通运输局强化行业秋季安全隐患治理 10-16·[内蒙]科左中旗交通运输局“四个深化”推进治超工作 10-16·[内蒙]科左中旗交通运输局五项措施抓好秋季公路养护 10-16·[内蒙]科左中旗交通运输局四措并举严防公路“三乱” 10-16·[江苏]阜兴泰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方案成果接受验收 10-16·[山西]山阴交警大队宣传信息 10-16·[江西]九江城客处运用典型案例教育员工遵章守纪 10-16·[湖北]郧西县公路管理局积极争创 10-16·[浙江]景宁深入扎实推进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10-16·[江西]大余大队重拳出击货车夜间违法行为 10-16·[江西]大余大队秋季大练兵拉开帷幕 10-16·[江西]大余交管大队认真落实公安部的有关指导意见 10-16·[河南]鄢陵县全面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危桥普查工作 10-16·[江西]九江县运管举办首期维修技术人员再教育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