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运输网 >> 互动中心 >> 合作伙伴 >> 正文
[湖北]记夷陵区交通局太平溪交管站站长沈长乐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在线通讯员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交通局 易仁敏 2008年3月7日13:44

------记夷陵区交通局太平溪交管站站长沈长乐

 

    他是一名基层工程技术人员,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学历起点只有初中文化,现在却是一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他没有挺拔的身躯,却默默承受着工作的重担和岁月的洗礼,34年如一日,扎根深山,任劳任怨,在邓村、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4个乡镇境内的66条1180公里的乡村公路上,都深深印刻着他坚实的足迹;他用一片真情为山区百姓打通了一条条致富路,像一块质朴的铺路石,默默无闻地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他就是夷陵区交通局太平溪交管站站长沈长乐。

以站为家路为业

    今年52岁的沈长乐,出生在邓村乡古城坪村。 1974年,年仅18岁的他走出了家门,来到当时的邓村乡古城办事处,正赶上莲(沱)太(平溪)路施工高峰,他如愿以偿地当上工程施工员,从此与交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30岁的他被调往邓村交管站,牵头负责站内工作。此时的邓村乡尽管有碧波万倾遍山遍岭的茶园,但因交通闭塞,仍为全县的贫困乡之一。每当看到村民们因路不通,收获的山货卖不出,守着“金山”受穷时,这种急迫感犹为强烈,驱使他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公路建设中。白天他扛着塔尺上路测量,晚上就伏在案头向上级部门写项目申请报告。在他的努力下,邓村到竹岭、古城、红桂香……一条条山路相继开工。随着公路的相继建成,一车车茶叶、木耳等山货运出山门,换回一踏踏钞票,山里的百姓在如火如荼的交通建设中,腰包慢慢鼓起来了。

    百姓富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而沈长乐却因修路为全家留下挥之不去的遗憾。他的老家距上班的地方只有10多公里,家里有体弱的父母和多病的妻子,还有刚刚出生的儿子。由于工作太忙,他常常是一个月乃至几个月才回去看一次,父母双亲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他完全没能顾及。

    1987年夏天的一场大雨,他老家的土屋在风雨飘摇中多处渗水,摇摇欲坠,一家人成天提心吊胆,妻子张玉英催了好多次,见丈夫没动静,只好自己张罗将房屋拆除重建。张玉英既要张罗建房的事,又要照顾父母小孩。一天,刚满3岁的儿子突然高烧不退,由于忙于建房,她以为是普通感冒,便没太在意,抱到村卫生室打了一支强行退烧针。谁想,第二天儿子病情更加严重,不仅高烧不退,还全身抽搐。张玉英吓的大哭,连忙给沈长乐打电话,但当时正逢竹(岭)江(坪)路施工关键时期,加上邓村交管站建站房,他确实抽不开身,妻子只好把儿子抱到就近的村卫生室治疗。由于孩子耽误了最佳医治时机,加上当时乡村卫生室设施差,长期使用连霉素,致使儿子的一只耳朵落下耳聋的终身残疾。为此,妻子三个月没和他说话。

    1999年,他被任命为太平溪交管站站长,这时的他工作起来更加忘我。当年底,他患上美尼尔氏综合症,耳鸣头晕,每天早晨起床后要扶着墙才能行走。但当时的处境是太平溪交管站刚刚合并成立,又恰值交通局组织大规模的稽查行动,为了工作,他随着稽查组走到哪里就到当地卫生院检查弄药,中药不便携带就做成丸药,前后一个多月才愈,但工作一天也没落下,当年所内各项任务完成出色,单位被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也被评为交通系统标兵个人。

    去年5月,他腿上长疮,行走艰难,但他每天在太平溪卫生院打针换药后,就一步步挪到单位坚持工作,没请一天假。为了工作,多年来他几乎没请过什么假,很多节假日还在加班加点,每年只有春节时才能回家探望父母,很多亲戚家从没去过,姨妹好几次她气呼呼地说:“你不是忙,肯定是瞧不起人!”他只好解释说:“等我退休后到你们那里玩上一个月,请你们谅解”。

    近两年儿子长大成人,女儿在外读书,老伴张玉英又患有严重高血压,他实在是怕妻子照顾不好自己,才把她从老家接到自己身边。老沈跟他的8名职工都不是太平溪人,住的都是单位单身宿舍,条件很艰苦。他的宿舍就在单位办公室旁边,老伴来后,他怕从这里进进出出影响办公,就自掏腰包在集镇租了一间50元每月的住房,就这样安顿下来一个临时的家。

心怀百姓天地宽

    1999年8月,夷陵区交通系统实行机构改革,将原来的邓村、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四站合一,老沈凭着实干精神被任命为合并后的太平溪交管站站长。交管站成立当日,局领导交到他手里的只有一块印有太平溪交通管理站的牌子和两枚公章。

百废待兴,该怎么办?

    没有办公场所,沈长乐找到镇信用社的负责人,说了一大堆好话,请求支援。信用社负责人见沈长乐为公家的事这么低声下气,非常感动,不仅答应以低价让出6间房屋给他们做办公室,还腾出6套办公桌凳给他们办公。

    办公场所有了,他带领一帮人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此时的交管站不仅管辖范围由原来的邓村扩展到四个乡镇,其职能也由最初的乡村道路建设扩展为乡村道路的建、管、养和客货运输市场管理、三类维修行业管理及规费征收。

    乡村公路建设和客货运输管理尽管工作量增加了许多,但只要大家努点力还是能完成,最令他头痛的就是规费征收。当时,费改税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加上坝库区征费环境极差,车主普遍对征费存在抵触情绪,特别涉及摩托车征费,更是难上难,暴力抗费事件时有发生。每当看到一起工作的同事被打的遍体鳞伤,他的心中就无比的酸痛。以打还打肯定是不行的,可就因此停止征费更是行不通,怎么办?

    后来一件事给了沈长乐极大的启发。

    沙坪村是太平溪交管站管辖的一个贫困村,交通不便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为了帮忙该村早日修通公路,沈长乐曾七上省城,帮助村里争取项目。一天,他和沙坪村支部书记周先明到市里跑项目时,为规费无法按时完成而忧心忡忡的他无意中向周先明说起此事。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2周后,周先明走进沈长乐的办公室,将7000多元现金放到他的办公桌前,说:“沈站长,这是全村70多辆摩托车的规费,我给你代收来了”。

    沈长乐愣了半天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周先明回村后,将沈长乐为规费无法按时完成而忧愁的事告诉了村民,村民一听说恩人有困难,都自觉地将钱交到村支书手中,请他转交给沈长乐。

    这件事给沈长乐很大启发,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方法对路,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只要工作到位,就没有缓解不了的矛盾,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又岂能不装他们呢?

    为此,他在全所倡导“倾情服务,温情执法,和谐征费”的号召,要求全所工作人员“把该给百姓办的事办实,把法律不允许办的事给百姓阐明,把有损群众的事坚决不办。”全所职工积极响应号召,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上。库区蓄水后,学生上学不便,太平溪交管站每周都要安排专班组织车辆接送;坝区百姓出行不便,他十下宜昌,协助成立专业营运的移安公司,深受群众欢迎;村级公路水毁后,他组织职工连夜赶赴现场排险……一件件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感动了百姓的心窝。最令他头痛的规费征收工作有了转机,抗费逃费的少了,主动缴费的多了,太平溪交管站也甩掉了“欠费大户”的帽子,近几年完成规费征收500多万元,2007年更是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今年又有7个村主动提出帮忙征收摩托车规费的意愿。

精打细算巧当家

    他是一名农家子弟,自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勤俭节约的习惯,工作中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从不赌牌,从不奢侈浪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对家庭和单位负责。在单位他是想尽一切办法精打细算,把单位的钱看的跟自已的一样紧,号召大家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烧一升油,一切从我做起,力创节约型单位。

    有人说,老沈很吝啬,到他那里吃不上一餐丰盛的饭,抽不到一支好烟,最好的招待也只能喝点关公坊。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他的衣服口袋左右里总是装着15元左右的“好烟”和几块钱的烟,好烟是用来公务接待的,他自己抽的只有几块钱的烟。有人经常开玩笑问他:“老沈,你摸口袋的时候会不会拿错哟?”他总是憨然一笑,因为他心里清楚: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听他的同事讲,有时候外出,偶尔朋友给一包好烟他也舍不得抽,他要装到口袋里等到有客人来了才肯拿出来。

    如何在保证职工正常福利待遇的前提下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这是老沈经常思考的问题。结合单位实际,他推行用制度管人,用人管事,用数据考核,用结果兑现的管理链,小到用水用电、稽查进餐,大到公车私用、重大事项决定都有明确规定,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办公室电话除了接听之外,仅设置了几个服务于工作的外拨号码,每月话费不超过35元。食堂按进餐次数由职工自己付帐,逢年过节,职工提议加几个菜,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我们现在的经费紧张,我首先要保证你们的工资,现在只要能吃饱就行了,要吃好的,你们回家打牙祭吧。”职工的工资严格与费收任务挂钩,实行目标倒推管理法,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目标”,精确到每一分钱,完不成规定任务的职工还要从当月工资中按比例扣除,打破了过去出工不出力的作法,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精细化管理,使这个站多年的费用开支从未突破预算拨款,常常还略有节余。

严格监管修好路

    进入交管站后,他一年四季在基层走村串户,虚心听取农民的建议和意见,为农村公路建设而奔波。辖区内的每一条公路开工,他都要亲自到到场,特别在邓村几条主要干线公路的建设中,他从测量到竣工均吃住在工地,既当施工员、又当会计,还兼采购员,有时甚至还要代替指挥长行使权利,平时就是一个字:忙。去年,在一村级道路硬化过程中,一施工单位砌挡土墙时水泥配合比没达到规定要求,被他在巡查中发现,当即要求停工,并责令将已砌好部分拆除,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队负责人多方找人向他说情,请他放开一马。他以一位农民的儿子的情怀,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的为他们讲清了在农村修条路不容易,农村公路就是农民致富的桥梁,如果这个桥不架好,受害的永远是农民的道理。在他的坚持下,硬是让施工队全部整改完后才复工。

    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辖区内四个乡镇申报公路建设项目21个,硬化公路412多公里,新修公路128公里,改造提等公路151公里,恢复失养公路84公里,抢修水毁公路100多处,公路通车率达95%,好路率达80%以上。

    大山无言、质朴、坚毅,老沈为人,也如这厚重的大山一般。“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是他的为人处事原则。老沈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从未对组织提出过改变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个人要求。交通系统提出要“远学陈刚毅、近学沈长乐”,老沈却说:我个人也没得什么突出的地方,也没得什么比别人更先进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本职。

    铺路石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无悔的追求,诠释着奉献、忠诚、诚信的含义。铺路石又是平凡的,来往的路人,往往忽视了他的存在。但正是因为有无数颗像老沈一样铺路石的交通人,才有了阡陌纵横,才有了路网的安全畅通。当辖区百姓走上平坦的水泥路,当家长看到孩子平安归来,当乘客坐上快捷的客车,无不感谢老沈和他的“兵”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值班编辑:Online Team)
最新通讯员新闻
信息检索
关键字
类  型
新闻阅读排行
本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更多>>运输刊物订阅
更多>>精品车辆
新闻回顾
更多>>专题新闻
更多>>通讯员列表
更多>>合作单位