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矿泉地区物流交通改善方案草案形成,2.5平方公里范围道路全面改造
未来区域定位交通枢纽、展贸中心和批发流通中心
广州最大的市内公共交通客运点及批发中心所在地——流花—矿泉地区将实施全面交通改善规划!
记者昨日从该地区所在区相关部门获悉,按照《广州流花—矿泉地区物流交通改善规划》方案(下称《规划》),该区将从物流设施配套完善、优化物流交通组织、加强地区物流行业管理和优化客运交通组织四个方面,对流花—矿泉地区物流、交通全面优化。据悉,《规划》目前正上报有关部门。
按照《规划》,以流花地区为中心,东至解放路、南至流花路、西至广三铁路广园西路、北至三元里大道,面积约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行交通、客运交通及货运物流交通将全部改造优化,并最终形成广州市级交通枢纽、市级展贸中心、重要批发流通中心。其中,流花—矿泉地区将建成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形成合理分工、互相补充的会展体系,并继续依托其服装、鞋材、钟表等产业集群优势,发展成为广州市重要的批发流通中心。
现状:物流客运交通重叠形成交通“黑点”
流花地区有广州最大的铁路、公路等对外客运交通站场,是为广州最大的市内公共交通客运节点,是市内最大的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衔接转换枢纽,交通结构复杂,交通流量非常大。
《规划》调查发现,受到城市用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内交通设施并不理想,其道路交通设施长期不堪重负,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从市综合交通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全市30个主要交通黑点中,有4个位于流花—矿泉地区内。
此外,由于流花—矿泉地区内两大批发市场群集合了57家专业批发市场,其滞后的货运物流现状,加上与城市客运交通晚高峰时间重叠等,造成交通结构复杂的局面,与广州窗口形象格格不入。
《规划》认为,无论从流花—矿泉地区的商贸地位,还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目前货运业的快速发展趋势考虑,流花—矿泉地区作为商贸物流片区,交通优化升级都非常必要。首先,流花—矿泉地区是老城区功能调整、优化的重要支撑,能为旧城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宝贵的发展空间;其次完善交易会、锦汉展览中心周边地区建设,是塑造城市窗口景观的必要;另外广州货运总量平均每年以7.79%增长的市场趋势,也决定了流花—矿泉地区交通改造的必要。
货运现状:人车横穿阻塞货运
改善建议:关键节点禁行人力车
《规划》通过现场调研发现,流花地区内众多批发市场的主要出入口和货物调配通道站南路、站前路,人流量非常大,各种人力车穿梭其中,虽有地下通道,但地下通道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走人行横道,人车干扰造成此处路段和交叉口混乱,从而导致堵塞。
而目前在站前路两边设置的咪表停车位,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车供给问题,却大大减少了道路宽度,受大量人力车影响,使本来客运、货运及人流量就很大的站前路,变得更加堵塞,影响了货运车辆出入口交通的畅通。
《规划》建议,站前路货运通道关键路段及关键交叉口,需要取消道路两边的咪表停车位,拓宽道路。并采取加强交通管制办法,在交叉口增加交通协管人员,路段上采取分隔栏的形式,禁止人力车横穿马路。同时通过交通指示牌引导搬运人员通过人行天桥、按指定的路线搬运货物。
而考虑到人力车运货现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因此建议建设人行天桥等立体交通设施,缓解行人和货物搬运造成的路面交通压力。如在站前路/站前横路丁字路口、站前路/站南路十字路口设置电动扶梯人行天桥,取消该路口的人行横道,加设交通指示牌引导行人及货物搬运从人行天桥通过。
客运现状:断头路多路网通达性差
改善建议:压缩省站市站规模弱化地区客运功能
流花地区是广州对外的主要门户之一,周边分布了广州火车站等众多的大型铁路、公路客运站,其中华南最大的铁路枢纽——广州火车站完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广东省长途汽车客运站现在日均发送旅客3.5万人次;广州市公路客运站日发送客流量5万人次;还有接驳珠三角区域交通的流花车站。
大量的枢纽性交通集中,给流花地区带来了沉重的交通压力。而《规划》调研发现,目前流花地区路网主要以干道为主,东西方向的长距离过境交通由内环高架和北环高速完成,南北方向的过境车流经解放路和广园西路,这两条南北主干道同时还承担着地区车流的出入境需求。
另外,环市路主要负责地区中短途车流、解决内部所需,人民路和站前路北端分别与环市路相交于站前广场,流花路与人民北路接入环市路,广园西路在西侧与环市路呈“T”字型交叉,南北双向车流均需在火车站前完成转向,路网通达性很差,造成火车站车流出口通道的堵塞。且由于区域内缺乏必要的支路,现有主干道容量有限,断头路较多,很难满足客货运枢纽对道路设施的需求。
《规划》指出,作为该地区重要交通吸引源的广州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一直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布局上显得过于集中,虽在此前曾做过多次改造和重建,但改造方案均停留在原始的设施供应层次,缺乏对全局的整体考虑,其结果只会进一步诱增到达车流,加剧路网压力。就现状来看,这些交通枢纽存在用地严重不足、出入口条件很差、路口不顺等先天缺陷,给主线车流带来很大影响。
《规划》建议,流花—矿泉地区客运交通改善需考虑到其市级商贸中心地及广州火车站作为大规模的交通枢纽地之间的关系,商贸中心与交通枢纽集中的地段,尤其应注意改善其交通条件,以快速疏散省站和市站以及流花车站高密度人口聚集。
为此建议压缩省站和市站规模,弱化地区客运功能,同时在中心城外围寻觅用地较为单一的地块进行开发,随着地铁五号线的开通运营,将区内铁路产生的客流通过常规公交及地铁向中心城外围客运站转移,淡化流花地区作为省内客运枢纽的地位。
此外,针对目前省站进口“人车分流”的交通设施利用率不高,形成该处行人与客车相互干扰,而造成通行难度加大的问题,建议将省站客运车流转移到广园西路上,缓解环市西路作为两大客运站出入门槛的压力。
行人交通现状:人流量大人行道窄
改善建议:地铁站点连通地中海商城等地下空间
《规划》调研发现,目前行人问题仍是该地区主要问题,行人流量过大,方向集中,火车站和各长途客运站产生的大量集散客流,要求提供足够的人行空间和方向指引,而现在人行通道狭窄,行人引导标志不全。此外,矿泉站西路与广园西路交叉口,无中间隔栏,且缺乏必要的交通管制,致使行人横穿马路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交通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规划》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建议利用地铁五号线车站将地中海商城等地下空间和现有的地下人行隧道等连通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人行走廊,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地区行人引导标志,尤其是火车站与流花车站之间隧道的引导标志,引导行人从地铁站及地下隧道通过,减少省站前人行天桥的负荷;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交通管制,从管理的角度限制和引导行人按照规定的路线、规定的时间通过路口;广园西路省妇幼附近新建一座人行立交天桥,减少行人无视交通规则横穿马路,造成高峰期广园西路的交通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