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城市规模虽然不大,但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等因素,同样存在着“城市病”,市区交通拥堵就是表象之一。
记者昨从市政府召开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第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获悉,在接下来的5年内,我市将从八个大方面入手,争取在未来5年内打造一个“外成环、内成网、分层保护、综合治理”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现“环线不滞、峰时不堵、节点不卡、秩序不乱”的目标。
记者体验晚高峰12.9公里开了1小时
湖城晚高峰到底有多堵?昨天傍晚4点50分,记者驱车从湖州日报报业集团大楼出发,沿着市区主干道实际体验了一把。
出发前,记者把车辆的里程表数据清零,然后沿着仁皇山路、青铜路、滨河路、龙溪南路、红旗路、北街、临湖桥、新华路、学士路、白鱼潭路、凤凰路、体育场路、长兴路行驶,终点回到报业大楼。一圈兜下来,总路程12.9公里,时间正好花了1小时。
记者选择的这条线路,很多市民上下班都会涉及,途中有4个拥堵点和3条拥堵路段。 4个拥堵点分别是青铜路――陵阳路路口,等了4个灯次;还有青铜路――凤凰路大转盘、龙溪南路――红旗路路口和北街――苕溪路路口,分别等了3个灯次。 3条拥堵路段分别是红旗路、新华路和学士路师院路段,其中,经过红旗路记者花了15分钟,而学士路师院路段正好遇到学生下课,造成车辆通行速度缓慢。
据交警部门介绍,昨天的晚高峰总体情况还算顺畅,记者体验的速度基本上与早晚高峰的平均速度持平。不过交警也说,记者开到白鱼潭路时已经是傍晚5点40分左右了,如果再提早15分钟,速度肯定快不起来。
“堵城”有多堵
一堵半小时十几处路段堵得很闹心
“每次下班开车走到苕溪路和和外环东路路口的时候,那个堵啊,真闹心。”陈先生在湖城一家建筑公司上班,自去年买车以来,他几乎天天都被“堵车”这事儿困扰。他告诉记者,堵半个小时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运气不好的时候,花上一个小时都回不了家。
截至到2012年,湖州全市已有机动车86万多辆,其中,汽车的比重占得比较多,共有34万多辆。这意味着,每8个湖州人中,就有一辆汽车。
这么多车辆的背后,是湖州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交通拥堵。据统计,湖州闹市区经常发生拥堵的路段多达十几处,包括新华路、红旗路中心医院到龙溪南路、青铜路和陵阳路路口,以及体育场路和陵阳路路口等,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下午4点45分到傍晚6点这个“晚高峰”时间段。
“堵城”如何治
八方面出新招新增机动车停车位约1万个
路上车多,可禁止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湖州人买车,显然是不可行的。那么这个闹心的“城市病”该怎么治?
记者昨从湖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第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正在着手制定《中心城区今后五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实施方案》的讨论稿已编制完成,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对方案进行深化研究论证。
据了解,8个方面的行动包括规划引领、打造城市“双环”、完善路网建设、大力发展公交、引导停车需求、构建慢性系统、建设跨港(河)通道和强化交通管理等。
对总长约23公里的老城交通保护环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滨湖大道工程,和江苏段共同形成南太湖风景路、完成劳动路南延等路段的拓改延建工程、新建仁皇山大桥并开辟仁皇山分区到开发区的便捷通道……记者了解到,8个大方面中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工程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解决市民的停车需求,我市将力争通过5年时间,在中心城区新增约1万个机动车停车位和4万个非机动车位。
今年先治哪
优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争取完成换乘枢纽和首末站建设
未来5年的规划有了,那今年我们重点从什么方面入手“治堵”?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在其他7个方面有序推进的基础上,优先提升公共交通为市民出行服务的水平。
众所周知,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也是把生产流通和市民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今年,公交优先仍然是我市的“治堵”战略之一。
据悉,2013年,为了方便市民出行,我市将争取完成高铁站公交综合换乘枢纽、时代广场换乘枢纽(含首末站功能)、市北公交保养场、碧浪湖公交大型首末站和月亮酒店、湖州中学、都市家园等10个一般首末站的建设。
未来5年内,除了开辟快速公交运行线路、完善普通公交运行线路、推进城市公交场站建设等,我市还将根据湖州水网密布的自然条件,探索开辟水上巴士。同时也可能会先行启动人民广场、步行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湖州火车站、高速客运中心、滨湖广场等区域和周边的自行车通道及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