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运输管理 >> 运输研究 >> 正文
浅谈如何构建生态交通体系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江苏省南通汽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如东分公司 缪稳军 2008年4月1日8:14

    [内容提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 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构建生态交通体系显得尤为紧迫。本文试从生态交通理念、生态交通氛围、生态交通规划、生态交通设施、生态交通机制、生态交通环境、生态交通技术等方面就如何构建生态交通体系进行探讨,力求能抛砖引玉,促进构建生态交通体系的步伐。

    [关键词]  生态交通  交通体系  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 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不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运、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网纵横密布,在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便捷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环境,构建生态交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本文试从生态交通理念、生态交通氛围、生态交通规划、生态交通设施、生态交通机制、生态交通技术等方面就如何构建生态交通体系进行阐述,力求能抛砖引玉,促进构建生态交通体系的步伐。

    对于什么是生态交通,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生态交通应该是一种经济、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一种交通模式,使交通能更好、更持久地为人类造福。通过对交通进行系统地研究、规划、管理,使交通不仅具有输送人流、物流、信息流,支撑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备改善、美化、促进和优化周围环境生态条件的功能。

一、树立生态交通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念就是一种思想。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树立生态交通的理念,才能实现生态交通的目标。因此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引导,努力营造生态交通理念,帮助交通人和全社会确立生态交通理念。

    一是倡导平安交通理念。安全是生态交通的起码要求,如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生态交通更无从谈起。无论是交通主管部门、运输企业,还是驾驶人、行人、旅客、货主等交通参与人,都应该把交通安全放在首位。做到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在行动上保证安全,在技术上保障安全,切实保障好交通参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笔者认为绿色交通就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性,对环境破坏小的交通方式。在绿包交通理念中,一要倡导中长途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倡导短途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经济出行方式。二要倡导做好生态保护,如对公路、河道、铁路运输沿线实施绿化工程,既美化环境,又防尘降噪,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是保护。青藏铁路的绿化防护工程和给藏羚羊留出的进出通道,都很好地体现了绿色交通理念。

    三是倡导和谐交通理念。和谐交通就是交通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进步相和谐。主要体现在交通设施、环境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提高运输经济效益,提高运输效率,更要提高交通运输的生态效益。

二、营造生态交通氛围

    环境影响人,氛围熏陶人,文化提高人。良好的生态交通氛围对于人的行为养成,具有不可替代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要强化生态交通宣传。要通过会议、标语等宣传工具及广播、影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生态交通理念。使深态交通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每一个公民和交通参与人的自觉行动。

    二要培养生态交通文化。要在交通工具上、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和在全社会,尤其是交通运输系统内培养生态交通文化。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感到维护生态交通光荣,损害生态交通可耻,使交通参与人努力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这样可有效减少对交通沿线的污染。如减少粉尘污染,减少白色污染等。

三、构建生态交通规划

    一是在规划建设路、港、桥等交通设施的时候,要考虑到生态保护。应根据交通的承载力和发展空间,与客货信息增长数量同步协调,要合理选址、科学论证。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论证,使交通可持续发展扩大。江苏省盐城市在交通建设工程的设计中,做到生态工程设计、景观设计与技术设计同步进行,充分考虑土地、环保、水利等资源环境支撑的可能,把公路等级标准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相结合。在路基改造中,充分利用老路基,避免了因大填大挖破坏生态环境。

    二是在规划不同的交通方式换乘对接的过程,要考虑到尽量方便,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科学合理设定公交车与地铁、轻轨换乘处,以及与火车站、码头、飞机场专线换乘点,建立有效的换乘场地。上海汽车总站与火车站相距甚近,极大地方便了旅客换乘。

    三是在规划客货运输途径时,要充分考虑发展城际轻轨和管道运输。城际轻轨用电力作为动力,污染小,速度快,站点多,成本低,载客量大,客源流失少,安全性能好,经济效益高。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密集,发展城际轻轨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油、汽等的运输,可充分利用管道运输,能有效防止泄漏和遗洒污染,也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损耗。

四、建设生态交通设施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力求生态化。如港口、机场、公路、铁路、管道的建设上都要力求生态化。努力建设生态公路、生态铁路、生态港口、生态机场等。如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尽量绕开居民集中区,以免机车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居民休息、工作和生活。再如盐城至淮安高速公路盐城段有一半以上的路段穿越里下河、射阳湖等水源湿地区域,为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该工程从设计到建设,一直把保护湿地放在重要位置,特别避开了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以减少对那里湿地环境的影响。在穿越射阳湖荡湿地时,采用了高架桥方案,并尽量减少桥墩数量。驱车经过5.8公里长的射阳湖大桥时,人们会看到路旁连绵的河湖苇荡,茂盛的水生植物,还有水天相接处翻飞的鸟雀,一派和谐的湿地风光,而高速公路从湿地上方轻盈掠过,融入在这片风景画中。

    第二,交通附属设施力求生态化。主要指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力求生态化。一是要做到使用节油、节能的交通工具;二是做到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如鼓励企业和居民购置低噪声、低排放的机车。苏州汽运集团、南通汽运集团等通过不断更新车辆,加强车辆机务技术管理,在节能减排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大力提倡和鼓励城市居民上下班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掀起绿色风暴,将会有利于环境保护。现代奥运会的交通工具也力求生态化,自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首次使用电动汽车后,以后每届奥运会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电动汽车为会务服务。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全球共有上千辆电动汽车为奥运提供了清洁优质服务。据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组委也做出了“将组建一支拥有1000辆电动公交车的特殊奥运车队”的承诺。我国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城市电动客车,能量转化率比内燃机高,并且没有噪音、对环境没有污染,也更加舒适、智能化更高。

    第三,交通配套设施上力求生态化。一是在站场内的配套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尽量选用低污染和环保型的材料;二是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力求生态。三是在使用和维护保养过程中,也力求生态化。

五、完善生态交通机制

    一是完善生态交通引导激励机制。国家要出台相应的税费政策,如开征排污费、资源税等措施,鼓励使用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工具,扶持公共交通运输企业,推行集约化经营模式,引导节能减排和生态交通的开展。

    二是完善生态交通评价考核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资质的考核中,应增加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生态交通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其列入资质评价的一个内容。政府也应对交通运输、公安、建设、环保等行业主管部门,在生态交通建设中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全社会的生态交通意识。

    三是完善生态交通奖优惩劣机制。由交通、环保等部门每年定期对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企业的生态交通执行情况进行奖优惩劣。对在生态交通建设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关人员给予重奖,对破坏生态交通的当事人进行处罚,促使生态交通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性。

六、应用生态交通技术

    应用好生态交通技术可以从源头上和技术上,实现全程控制,有效地保障生态交通体系的构建。

    一是性能上应用好生态交通技术。要打造节能环保型的机、车、船,打造生态型的港、路、场,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鼓励企业生产生态型交通工具,鼓励企业和人民使用生态交通工具。

    二是材料上应用好生态交通技术。使用生态型的材料,在交通设施设备建造尽量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在各站点、港口出售的食品包装、使用的材料包装,甚至广告宣传,都应力求环保型和生态化。

    三是工艺上应用好生态交通技术。在交通硬件设施的建造工艺上,要尽可能实现生态化。要尽可能在交通硬件设施的建造过程中,使用生态化的工艺,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四是过程上应用好生态交通技术。在客货运输生产的过程中,力求做到生态化。

    五是监控上应用好生态交通技术。通过技术监控及时发现生态交通的建设和破坏情况,以便能及时得到纠正和修复,确保生态交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总之,笔者认为,只有从生态交通理念、生态交通氛围、生态交通规划、生态交通设施、生态交通机制、生态交通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才能真正构建好生态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李晓燕、陈红,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卷1期,2006年1月
    [2]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框架浅析;姜玉梅、郭怀成、郁亚娟等,城市问题,2007年4期
    [3]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交通;王京元、张彬、戴霄,交通科技,2006年第6期
    [4] 生态交通与可持续发展;李英、蒋录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 交通文化及其生态机制;李振福,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6月
    [6] 电动车展掀起绿色交通风暴;张汝男,中国贸易报,2005年7月
    [7]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交通;徐祖远,中国交通报,2005年6月
    [8] 公路环保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翟文丰、乔孟军,森林工程,2004年3月
    [9] 关于生态交通建设的思考;许云飞、王宁宁、盛艳明、付菊红,中国科学院网,2007年8月窗体底端
    [10] 盐城市倾力打造生态交通;刘洁;中国江苏网,2007年12月
    [11] 走向奥运的电动汽车;赵雪,科技日报,2007年5月 

(值班编辑:Online Team)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