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总目标,要求我们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在严格依法管理的同时,要将和谐新思维“嫁接”到路政执法之中,更加注重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和人性化服务,就是要让和谐路政执法成为公路管理的主流,达到路政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的和谐,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可以说,路政执法的理念和谐了、队伍和谐了、管理和谐了,路产路权维护与保障、交通和谐稳定和公路科学发展便有了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依法治路中要体现和谐执法理念,关键要在以下三方面上多下功夫。
(一)人的和谐因素要强化。“打铁还需自身硬”。路政和谐执法的实现,关键要解决人与人的和谐问题。路政执法人与人的和谐,包涵路政执法人员之间,路政执法人员同执法对象(破坏路权等违法人员)之间,违法人员之间三个层面,关键是路政执法人员同违法人员之间。这是因为:贯彻和谐执法理念、落实和谐执法的要求,离不开一支和谐稳定的高素质路政执法队伍。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路政部门必须以人为本,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路政执法队伍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要按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对路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准入门槛,对不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坚决予以调离。同时,还要考虑对路政执法人员定期进行轮岗、换岗,尽量避免因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而影响公正执法,确保路政执法的公正性和纯洁性。可通过采取上挂锻炼,下派代职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执法人才的培养、教育、管理,组建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严谨、纪律严明、业务熟练的路政执法队伍。同时要定期不定组织可能性违法对象参加法规培训教育,重点是通过实现先教育后处罚富有针对性地对违法违规者培训,增强相关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从执法目的上来看,要强调和谐执法理念,目的在于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通过依法治路,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营造安全畅通的公路环境;从执法重点上来看,要改变重在处罚和创收,强调和谐执法理念的工作重点应在“防”上,要以帮教为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充分发挥从源头上抓路政管理的职能优势,融服务于执法之中,缓和执法矛盾,强化依法治路和谐执法理念,通过监管前移和帮教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和管理措施实施良性引导;从执法效能上,要强调查案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执法,达到查处一起案件,整顿与规范引导的目的。真正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关口要前移,重治标、轻治本。
(二)加强和谐路政执法需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和谐执法要实现良性发展,仅靠加强路政队伍素质,建立和谐路政执法的各项制度,难以实现。营造和谐依法治路的社会经济环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各项监督之中,要重点解决行风监督问题,通过定期聘请人大、政协、社会团体、社会各界等社会的各个层面的代表评议行风、政风,及时解决执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包括路政服务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乱路政、是否存在执法不规范等等现象,做到及时查找及时整改,及时改进。其次,还要建立长效督察制度。结合外部监督,定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搞好自查自纠。路政单位内部要成立督察工作组,督察工作组,要将明察与暗访结合起来,要将查找与整改结合起来,查每位执法人员廉洁自律情况,查每件行政案件处理情况,查每个外界投诉处理情况,真正将依法治路与阳光行政、和谐路政执法结合起来,塑造和谐、亲民的路政部门形象。一般说来,在处理路政执法案件时,从发现案源、调查取证到立案审理、处罚再到执行,多由执法人员首办负责,一包到底,自由裁量权较大,监督难到位,不利于案件的公平、公正处理,易滋长不和谐因素。和谐执法理念要求我们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探索对稽查执法的调查取证、案件审理、案件处罚和执行三个环节实行“三权分离”模式,各环节独立行使执法权,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案件的督办、协调。这样既能各负其责、提高效率,形成执法合力,又便于执法监督和制衡,防止侵权、渎职等损害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
(三)和谐路政执法需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联动机制与执法模式。和谐执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一个行业、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效果不会很明显。要建立一套和谐执法的长效,要求路政部门在必要时,要加强同相关联的公安、运管等部门相互合作,实施联动运作、合作、联合执法机制,探索综合执法的新途径,树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路政执法整体荣辱观,将和谐路政执法理念贯穿整个执法过程中,形成“齐抓共管、共创和谐”的路政执法新局面。因此,路政部门实现和谐执法,既是构建和谐行政、打造服务型路政的内在要求,也是公路管理部门赢得政府支持、企事业信任和群众认可的关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路政部门的和谐执法理念及模式,必将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也将在探索与创新中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