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陕西榆林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段高贵 2011年11月21日16:26

    交通安全,人命关天,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永恒主题,也是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兄弟单位的经验,就如何做好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监管工作,促进道路运输业安全、健康、绿色发展,从明确“管什么”和解决“怎么管”两个方面谈几点拙见,希望能与同行探讨。

    一、找准定位     明确“管什么

    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道路运输行业管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到底管什么,如何定位,真正把赋予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到位,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明确了保障道路运输安全这一行管工作目标,同时也赋予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维护道路运输安全的使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运输企业,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依照《条例》负责相关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关一监督”即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

    运输经营者市场准人关包括场地、资产、人员、车辆、管理制度等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主要是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包括车辆的技术状况、附属设施如行车记录仪或GPS、消防设备等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是否达标。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或考核、职业道德和法规教育、专业技能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主要是落实从业资格制度。关于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监督客运场站安装、使用“三品”检查仪,对旅客行包进行安全检查;二是监督客运企业或客运场站按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进行安全例检;三是监督客运站不售超员票,防止超员车辆出站。禁止无营运手续车辆进站。 
  
    二、夯实责任    解决“怎么管”

  明确了行管部门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司其职,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七个入手、七个加强”。

    (一)从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入手,加强安全责任落实

    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根据业务量的需要,设置专职或兼职部门,安排专业人员专职或兼职进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抓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工,层层负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督促企业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硬件,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人,提高车辆技术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责任,责任到岗,签状到人,形成权责统一的安全生产网络。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利用经营者例会、“五一”、“十一”、“春运”等契机,经常性组织运输企业及运输从业人员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利用典型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安全教育。,达到无安全责任事故的目标。

    (二)从审查经营者资质条件入手,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严把市场人关,把运输经营者资质条件作为经营许可和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准进人道路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新《道路运输条例》明确规定,申请从事客运、货运、危货运输经营的,都必须具备一个共同条件: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必须把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道路运输市场准人的前提条件。在客运线路审批过程中,切实把好客运市场准人关,对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达不到行车安全要求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不予审批新的客运线路。同时,加强日常监督考核,一旦发现经营者资质“缩水”,要立即下发整改令,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降低其经营资质直至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三)从审查车辆技术状况入手,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营运车辆是道路运输生产的基本要素,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是影响运输成本、交通安全、服务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所以说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的核心。做好运输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把好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二级维护企业的管理,全面检查有无只收费不维护的现象,有无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现象,有无买单卖单现象,重点抓住维护前检验和竣工出厂检验的关键工序,并对机动车转向、制动等主要工位零件的配置渠道、产品来源、出厂地实行登记制,并在合同中标明。对二级维护的每道工序实行定人,定岗并进行签字。二是加强对检测站监管,重点加强对车辆技术检测的管理,检测中严格落实“谁检测、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测车辆进行不定期抽查,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考核,对检测仪进行监测,实行动态监管。运管驻站人员严格把关,实行运管员、从业人员、营运车辆三见面的方式,逐车检测,逐车上线,逐车把关。三是对所有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二级维护情况严格审查核实,一一登记造册,规范车辆技术台帐。尤其落实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上线检测责任制,由驻检测办公室,对照台帐,对须检测和维护的车辆及时通知外勤协查。在检测、审查中发现不合格车辆,坚决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参加营运。

   (四)从审核从业人员资质入手,加强从业资格管理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直接从事或服务于运输生产的群体,他们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运输生产安全状况的好坏。抓安全生产必须抓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它是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二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三是加强汽车运用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四是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要重点加强对大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五是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信誉考核工作,对发生运输责任事故的驾驶员,要视情节暂扣或取消其从业资格证件。凡无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同时,对营运车辆和运输服务行业进行年审时,要对从业人员执证上岗情况严格把关。

   (五)从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入手,加强客运站场监督  

     严格执行车辆进出站的例检制度。按照《汽车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要求,督促客运站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检查人员。监督汽车客运站做好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检查工作,按要求配备安检设备,严禁旅客携带“三品”进站、上车,防止超载车辆出站,防止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车辆参与营运,防止不符合条件的驾驶员上车,严把“进站关、检查关、出站关”,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车辆不予发车,对“四证”不全的不予发车;严厉打击客车超员等违法行为。同时,按照“谁主管、谁检查”、“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管,强化监管、检查责任,严格落实营运里程超400公里实行“双班驾驶员”和卧铺客车凌晨2点至5点强制休息措施,确保卧铺客车因疲劳驾驶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对存在重大隐患、不符合安全运营标准的运输企业,坚决停运整顿。 

   (六)从开展专项整治入手,加强长效机制建立

    针对运输市场实际,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顿,有序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打击“黑车”排隐患活动, “春运”、“五一”、“十一”保安全活动,在整治活动中,围绕安全运输做到四严查,抓住四重点,即:严查客运超载,重点是从乡村始发超员的客车,发现超员,立即卸客分流;严查无证经营、越范围经营,重点是无证黑车和擅自越线客车;严查从业人员的资格证,重点客车和危货从业人员;严查农用车载客,重点乡村集市;并且加大执法力度,把安全检查融入到运输管理工作中,采取日常安全检查、每月重点检查、每季安全生产大检查、随时抽查等方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七)从调查处理入手,加强事故责任追究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行管部门要督促运输经营者及时准确报告。对不报、漏报、瞒报的,可按有关规定处理。行管部门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对事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及时续报。按照事故级别,同安监、交警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要通过典型事故案例,教育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对于一年内连续发生两次三人以上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运输企业,半年内停止一切行政许可;对于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一年内停止一切行政许可,必要时进行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

    总之,安全重于泰山。道路运输是全社会性行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广大运输经营者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经营行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

(值班编辑:郭艳超)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