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研发、生产、销售到示范运行,都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舆论也一度呼吁:中国应抓住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在未来的汽车市场占据主动。不过多位分析人士向《财经时间》记者表示,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一定不能盲目乐观,因为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现阶段不加大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可能照样会处处被动。
在电动汽车行业,电池、电机和电控被公认为三大核心零部件,其中,电池又是重中之重。还是以此前提到的重庆五洲龙那辆混合动力客车为例,车辆总价是85万,电池成本就超过40万;同样,恒通客车生产的纯电动客车,其售价在160万左右,而电池成本也占到80万。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谁掌握了电池技术,谁就真正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未来。
石晓辉表示,虽然这些年中国的一些新能源企业在技术上还是进步很快,但依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一些核心技术、特别是电池的技术依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石晓辉建议,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上,而不是在市场还未成熟的时候忙于推出整车;否则到时候路虽然铺好了,但是面对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自己却得不到应得的那份“羹”,丧失主动,得不偿失。
业内人士分析,从技术到市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要真正走向成熟,那么它的性价比要达到市场所接受的程度,这是关键之所在;此外,未来的油价的走向以及政府出于环保对汽车排放的控制等因素也可能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程;至于什么时候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能真正走入普通人的生活,现在还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